APP下载

克服不良心态,形成理想数学教学思考

2016-02-15李福全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态理想

◆李福全

(河北省沧州任丘市第一中学南校区)

克服不良心态,形成理想数学教学思考

◆李福全

(河北省沧州任丘市第一中学南校区)

数学是枯燥的、深奥的、抽象的。但数学是可以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如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深思穷究,那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会迈上新的台阶。从克服不良心态,形成理想数学教学思考,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数学教学 理想教学 形成策略

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我们总以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要能够多解题,也就比较逐渐地善于解题了。那么应对高考乃至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就显得不值问题了。在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所形成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出现诸多的心理不良。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做出相关克服学生不良心态的思考,以形成理想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克服学生的被动应付心态,形成理想的主动学习

平时的数学教学,我们似乎都感到高中学生应当都属于主动学习者,因为他们都应当感到自己主动学习数学的重要。不少学生虽然就是那样的专心听讲,虽然也去比较及时地完成作业,但那都是一种十足意义上的应付。因此,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学生都是在被动应付着,毫无点滴之主动学习的生机和生气。这样的教学,就是比较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极有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要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持续性和终身性了。所以,作为处于新教育积极推行和推进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学的全程都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一个个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感到自身的数学学习是不能去被动应付的,应当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乃至课外活动中去。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应当在极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将探究数学奥秘的权利和权力交付于学生,更为主要的当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感到不主动学习是永远对不住所有一切的。譬如,一般的学生认为只要记住公式、定理就万事大吉,课堂上就必须去因势利导,导出学生对过程的理解,如三角公式的教学,不以学生简单记住公式为止,而是在让学生形成利用三角变换解题的自觉性后才罢了。

二、克服学生的自我满足心态,形成理想的持续学习

也许是高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的缘故,他们总以听懂了老师的讲授,推理出数学公式的形成,会解决比较实际的数学问题,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看上去是无任何大碍的事,可这却不就是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小事,可以说就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大敌。我们的数学教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处于如临大敌的地步,我们不去思考和践行消灭学生学习数学之大敌,那就不成其为教育了,更谈不上就是理想的智育了。克服学生自我满足的心态,平时的数学课堂我们所多采用的策略是让学生去多寻觅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进行学习时,积极引导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譬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描述问题的题设、结论,进而发现可能隐含的条件。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问题,以揭示其问题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数学问题也是具有多种类型的,有代数问题,也有几何问题,还有三角问题。对于这些不同问题的描述,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思维,让学生去思考代数问题能否用几何方法等价描述;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看看几何问题能否用代数方法等价描述;让学生去合作探究,三角问题能否用复数或向量工具去等价描述等。能否进行一些相关意义上的描述,只要学生经过一定意义上的探究才可得以明白。而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描述后,所能获取的印象当是可与不可之间的问题,但就这看似相当简单的可还是不可,也极力需要学生去克服自身的满足心理,也需要学生去极力克服其自身的满足心理。

三、克服学生的不求甚解心态,形成理想的探究学习

实际上,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我们的学生中不少学生相当喜欢语文,语文学习也是那样的不错。在写作时,都想要写一篇比较好的作文。要想写一篇优秀作文,必须审题、创意,要有写作提纲,而这种创意须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是自己亲身经历、所感所想的,靠杜撰绝对写不出好文章。要说这些的主要原因是想说明数学也是这样。让学生去解决任何一道数学题,也必须审题,只有在审题的基础上才能够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的内容,弄清这样的内容,那解决数学问题才可以去“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就是要打开“已知”与“待求”之间的通道,抑或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创意”。但在平时的数学问题解决中,不少学生不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求甚解,就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后也是那样的不求甚解,往往都是些碰碰运气的“蒙”。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我们必须引起警觉,也必须努力克服学生这样的不良心态。平时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或将问题化整为零、或将问题化为比较熟悉的问题。形成一种长期数学思维的积淀,形成自己解题经验的总结,形成自己解题之后的感悟。因此,在平时学生的数学解题中,尤其注意让学生在解题之后进行总结做完一道数学题,也要想着总结它的“中心思想”,回顾一下这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运用到的解题方法或思想,以此与命题人“沟通”,才能达到“领悟”的境界。学生做完一道数学题,还让学生去考虑:问题是否可以有其它解法,是否可以进行推广用来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只有做到“举一反三”,才能真的会“触类旁通”。

四、克服学生的不思进取心态,形成理想的进取学习

数学学习应当具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良性推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也应当是有具体到抽象,有现象到本质的探究。作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抑或就是比较理想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需要形成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而要让学生去不断进取地学习,就必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克服学生的不思进取之心态。平时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去解决数学问题我们都没有忘记数学运算是按规则进行的,我们也都期望着通用的规则和通行的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但学生是否掌握了通用的规则和通行的方法,就完全能够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打上引号了。作为数学教学,我们必须让高中学生能够形成这样的认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决定数学解题中的通法不可能解决一切的问题,也不可能就是一成不变。而让学生能够形成如此之理念需要学生能够得以充分的解题实践,因此,在平时诸多的解题中,多让学生形成通用规则只是相对并非绝对的感觉。如教学相关“反正弦函数”的内容时,让学生围绕y=3x+1; y=2x; y=x2(x∈R)有无反函数进行思考,而要求学生所思考的也不仅仅就是有与没有的问题,还让学生能够去思考出为什么来。应当说学生经过思考后,其回答还是比较正确的,但当学生正确回答后,教者又提出把函数 y=x2的定义缩小,取值子集 x≥0(或x≤0)时y=x2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写出它的反函数。

应当比较充分地肯定,克服不良心态是形成数学教学良好态势的理想途径,作为我们数学教师乃至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是,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还比较多,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其挑战都比较普遍和广泛。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而言,其自身就应当是一种相当无声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到的是直面现实,寻求一定的良策让挑战逐步予以消失,更需求我们要有一定意义上的精神,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而不断攀登,以登上克服不良心态,形成理想数学教学的巅峰。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心态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