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死亡讯息
2016-02-15江苏章新利
江苏 章新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死亡讯息
江苏 章新利
本文从阅读、质疑诗中一些关键词语的角度剖析解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深层内涵和海子的精神痛苦,从而实现探索诗人海子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精神并理解海子诗歌及海子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从明天起尘世幸福愿你我只愿
海子是中国诗坛上一位富有才华,沉湎于心灵之旅的理想主义诗人。1984年到1989年期间,他写了数量惊人的诗歌,近200万文字。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留下了近两百万字的作品。海子诗歌及海子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在海子离世之后不久就为当时的人们所意识到了,人们争相阅读、传诵海子的优秀诗篇,获得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被选入中学、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成为海子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歌。但是广为人知不一定就是被理解被接受,对这首歌的内涵和诗人的精神状态,人们还是缺乏相应深度的理解。这是一首关于幸福的诗歌,表面看很通俗,显得简单、明朗。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从而对诗歌里一些词语透露出来的深层内涵无法把握。甚至有些语文教师对此诗的严重误读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结合两个月后海子的自杀、海子的诗歌精神、诗歌理想来看,却渗透着诗人灵魂撕裂般的痛苦,而这一点恰恰不容易被学生发现和领悟。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近海子,通过阅读、思考、质疑并体悟其幸福内涵,多元探索海子的精神世界呢?本文从关键词入手做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从明天起
诗歌的开头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幸福”上,而忽略了“从明天起”这个短语。这样,我们不妨来思考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从明天起?
这样我们就发现诗歌开头就藏了一个不幸和痛苦。如果诗人已经找到了幸福,为什么从明天起,不从今天起,不从现在起?那么我们自然会思索,明天到来之前的“我”,即诗人海子,他是什么样的?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总是用“明天会好的”来安慰处于困境中的人;孩子成绩不好被父母责打总会涕泪纵横地保证“明天一定好好学习”;被追债的人也总是信誓旦旦“明天一定还钱”
(二)明天和什么相对?
这个问题不能问,一旦问了,答案就在那里了,今天的诗人,他——不幸福。他不是一个幸福的人,他也没有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他不善于沟通,没有可以传递和分享的幸福。今天的他被困在自己的精神苦境里。
(三)明天意味着什么?
明天和今天相对,今天才是现实。明天只是希望,一个未来,也许会实现,但也许是一个即使时间终止都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诗人在明天所向往的,正是他今天追求而得不到的,所以只好把希望寄托到明天。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属于未来,属于幻想。在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
在具体的教学中,大多数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师会把它处理成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程式”,但是当学生对海子及其诗歌并不太熟悉,课堂如果设计不当的话学生很可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近海子,体悟其幸福内涵,学生思考质疑、自问自答的真正自主性阅读、思考、交流显得至关重要。我的教学思路仍是按照“读-品-悟”的常规程序,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多元探索海子的精神世界,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帮助学生们深入的理解此诗的丰富意蕴。
二、尘世幸福
这首诗的几句诗节有着一个相同的词,在全诗中出现的频率最高,那就是“幸福”。第一诗节,诗人借助一些清晰的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极为平凡的生活图景里,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的生活。第二诗节带给我们温暖甜美的气息,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惜。第三诗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表达了诗人珍爱大自然的感情。“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还表达了诗人珍爱所有的人。这样的爱我们称之为博爱精神。第四诗节诗人终于开口说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在前几句诗节唤起了我们关于幸福的美好感觉,在体验了美好诗情之后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世”?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诗人他也想往得到尘世的幸福,心中对尘世生活充满爱,但又不愿意拥抱世俗而坚守着心中某种理想呢?经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很容易提出“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世”,诗人已经找到了幸福的所在,为什么又说“只愿”,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提出来后,由于对文本的隔阂,对诗人精神世界的陌生,对语言的把握不准,或者是虽然把握了,但是一时无法形诸语言,处在“愤悱”的状态,这时就需要加强对海子精神世界的探索。
三、愿你我只愿
诗人对陌生人说出一连串的祝福,似乎都表现出“一个幸福的人”的热忱,但是诗人在说出一番祝福之后,却毫不含糊地转身离去,带着孩子气的固执说出“我只愿……”,他拒绝或者说背弃了尘世的幸福,矛盾吧?那么“只愿”一词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真如表面那样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吗?这样在质疑中过渡到本诗的难点:理解诗人背后隐藏的那颗高贵又痛苦的心。
