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6-02-15张慧玲

职教通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职业

张慧玲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张慧玲

校本教研是职业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就目前的调查来看,职业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存在缺乏专项培训、缺乏特色教研、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这与学校的内因和企业、政府等外因有关。职业学校的校本教研需要加强针对性,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真正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高水平的校本教研的原创性成果。一方面,学校要强化内部驱动,完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介入校企合作,从制度、政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引领作用,为引企入校搭建平台,为学校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起到助推作用。

职业学校;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提升学校内涵的必要途径,体现了以校为本、制度规范、教学研讨、促进提高的特点,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中职学校的校本教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专业建设、课程实施、“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校本教研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依赖省市级培训,缺乏专项培训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十分注重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寒暑假,教育部门都为职业学校开辟了多种培训途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同时,开展了远程教育的网络培训,极大地拓宽了教师培训的渠道,对职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需要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实习2个月以上,这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但事实上,这样的培训远远不够,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机会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培训,下企业实习者也寥寥无几。然而,多途径的教师培训,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校本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本培训的依赖性和缺失性,表现在部分学校的教师培训单纯依赖国家、省、市级的培训,而忽略了自身的校本培训。

(二)嫁接普高模式,缺乏特色教研

据了解,部分职业学校的校本教研多采用邀请专家进校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教研组交流活动等形式。这些固然是校本教研的传统方式,但职业学校毕竟有别于普通教育,学校的职业化、教师的专业化决定了职校的特殊性,因此,盲目地照搬照抄显然缺乏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北京朝阳区教育部门做了专项调研,发现“学校对提高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本教研的指导还不尽如人意,部分教研组活动效果一般化。调查发现,能切实组织有主题、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只占37.08%,说明教研组活动质量与教师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1]

职业学校的校本教研需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成为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和任务,应该成为“自下而上”的培训,即学校要本着专业教师的发展需要来开展校本教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教师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如部分职业学校在专家讲座时,多是针对全校教师教科研方面的培训,却未能邀请与学校专业贴近的企业或公司负责人、技术人员入校讲座,或对专业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校本教研的形式有了,但内容却与专业教师的需求脱节,与课程、专业脱节,与新技术、新工艺脱节。如此一来,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三)存在短视行为,缺乏长期规划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校本教研的概念决定了教师为主体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另一方面,教师能否主动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否高效,就成了一个问题。

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教师的自主研究,工作势必难以开展。职业学校尽管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近年来的“两课评比”、优秀课评选、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品牌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及验收,使学校常年处于备检和创优状态之中,牵涉了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随意性大,稳定性差,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实施。

二、职业学校校本教研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校自身内驱力不足,缺乏长效运作机制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工程,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人性化的科学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和管理实施办法与措施,且能认真组织实施。同时,校本教研需要有理论引领,需要不断的修改和矫正。如何不断强化教师校本培训意识,使之有参加校本培训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条件。

有效的校本教研需要花时间和精力,需要资金的投入,需要有效的管理。据了解,各职业学校普遍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加上资料、器材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及其效果。学校创建、技能竞赛等,大多具有功利性质,与学校荣誉、个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因此,学校在安排校本培训时会倾向于前者,毕竟校本培训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比之竞赛而言,需要日积月累的时间和过程,这也造成校本教研难以有效开展。

(二)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低,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的教师期望最理想的培训导师或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企业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实用的、与企业同步的知识和技术。校本教研如果既贴近教师需求、又贴近行业标准、又适合岗位需要,这是最受欢迎的教研培训。有效、高效的校本教研,需要拓宽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例如“顶岗实习”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有较好帮助,“校内工厂”的教学模式对部分教师有帮助,“科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有企业的合作。

然而,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学校的合作热情高而企业热情度低。任何合作都是要讲求“双赢”的,对企业而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目的,赢利和产出是根本,而为学校入校进行校本培训、培养新手、增加培训成本、打乱生产节奏显然非企业所愿,因此,就“像谈恋爱一样,情况很尴尬,我们爱企业,企业不爱我们,政府在做拉郎配,包办婚姻到到最后很难会有一个好结果。”[2]这种“校热企冷”的单相思现象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高效的校本教研培训。

三、提高职校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一)自我成长,强化内部驱动

校本教研是学校的问题,也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的心脏,那么班主任工作就是双脚,而教科研就是翅膀,它可以帮助教师在坚守专业、教书育人的基础上,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开拓视野,成长自我。任何时候,实践都需要和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因此,学校一方面需要营造校本教研重要性的氛围;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主动投身于校本教研中,目光长远。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所站的高度,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如果只停留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而不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不能很好地提升自我。因此,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和长远目光,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只有意识问题解决了,才能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二)教研引领,完善培训体系

校本教研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应该制度化。根据学校情况,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1)将校本教研作为评选星级教师、“双师型”教师、教学能手和新秀的条件之一,享受一定的津贴;(2)将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如对教师个人的量化考核包括公开课、听评课、专题研讨、教学反思或论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出勤率、外出教研活动汇报情况和指导学生获奖等。学校给骨干教师搭建平台,定期请专业负责人或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业务及相应教育理论知识讲座;开展学术、学科带头人展示课,以交流探讨为契机,带动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运作系统,包括政策系统、操作系统和追踪系统等。规定每两周进行1次业务学习,由专业组负责人按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针对本组教师开设的公开课,或结合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或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解析,鼓励教师撰写案例分析和课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考。

第三,建立教师下企业的学习制度。尽管外出培训会影响学校的课务安排,但专业教师能有机会下企业实习锻炼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关键是下企业的教师回校后,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上交汇报材料的层面上,企业里的许多理念和知识技能,需要受训教师能做好传递、延续工作,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机会,让受训教师开展一堂“取经汇报课”和做一次学习体会发言,以充分发挥外出学习的辐射作用,让更多教师有机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加强切磋交流,少一些纸上谈兵,以这样的方式让外出受训教师现身说法,有时要比外请专家讲一些空洞的理论有用得多。

(三)政府介入,推进校企合作

对职业学校而言,教师除了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外,也需要加强技能的提高和实践性知识的传授。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人士的讲座或交流,对专业教师的实训教学往往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企业不愿意选派专业人士进校浪费时间,这就造成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纸空文上。德国的“双元制”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德国的文化告诉企业,企业应该这样做,因为职业教育是一个慈善事业;德国的法律告诉企业家,你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违法;德国的政策告诉企业,你做了我给你免税。”[2]政府如果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政策激励、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将会极大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校企联动、合作双赢,也会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职业学校的校本教研固然需要认真学习、借鉴高校和普高的先进经验,但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多地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考虑本校教师的真正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高水平的校本教研的原创性成果,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之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社会。

[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溯源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庄西真.如何做职业教育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陈国平]

张慧玲,女,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专业建设。

G712

A

1674-7747(2016)33-0031-03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职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