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的课堂就应有“火热的思考”
——以一节“平面图形的密铺”实验课为例

2016-02-15南师大附中新城初中何君青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密铺边形实验课

☉南师大附中新城初中 何君青



生动的课堂就应有“火热的思考”
——以一节“平面图形的密铺”实验课为例

☉南师大附中新城初中何君青

《新课标》(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近几年,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江苏省还专门在每学期增加了一本《数学活动实验手册》,旨在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于是数学实验课成为了江苏省初中数学常态的教学行为.2016年3月22日,南京市教研室组织了“南京市初中数学实验培训”活动,邀请各区县骨干教师参与,笔者作为受邀者亲身经历了全过程,感悟颇深,故撰文与同行交流.

一、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认识

从概念上看,数学实验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一样同属于科学实验的范畴,本身具有科学实验的特点,但又有所不同,数学实验是学生动手动脑,以“做”为支架的数学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有关工具,通过具体操作在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参与下,进行的一种发现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猜想的数学探索活动.

从认知上看,数学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生大多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数学中具有挑战性、新颖性、开放性的问题.数学实验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或老师叙述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

从内涵上看,数学实验的核心是手脑并用、启思明理,数学实验的理念是“做”数学,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数学实验的形态是以“做”为支架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从操作上看,数学实验是一个环节,不是整个教学过程,实验不能代替逻辑推理证明,而是利用工具通过具体操作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设计,需要预设实验的目标.很多教师认为平时数学课的课时就很紧张,若一学期开设多节数学实验课,正常的教学进度能完成吗?事实上,数学实验课授课时教师并不一定要完整地上满一节课,可以作为片段合理地插入平时的教学中,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发现数学结论.

二、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实践过程

此次活动,一位女教师开设了“平面图形的密铺”研究课,教师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的大致授课流程和笔者对每个环节的思考如下.

环节1:生活与数学

欣赏水立方的“密铺”过程.(视屏展示)

评析: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处从学生生活中的背景出发,以北京水立方的外立面的密铺引入课题,生动而自然,消除刚上课的不适应感,强调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可谓用心良苦.

环节2:观察与尝试

尝试选用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学生动手尝试)

评析:用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使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地铺成一片,叫作平面图形的密铺.在此概念教学时,应当准确、到位地让学生理解,教师不妨举几个例子或展示几张图片给学生看,若学生一开始就对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必将影响到后面的学习.笔者觉得此处教师的处理应再加斟酌,因为从形式上看此环节与下一个环节有雷同之处,略显多余,若保留此环节,那么环节3就应当加以改变,环节2后便可以直接展示学生作品,继而问学生“你是用怎样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的”,让学生自主构建出环节3的各个活动,倘若学生的拼图不全,教师再加以引导,将环节3完整的展示.

环节3:操作与交流

活动1:选择一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

活动2:从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中选出两种合适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

活动3: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进行密铺;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任意四边形进行密铺.

评析:此环节一步一个脚印,难度逐步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选择一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展示作品后让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出密铺的原理:若选择同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密铺,在一个拼接点处有n个角,这些角的和应为360°,之后从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中选出两种合适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从一种图形上升到两种图形,难度上升,从特殊到一般,将结论进行推广:若平面图形能够进行密铺,则在一个拼接点处的所有角的和应为360°,最后更为一般,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进行密铺,再一次验证了密铺的原理.此活动虽为老师设计,但仍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易到难的研究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归纳结论,动脑思考,自己归纳出相应的结论,效果比老师讲授的知识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的数学实验课的模式值得推广.

环节4:文化与欣赏

欣赏经典的密铺图案,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评析:平面密铺是数学之美中典型的例子,体现了直观之美.此环节老师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以及世界各国数学家对某些多边形密铺的研究,渗透了浓厚的数学文化色彩,更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环节5:归纳与思考

对密铺的再认识,对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评析: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不能忽视,笔者一直认为一节课的最终目的是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习得的方法、感悟的思想解决更多类似的、不同的问题,达到经验的迁移、能力的提升,从而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此环节教师问:“你还有想研究的问题吗?”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一名学生提出问题:今天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密铺,空间图形能密铺吗?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并未能展开,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提出问题,甚为可惜,若能带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便是对整堂课学习的一个提升.此处笔者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思考为何选择一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时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能满足?这是在生动的课堂后增添了火热的思考,更锦上添花!

三、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思考

“平面图形的密铺”是一节典型的数学实验课.本节课的目的是:经历观察、操作、辨析的过程,认识密铺;在实验活动中,理解密铺的问题与多边形内角和问题的关联性;用逐步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此节实验课所属类型为实物验证型,即借助工具,研究数学问题;发展指向为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这是新课标中重要的核心词.在授课中,一般的教师都通过学生的动手拼图、交流探索得到结论,从而归纳密铺的原理,很少有教师能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再审视此节课的内涵,失去了数学实验课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即使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不深入研究,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火热”的思考,其实研究这些问题对初中学生并不困难,当学生通过研究后收获了更多的数学结论,以后学习数学就更有信心了.

比如,选择一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为何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呢?可以这样解释:

所以若只选用一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必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

这样研究后相信学生对选用一种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会了解的更全面,也会更好的记住此结论.

再比如,从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中选出几种合适的正多边形进行密铺,是否会得到某些结论呢?

若3个正多边形恰可以密铺,不妨设这3个多边形分别为正m边形、正n边形、正k边形,则有化简可得,即

同理可得:若4个正多边形恰可以密铺,不妨设这4个多边形分别为正m边形、正n边形、正k边形、正p边形,则有

以此类推,若5个正多边形恰可以密铺,不妨设这五个多边形分别为正m边形、正n边形、正k边形、正p边形、正q边形,则有

通过研究,若学生得到此结论,相信绝对有助于学生以后数学的学习,不仅收获了自信,还收获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建议

1.生动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较为自由,这种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数学实验课的做法正符合这些要求,值得推崇.数学实验课上,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参与,积极而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手脑并用,以“做”为支架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发现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猜想.

2.火热的思考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实验课堂上,学生虽然真正地“动”了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但时间相当有限,往往发现的都是较为浅显的结论,并不能通过45分钟发现更深的结论,所以要兼顾实际情况,在课后让学生积极探索,继续研究,触发学生火热的思考,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渐渐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H

猜你喜欢

密铺边形实验课
图形的密铺教学设计
密密铺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密铺图形里的秘密
有趣的实验
抓住关键点,突出实效性
——《密铺》教学及思考
涉及椭圆内接2n+1边形的一个不等式
Q22、Q25 mmCr- Ni-Mo、Cr-Ni-W系列正七边形中空钎钢的研发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