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需求的高职商务外语“三服务”职业教育模式探析

2016-02-15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商务外语院校

缪 敏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基于区域经济需求的高职商务外语“三服务”职业教育模式探析

缪 敏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探索其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和服务学生“三服务”职业教育模式,提升有效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需求;商务外语人才;三服务;职业教育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促使高职教育发展成为必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早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2011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由此可见,“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高职院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要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商务外语专业为国际经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语言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作为外贸大省的福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福州新区”、“自贸区建设”等进一步发展,能应用外语进行商务活动的人才缺口量将越来越大,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并输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商务外语人才为其服务,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对推动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商务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为区域服务目标,按照区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科学完善人才培养,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商务外语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基于这种认识,建立能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商务外语专业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和服务学生“三服务”职业教育模式,以期为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职商务外语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高职商务外语专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服务。但目前商务外语专业在专业发展定位、产学研合作、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教科研研究方向上,与当前企业所需的外经贸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过多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培育,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素质要求,这直接导致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商务外语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撑,这样才能搞好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其社会价值。目前商务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过程中,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导致企业不了解学校,或者对商务外语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企业没有信心为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实习实训等条件,这直接制约了商务外语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另外,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者,也因为人力财力等因素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不够,或者没有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企业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区域文化特色的构建也受到一定影响。

三、高职商务外语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高职教育方针的着力点。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包括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高职商务外语专业必须探讨并有效地建立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和服务学生的“三服务”职业教育模式,才能为服务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服务社会

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表现是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解决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有机统一。而要想达到这种统一,就要实现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学校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目标的和谐,人才培养数量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相和谐,学生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相和谐。只有学校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才能保证职业院校的学生出口畅通,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开展市场调研,培养区域所需人才

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关系紧密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之处。市场,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风向标。商务外语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最为重要的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区域外经贸企业需求的人才。商务外语专业的特色应该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规格方面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突出区域经济需求的目标要求,满足外经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尽快形成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把劳动力就业结构纳入市场调研的内容,避免因人才结构与市场不协调而导致就业不充分。

本校商务外语专业每年把开展市场调研作为专业建设的常规工作坚持不懈,利用寒暑假和通过对实习学生以及毕业生的巡查走访,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校企合作单位、本行业资深单位、本地区龙头企业,就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展开调研。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需求,结合区域性本土化行业就业岗位需求,制定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逐步构建并不断创新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作用,减少因人才与市场的供求矛盾而导致的就业不充分。

2.坚持工学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主要依赖校内仿真教学、实验实训场所进行技能训练,缩短高职学生与岗位能力的距离。但职业岗位所需丰富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操守的培养却无法通过校内的仿真教学、实训实验来完成。因为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是职业环境、职业氛围、职业心态等都与实际的工作场景相距甚远。有一些缄默知识,如职场为人处事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定行业一些身体力行、无法言说的方法经验,只能通过真实工作场合的无声熏陶来完成。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深入行业,开展项目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内化,帮助学生成长为职业岗位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工学结合也有利于学校依托市场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

以本校商务外语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定位过程中,我们明确其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区域服务目标,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主要途径是通过“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援助。本校尝试加强同区域政府之间的联系,与相关政府机构开展合作,政校企共筑为福州市区域经济各种商务活动或国际赛事提供志愿者服务平台,实现社会服务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如与福建省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商会、福州市团市委等建立关系,为商务外语专业学生开拓参加服务福州市区域经济的各种商务活动或服务国际赛事的实践平台,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外语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通过组织商务外语专业学生参加各项商务活动志愿者服务,如为各类涉外会展、外事活动、外商旅游观光、涉外企业商务活动提供外语翻译,为在本地区举行的国际赛事如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和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提供志愿者服务,进而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高职院校应有的贡献。

3.加大产学研力度服务社会

国家教育部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必须要加强技术开发,加大产学研力度,提升产学研水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以产学研结合的理念,以适应动态化市场的需要。市场的动态化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服务理念,只有与时俱进地服务于社会,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出口畅通。

本校商务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强调与政府和企行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商务外语专业的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员工和出国务工人员提供语言培训。以企业对外合作或工程技术项目为依托,做好各项翻译服务工作和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地方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二)服务企业

高职院校服务企业是指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根据企业生存、发展需要,以培养和提供高技能人才为中心,以技术研发和服务为引领,同时进行职业培训。其中,人才培养和供给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高职院校应把为企业培养和提供所需高技能人才作为服务企业的中心和关键工作。通过校企融合,引企入校,找准共赢点,建立长效机制,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高职院校提高综合实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入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尝试如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商顶岗实习协议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形式。