我们知道,海子是一个自杀的诗人,这使我们感到一种深深的怅惘。遗憾之际,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自杀的诗人怎么会写出这么明朗的诗?这一事件,使表面的轻松欢快和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时期的海子,大概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我们先来看海子另外的几首诗歌:
《答 复 》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着相同的表情。“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诗人肯定了平凡的世俗的生活,但又不甘心堕入尘世。他生活于社会的边缘,想望得到幸福,对生活充满爱,但又不愿意融入社会生活,封闭在自我的王国里。《黎明和黄昏》里“那是诗人孤独的王座”“流浪的国王我为你歌唱”等诗句都透露出海子写诗一向是很“自我”的,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海子借《夜色》这样表达自己: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生存,爱情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的三次受难固然是海子的痛苦,然而那三种幸福却孕育了更大的痛苦。 世俗的生存方式对于海子来说不是幸福,现实中的海子长期过着清苦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生活,极度贫乏的物质沙漠上却疯长着纯粹而高远的诗歌精神。这三次受难与三种幸福,是诗人走向灵魂崩溃的诱因,是诗人走向死亡的美丽意相。 《秋》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都体现了诗歌背后隐藏着一颗高贵而痛苦的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我们喜爱它的开阔明净,喜爱它在这么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里,散发着暖融融的、清新的幸福气息;喜爱它对幸福的界定,是这么单纯、基本。两个月后,3月14日,海子写下了最后的抒情之作《春天十个海子》,表达了诗人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在起死回生的幻想中他看到了“光明的景色”,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于是这首诗成为诗人对死亡直接的预言。
1989年3月26日黄昏,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绝尘而去,年仅25岁。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我们失去了一位珍贵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
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数都不知道海子是一个自杀的年轻诗人,知道的也不了解他为什么会自杀,这个事件给我们情绪上意外而强烈的冲击。我们也应该抓住时机思考这个自杀的诗人怎么会写出这么明朗的诗?或者说写出这样诗歌的人又怎么会自杀呢?这一事件,使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和它的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我们也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现实的生存对海子来说不是幸福,而是受难,他真正的幸福是诗歌。
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很远,甚至一直都在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海子写诗一向很自我,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势必带给他深深的孤独感。有时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合,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十足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贵恙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现实中的海子长期过着清苦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极度贫乏的物质沙漠上却疯长着纯粹而高远的诗歌精神。至此,我们对海子的诗歌精神有了大致的把握,这时候就可以理解海子的精神世界了:尘世的幸福,更多的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是被世俗所理解和认可的。而诗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多的是对自己诗歌理想的一种坚守与宣告,是精神上的。从诗人的祈愿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质朴的善良与真诚,也感受到了他质朴下的清高与骄傲,理想与现实对抗的痛苦;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诗人一时的想象中,刚对世人表露心怀,酒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诗人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世人,而自己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选择生活在诗歌王国里,感受来自内心追问和矛盾困惑的痛苦……
通过这些问题的质疑、解答,联想到海子的死,同学们就理解了海子写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应该处于生命中的两难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让花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诗歌王国里。死,对海子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一种幸福的归属。正如西川所说,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
这首诗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诗中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表达的情味也不一样。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所以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显示出诗人已经陷入生命的两难及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尘世,背对众人;由此可见,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1]张新颖.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2007年1月号《书城》
[2]王朝华.海子的一首诗.2009年2月号.名作欣赏.
章新利,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红楼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