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回归临床与风湿病科专科医师培训结合模式探讨
2016-02-15钟兴华黄恩王琢青黄豪敏王燕林昌松关
钟兴华黄 恩王琢青黄豪敏王 燕林昌松关 彤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处,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广州 510405)
中医经典回归临床与风湿病科专科医师培训结合模式探讨
钟兴华1黄恩1王琢青1黄豪敏1王燕1林昌松2关彤3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处,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广州510405)
摘要:从我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现状入手,联系经典回归临床、金匮要略学科建设与风湿病专科建设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探讨风湿病科中医专科医师的培训模式,构建培训标准、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更好、更快促进现代中医医师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医专科医师;中医经典;风湿病科;专科培训
专科医师制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系统有效地运行了百余年,且实践表明,专科医师制度在促进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中医专科医师培训是中医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在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水平和中医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与西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比,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起步晚,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如何提高中医专科医师培训的质量,培养高层次的中医学人才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84年实行“院系合一”体制改革,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熊曼琪、陈纪藩教授积极倡导与推动下,率先在全国实施经典回归临床,从管理体制到人员编制划归第一临床医学院,建立独立病区,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实力。学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求创新,走出了一条“经典回归临床,医教研协调发展”的新路子[2]。我院金匮要略教研室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在深化既往“经典回归临床”学科建设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将“金匮要略学科建设与风湿病专科建设紧密结合,以临床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带动临床发展,以科研促进学术水平提高,教医研紧密互动,不断深化金匮学科内涵建设”的适合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可持续的学科建设模式[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全国首个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具有丰富的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验,2010年6月成立以来,我院建立了9个中医普通专科和22个中医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招收了六批共188名培训学员,已有四批96名培训学员经规范化培训后顺利结业,并走上社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及重用。中医风湿病科基地先后共招6名专科医师进行培训,本文将从我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现状入手,联系经典回归临床、金匮要略学科建设与风湿病专科建设相结合的建设模式,详细探讨风湿病科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专科医师培训体系。
1 风湿病科中医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1建设理念以临床为重心,着力中医经典如《金匮要略》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医教研协调发展,培养能独立从事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专科医师。
1.2管理体系架构医院成立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委员会和导师组、考核专家组,由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的领导及专家组成,制定我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实施方案细则及中医专科医师培训标准细则,承担培训、督导和各阶段性考核的工作;委员会下设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挂靠在继续教育处,负责中医专科医师培训日常管理及协调工作。人事处负责人事管理制度,协调招录。
1.3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办公室牵头形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考核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本专业培训计划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培训实施、考核,保证培训质量。培训过程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严格执行聘任标准,专科指导教师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资格,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同时,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定期考核、总结反馈。
2 培训对象及年限
2.1培训对象为中医类别专业学位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人员;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温病)的科学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人员。
2.2培训年限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培训时间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温病)的科学学位博士毕业生:培训时间2年;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培训时间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温病)的科学学位硕士毕业生:培训时间3年;中医院校七年制硕士毕业生:培训时间4年;有2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培训1年后,医院将根据个人的培训及考核情况,减少培训时间1年,但总培训时间最短不少于2年。
3 培训内容
3.1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心,以在临床住院病房轮训和跟名师出诊两种培训为主,临床轮训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在与专科关系密切相关的科室中轮转,如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医技检验等等。第二阶段在风湿病专科培训。跟名师出诊由专科组织,安排培训医师参与名医名师的门诊工作,原则上跟师出诊时间每月不少于3次,要求每位培训医师及时总结挖掘名师经验,并每年以书面形式(不少于3000字)撰写跟师心得体会,由所跟名医名师审阅后提交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目标,在于使其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能基本独立地处理专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3.2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金匮要略学科建设与风湿病专科建设相结合的特殊建设模式下,风湿病科中医专科医师理论知识培训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匮要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以精读中医经典、系统听名师授课为主,通过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另一方面是风湿病科专业理论知识培训,通过精读专业书籍、读书报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积极参与专业继续教育学习活动,每年参加院内学术讲座不少于12次。3.3科研能力培训主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范畴、领域,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如教学论文、临床研究报告的撰写及实验技能的操作,在把握科学研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科研课题申报方面加强指导,安排科研专家为培训医师讲授科研政策、课题申报流程、课题组织运作方法等。3.4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考评,使培训医师做到遵守医德规范,服务态度良好、廉洁行医、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尊敬师长,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追求上进风气等。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服从组织分配,工作责任心强,认真参加医、教、研业务活动,无医疗差错。
3.5教学能力风湿病科中医专科医师同时是我校金匮要略教研室教师组成员,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试讲制度、督导听课制度及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方式,开展教学跟班听课、书写完整教案、试讲、上公开课、撰写教学心得及教学工作总结等,有针对性的选用恰当的途径,逐步加大教学任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4 考核方式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专业理论、临床能力、科研与教学能力等。考核类型包括出科考核与年度考核、阶段考核,出科考核与年度考核是指培训医师在完成培养标准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和完成年度培训后,由继续教育处和培训基地主任联合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及时登记于培训手册中。培训阶段结束后,由基地工作委员会及考核专家组依据培训医师培养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组织以专业理论及临床实践技能为主的考核。
5 讨论
现代中医医院的临床诊疗设置,已朝专科分化方向发展,而专科人才是影响和制约中医医院专科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我院1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验表明,拥有若干高水平的中医专科,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医院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我院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开展时间尚不长,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和评价。而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培训过程细节,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培养造就优秀的中医专科医师是医院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姚园,赵慧卿,石学峰,等.建立中医类别专科医师制度对接问题初探.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4):7-9.
[2]李赛美,黄仰模,蔡文就.“经典回归临床”建设思路与实践.中医药通报,2009,8(1):20-22.
[3]林昌松,陈纪藩,黄仰模,等.《金匮要略》学科建设与风湿免疫专科建设紧密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76-78.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ethods of Rheumatology Chinese Medical Specialist combined with The TCM Classical Regression Clinical Mode
ZHONG Xinghua1, HUANG En1, WANG Zhuoqing1, HUANG Haomin1, WANG Yan1, LIN Changsong2, GUAN Tong3
(1. Department Continue Education, NO.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NO.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3. Medical Service Department, NO.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Chinese medical Specialist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hospital, combining the mode of TCM Classical regression clinical, Synopsis Golden Chambe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Rheumatology Department Specialist construction, we explored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rheumatology Chinese medical Specialist, construct training standards, assessment method and standards, which can better and faster to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TCM doctor.
Keywords:Chinese medical Specialist; TCM classic; Rheumatology; specialty training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杨杰本文校对:杨杰2015-12-17)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8.02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8-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