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016-02-15孙耕梅孙俊霞王立功
孙耕梅,孙俊霞,王立功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51)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孙耕梅1,孙俊霞2,王立功2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51)
经济全球化和京津冀一体化带动河北省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外贸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对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现行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构建具有现代意义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解决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供求错位矛盾,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时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特征。
高职国际商务;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国际化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潮带动我省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持续增长,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精通国际商贸规则和商贸业务实践,又能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的高职国际商务人才,以其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的优势,在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倍受青睐,需求量逐年上升,其中,京津冀地区高层次专业人才缺口大的问题尤为突出。
现代教育观把满足个体生存发展需要视为教育的出发点,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各行业培养输送高素质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的课程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及学生对知识、工作经验的需求而设置,而人才的规格、质量又主要是由学生在校所学的课程及其结构状况所决定。[1]
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教学现状存在不足,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职业需求不甚一致,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国际商务专业也不例外。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基本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开发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几乎完全克隆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按学科安排课程,重理论知识和证书取得,轻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割裂了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统一,忽视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供求错位,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不论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法和实践,还是培养目标都与本科院校大不相同,其目的是培养既有良好综合职业素质,又能熟练驾驭听、说、读、写、译英语语言技能,既掌握较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背景,又谙熟国际商务专业理论及方法,适应对外商贸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针对本科专业课程单一的不足,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应用和实用能力,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灵活创新的社会所需人才。
由于我国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办学历史较短,模式基本上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结构,高职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其次,高职生源起点较低,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低于本科生;再者,师资相对较弱,仅学历一项,高职国际商务教师接近七成是本科学历,而普通本科教师硕士比例为80%;而且,教学资源缺乏、分布较散,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急需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平台。
工学一体化是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方向,其构建理论依据为课程论中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以及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工学一体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是“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将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国际商务专业以工学一体化为核心理念的新型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可以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是时下全球化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人才培养的特征,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
二、文献综述
在国际教育界,德、美、英、澳、日等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经百年,在课程体系的开发、构建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日臻成熟渐成体系。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英国“工读交替式”、澳大利亚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日本的“单元制”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已广泛得到认可。
国外的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密切相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生产进步的需要。受国外职业教育观启示,从上世纪末,国内高职院校纷纷冲破传统模式,走出新的人才培养之路,许多专家、学者都纷纷发表独到见解,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姜大源等研究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赵志群、严中华等做了职业教育课程构建方法的研究;徐国庆等研究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万荣泽探索了职业教育课程构建实践。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目标,重视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联手培养高等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体现了其特色优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历史短、水平低,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上,还需深入探讨和反复实践。
三、现状分析
为了解工学一体化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构建理论,从分析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入手,开展工学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遵循理论-调研-分析-实践-总结的研究模式。
(一)实地调查
课题组深入张家口及京津冀地区海关、码头、涉外经贸部门、中外合资企业及工商企业外贸部门,对用人单位和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走访调研,从中了解市场对高职国际商务人才规格的需求和希望,掌握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课程体系构建方向和原则确立依据;对已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在读生进行调研,取得教学效果反馈,探索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的思路。
1.毕业生综合素质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工作态度、努力程度和基本工作能力是肯定的,而对交往沟通、组织协调、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和发展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并不十分满意,反映出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的欠缺。
2.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调查问卷设计了“学校应在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的多选题,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从事国际商务的一线人才在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被访者认为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获取和处理信息、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在合作精神、责任心和创新开拓能力方面需要加强。这表明他们所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毕业生在应聘和工作时对自己能力的期待:在回答“哪些才能有助于应聘”和“哪些是你欠缺的能力”等多选题时,大部分毕业生希望成为通才,具备各种职业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这不仅有助于应聘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有助于顺利完成工作。他们认为工作中最欠缺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以及获取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在写作与学习方法、组织与完成任务的能力方面尤其欠缺,这表明以往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得不足。
4.已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在读生,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学校所学专业课程与将来的工作关联不大;现行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重专业能力而轻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培养;学业成果评价没有体现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以及任课教师“一言堂”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发挥。
(二)调研结论
目前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教学现状存在不足。首先,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相当的距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亟待提高。其次,课程设置有欠缺,教学内容和教材设计编排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业成果评价对人的发展过程体现不够,教学总体设计与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严重不符。再者,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缺乏与工作过程和情境相关的实践模拟。
调查显示的不足反映出开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作为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重构以培养综合职业素养为中心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包括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一些职业院校,虽然开设国际商务专业较早,但在师资建设、实践教学、教材研发、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师资匮乏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外语师资匮乏是高职教育的普遍现象,国际商务外语教师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缺少一支既精通英语又谙熟国际商贸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这已严重制约了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传统意义上的外语实践教学通常是在课堂或语言实验室开展的语言情景模仿或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来说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培养高技能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实战需求。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资源,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处于贫乏急缺状态,教学方法陈旧、学习资源匮乏和落后不仅制约了专业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和积极性,加强先进、系统的多功能的仿真实训中心和其他硬件设施建设必须摆到重要的位置。
