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16-02-15王海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心理健康

◆王海珍

(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王海珍

(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甚至要求一笔一划都应当与教材要求相符,这种过于“极端”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美术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任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这些特点,作用以及实施的重要性展开一定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供今后参考使用。

小学美术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研究 现状分析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一直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而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美术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能力,为学生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就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美术学习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术教学中重点不突出。目前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最终的作品效果上,另外部分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般是通过美术理论知识或者是作品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误区,是教师教学思想上的偏见。第二,部分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学活动本身的目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一定教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旧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融入以及学生个体性差异都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最终只实现了“教”,而“学”却被忽视了。总的来说,当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校以及学生本身都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心理成长等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提供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以及实施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美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本身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但是通过一定数据调查分析,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学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甚至部分小学学校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正常的美术教学都无法进行。

1.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施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健全性格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其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那么这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可以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兴趣不浓厚等原因不愿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而这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美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2.心理健康教学实施必要性

通过对这几年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变,心理健康教学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目前的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它的参与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教学活动中只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使教学目标达到最佳化。但是现阶段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等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对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教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对教学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且极其独具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简单容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1.创新教师教学理念,进一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在教学计划的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并深刻的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制定美术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将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另外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对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等引起一定的重视,一旦发现出现问题应当立即进行干预,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保障。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保证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当发现学生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通过情感的融入,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进步提供保障。

2.构建愉快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兴趣爱好。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美术教学的难度。而为了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部分小学生而言,受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的影响,片面的认为美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很难吸引他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能过分重视理论教学以及技能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等也应当引起关注,将兴趣爱好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并在具体的教学互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构建一个愉快的氛围,这样以来将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其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3.构建沟通反馈机制。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以及表扬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批评和要求其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一定的考虑,首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在班级学生面前直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出,并让其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今后的学习。其次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对学生的学习等给予肯定,并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沟通交反馈流机制,进而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一定的升华,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不单单是一门知识教学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内在修养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今后成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学中美术教学一直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己所忽视,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帮助,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应当切实发挥美术这门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优势,在推动美术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为学生今后快乐的成长提供保障。

[1]黄晓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8).

[2]杨亚文.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2016,(07).

[3]许婷.点燃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之我见[J].科学大众,2016,(04)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心理健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