1.校企共商顶岗实习协议

顶岗实习活动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依托相关的企业或行业,搭建不同类型的顶岗实习平台,与多家企业如福建华诚鞋业有限公司、福建华泽贸易有限公司、福州纵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就学生顶岗实习项目达成协议,组织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见习活动,参加顶岗预就业实习或毕业实习活动,深化工学结合在高职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通过顶岗实习活动,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协议,企业方可以优先录用顶岗实习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通过校企共商顶岗实习活动,院校方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动态,挖掘行业标准,并将其合理地嵌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之中,让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专业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参与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等活动,高职学生进一步清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校企订单培养共同育人

本校与东方超捷国际货运代理(深圳)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确定“订单培养”人选,成立国际货代订单培养班,以专业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针对国际货代行业的需求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使学生不仅具备语言与商务技能,还掌握与国际货代和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为合作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

3.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本校与福州玛珂立电子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尝试在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玛珂立全球速卖通工作室。组建由企业方、院校方和学生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在架构和运行机制上兼具人才培养和服务企业的双重功能,依托网络贸易平台和引企入校的外贸企业开展创业实战。邀请企业方为学生开设讲座,涉及跨境电商这一新兴业态动向,速卖通平台开设店铺的流程以及速卖通平台的各个功能,包括产品管理、交易分析、数据分析、营销活动设置、国际支付宝收款等。由学生完成速卖通平台店铺开设,要求熟悉店铺后台功能的使用,能够独立对某个产品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优化,设置营销活动。此外,对学生进行分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负责速卖通平台的操作,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则专注于日本亚马逊平台的操作。该模式将外贸企业跨境电商营销业务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启商呼叫中心开展专周实训活动。实施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与企业方总管人员负责建设呼叫平台的座席和业务来源,对学生进行相关业务、服务规范及操作规范的培训,组织学生在呼叫中心轮流实训。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服务企业,参与企业项目实战活动。同时,也弥补了企业一线员工不足的瓶颈,形成规模营销,促进了企业业务发展。院校方则获得产学对接,有效推动了商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商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服务学生

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是学校立足于市场的根本,学生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教育的本意决定了高职院校只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学生,才能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对学生个人的服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个人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自我价值、学历提升、顺利就业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从入学前的学业规划、到学习过程的职业计划,到求职过程的职前准备,到就业过程的入职培训,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深造等整个过程进行合理设计。

1.用科学的理念服务学生。

每个人的智能特征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每个人获得成功的领域一定也各不相同。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材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高职院校应结合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向学生阐述人才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设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消减传统成材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以就业为导向”理念的误读,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依凭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机械操作者,忽视甚至漠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创业品质等做人素养(而这也是职业能力的核心组成)的培养,这样虽确实对学生的顺利就业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却无法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品质支撑。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树立科学、人性化的育人观,引导他们在关注当下的同时能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在习得首次就业所必须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吃苦精神、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以应对未来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企业实习经验交流报告会和成果展示会,邀请本专业在涉外商贸企业不同岗位上的精英和骨干校友返校,分享他们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历程,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选择。

2.改革教学模式服务学生。

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必须让位于能力本位,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求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者的融合。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而后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从而把学生顺利导入工作体系。

高职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目标,在“商学结合”高职教育思想指导下,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硬件设施,对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行系统的规划,打造教学做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训代课、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形式,以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将学生从被动的听者转变为积极的操作者,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培养学生的商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养增强外语应用能力和涉外活动能力的目标。

3.改革管理机制服务学生。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管理方式大多是以刚性管理为特征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处于管理者的监视和控制之中。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从而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推行学分制将会有力地推动学生个性化特长的发展。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按自己的能力、爱好、市场变化来设计自己职业生涯,选择学习计划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创业型人才和多技能人才的需要。

四、结语

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范畴。当前,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转型升级的就业环境中,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行业变换、工种变通的晋升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创造职业发展条件,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2006.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文,2011.

[3]陈永亮,陶琼.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4]彭向梅,凌徽.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5]鞠明明,李华,黄晓雪.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14).

[6]缪敏.工学结合在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7]吴安萍.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

Exploration on Three Services Education Modes of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MIAO Min

(Departmen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Fuzhou Polytechnic, Fuzhou 350108)

To cultivate the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t’s necessary for the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keep up with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eet the demand of job market tre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actices, they must aim at serving the local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improve the effective employment ability by probing into three services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s including serving the society,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ocal region and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gional requirements;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hree services;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2016-01-10

缪 敏(1969-),女,福建连江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英汉对比与研究。

本文系2014年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A303)的研究成果。

H319.3

A

1008-8156(2016)01-0013-04

修回日期:2016-03-05

猜你喜欢

商务外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