3.亟需课程内涵和标准建设
多年来,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和内涵建设一直力图有所突破,例如尝试把课程分为“通识英语”“商务英语”和“语言仿真实训”等若干模块,以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技能和实战水平,但实际效果不甚明显,还需要深入研究课程建设的各级标准,加大课程内涵建设的力度,探究和构建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内容体系。
四、体系构建
鉴于实地调研所反映的现状,本课题组拟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辐射京津及周边省市为着力点,探索语言能力、商务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高职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集语言训练、商务实践和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搭建开放的高职商务英语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工学一体、课证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商务课程标准体系。
借鉴层次分析法“九标度”取值思想[19],考虑因素指标对评价目标的突出影响程度,确定Λ的取值原则见表2。
(一)构建目标
本研究立足张家口,面向快速发展的京津冀外向型经济,与涉外商贸企业合作培养外向型高素质国际商务应用人才,构建满足社会发展、企业需要、个性差异的“工学一体化”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学做合一的课程内容,推进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具有仿真企业职场环境的校内商贸技术实训基地,实现顶岗实习的一体化运行管理,建设一支语言和专业兼修的双师队伍,提升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达到省内一流水平的示范专业群。具体目标为:
1.建构“教学企业”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学校专业群内部融合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建设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教学企业”,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充分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建构满足不同“教学企业”需求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在学院专业群建设总思路的引领下,建构国际商务专业群(包括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英语三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基本框架。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按照不同要求 “教学企业”的人才培养订单分析、整体设计课程方向和课程体系,做到既满足不同企业岗位要求,也有利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和转换需求,力争做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建设期间完成全部核心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
3.建设多功能实习实训基地
依据课程体系整体设计要求和综合实训课程需要,规划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校内建成充分体现“教学企业”理念的以“国际贸易综合业务仿真实训中心”为重点的,具有仿真企业职场环境的商贸技术实训基地。先进实用的实训基地可以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岗位安置及实习质量。
4.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中外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以 2名教授、5名副教授构成骨干教师梯队,由教授带领专业群团队,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力争达到60%-70%,兼职教师由外聘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比例不低于20%;同时,加大在岗教师在语言和商务专业方面的研修培养力度,使专业教师的职业化水平得以实质性提升。
5.提升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外向型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力争每年校企合作开发项目1-2 项,为社会提供商务技能岗位培训百余人,专业群 200 人以上;组织专业教师相关培训或研讨会 1-3 次。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院校的影响和辐射力。
6.专业群整体建设
以国际商务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推动国际商贸专业群整体建设。力争在2年内(2018年前)建立和完善“国际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规范”、“国际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国际商务示范专业群,其中将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成特色专业。
(二)构建思路
1.人才培养总体构建
根据学院总体思路,基于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基础上的国际商贸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抓住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核心,完成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做好课程体系深化改革,通过专业群职业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提高职业综合能力;以充分体现“教学企业”理念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的主“加工区”,实现学生在校内“教学企业”的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结合,职业技术领域共性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专项能力打造结合,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结合,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渠道,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部分,教学中三环相扣、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确保高职国际商贸专业群教育的目标更好地实现。
课程实验即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付诸工作实践,进而达到技能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通常按课程计划在实训中心或随堂进行,如“外贸单证实务”实践环节,教师应尽量提供进出口贸易常用的单据供学生练习使用,做到效果生动逼真。
实训是指安排有实训周、带有项目的、在具有仿真企业职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综合训练课程,是针对本职业领域特定的工作任务,通过课程设置对完整工作过程的总体设计进行模拟演练,使学生达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完整过程”的项目训练,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又接受了素质养成教育。建好基地、做好实训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环节。
实习即校外毕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毕业生走上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国际商贸专业群根据系总体要求安排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实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管理,使校企合作水平提升与实习岗位落实和就业同步进行。
3.商贸技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鉴于“校外顶岗实习”存在局限性,应探索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校外, 学生在校内即可实现充分的“工学结合”, 将校内实训基地作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的主“加工区”,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争取学院支持在校内用 2 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以国际贸易综合业务仿真实训中心的商贸技术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应体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组织管理企业化和过程管理流程化”。 通过教学企业平台——仿真企业职场商贸环境的综合技术实训平台,体现“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实训条件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既具有独立性、又不失合作性,建成张家口市及京津冀地区培养国际商贸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4.教学团队构建
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在教师。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国际商贸专业群及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从内涵建设入手,通过参与行业活动、与企业合作项目研发、课题研讨、职工培训等,提高教师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教学竞赛,评比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奖、教学成果奖及校际交流等提升教师面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鼓励在岗教师参加研修培训,更新与行业发展相关信息;引进有双师经历的教师,为国际商务专业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内培外引及从企业聘请业务骨干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改善专业团队师资整体结构,这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保障。
五、结语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兼顾受教育者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该体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该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体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河北省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特色。
[1]从健郭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功能研究的意义探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9183.
[2]周玉泉.市场营销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0-7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5]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徐国庆.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37-40.
[7]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118-120.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Hi-vocational Colleges
SUN Geng-mei1,SUN Jun-xia2,WANG Li-gong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2. 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jiakou, Hebei 07505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drastic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in Hebei wants more and more foreign trade talents and a greater demand for the standards and quality of them. However, the layout of hi-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rses lags behind relatively, thus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moder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modern times for hi-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us solving the mis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 between social needs and talent cultivating, and balancing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nee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hi-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16-01-20
孙耕梅(1966-),女,山西阳高人,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工学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414258)的研究成果。
F740.4-4
A
1008-8156(2016)01-0057-04
修回日期: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