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方法探讨

2016-02-15王少伟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例题解题思维

◆王少伟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一中)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方法探讨

◆王少伟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一中)

初中数学中的例题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组成内容,初中数学应该重视例题教学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进行改进,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初中数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例题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技巧,认识到数学教材中例题设置的特点及意义,并且使其具备的作用能够真正的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在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的进步。

初中数学 例题教学 方法

在数学教材中,例题教学是让学生从知识生成转化为知识升华一个纽带,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例题也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成功转化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可见例题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例题教学的作用的发挥,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去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构建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功能介绍

1.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知识功能。通过例题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这些都需要以例题教学作为实现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例题教学可以发挥其知识功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首先,是新知识的引入。为了对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具体、形象的介绍,数学教材在开始一个新知识章节时,通常都会先呈现出一个和本章节知识相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解决就学习到了本章节所包含的新知识。其次,就是巩固知识。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相关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更加清晰的理解,需要设置例题使学生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对这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这种例题可以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最后,是运用知识。对例题的解决过程包含着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新知识的运用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也是后面解决数学习题的一个先导部分。

2.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示范功能。数学例题还具有示范性的功能,具体的例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思路、方法、书写格式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熏陶,进而逐步的掌握解决不同数学习题的技巧。这里所说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概念是相似的。例题的解题思路可以看做是对一道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教科书对例题解题过程的呈现,不仅是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思维及技巧方法的全过程的展现,让学生切实的体会数学思维的应用过程,还是学生对规范解题方式及书写格式的一种学习,例题对学生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对范例进行模仿,在以后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也会更加的规范、符合要求。

3.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数学教学中的例题具备的育人功能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指例题是对数学发展史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的应用的一种承载与体现。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不仅要认识到其发展历史,还应该了解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有一些例题是选自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素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价值。其二是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在学习数学例题过程中,能够逐渐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思维获得严密、秩序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因果联系及条理、步骤。在难题的解决中学生还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形成坚强的品格。其三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欣赏数学的美。初中数学中方程是对思维发展的一种顺应,平面几何则能够提供多样的直观图形,在几何例题的学习中能认识到图形的对称美及黄金分割的魅力,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例题有效教学方法的分析

1.加强数学例题教学的应用性特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应该取之生活用之生活,不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在例题教学中渗透进生活的实例,则能够很好的增强例题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设置上一部分例题背景较为抽象,教师需要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赋予例题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其编制后与大多数的学生熟悉内容相一致,主动的去激发学生参与例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刚开始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负数的学习属于一个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在负数例题的教学中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例子。比如,以班级足球比赛为例,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7个,下半场赢球4个,全场共赢球11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上半场输球 5个,下半场赢球2个,最后全场输球3个。将本班两场比赛的赢球用“+”表示,输球则用“-”表示,列式为(+6)+(+3)=+9,(-7)+(+3)=-4。这样表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实例形象的认识正数与负数,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身生活中联系。

2.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应因材施教。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的实际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是实施一切教学活动首先考虑的问题,只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设置教学活动才可以提升其有效性。在例题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换位思考,避免把自身的主观感受及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忽略学生的现实需求,这样容易造成教学的低效。在例题开始讲解前,教师需要先去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基础不同的学生在例题解答中难度上存在差异有多大?学生通常会犯怎样的失误?何种教学方式才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都理解这一例题?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章节知识的学习中,有一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P点,E、F是对角线AC的一点,AE与CF等长,需求证BFDE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借助自己掌握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去进行证明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让学生变换思路解题,通过引导及学生的思考,得出把“AE=CF”改这一条件变为“∠ADE=∠CBF”,同样可以证明结果,利用条件的转换设计解题思路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

3.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例题中存在一些特例需要教师利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从问题的结论往前进行推理,逐渐的将数学问题简单化及明了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比如,小红与小明两位同学的家距离为3千米,他们相约在两家之间的一个地方碰面,小红还带着一只小狗。如果小红每小时前进 8千米、小明每小时前进 7千米,同时出发,小狗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两人之间来回奔跑。问两个人相遇时,小狗共奔跑了多少千米。学生在例题的阅读时容易被数据迷惑,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解题,这时可以利用逆向思维解决,知道了小狗的速度再计算出其所用的时间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可将时间用x代替,列出方程 8x +7x =3,得出 x =0.2小时。时间成为已知量,小狗的奔跑距离就是:20×0.2=4千米。通过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会更加的简便。

三、结束语

数学的例题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知识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例题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对所学的知识也能更加熟练的运用,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例题。同时还应该重视例题教学的创新,正确的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增强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性。

[1]刘辉.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陈卫英.对于初中数学例题有效教学的探讨[J].数学大世界,2012,(11):14-15.

[3]谢萍.初中数学例题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读与写,2014,(05):138.

[4]孙丽平.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技巧[J].语数外学习,2014,(08):28.

猜你喜欢

例题解题思维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同样多”解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