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自由思想评析
2016-02-15单华锋
单华锋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庄子自由思想评析
单华锋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庄子人生哲学总的思想是其自由思想。庄子自由思想分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两个方面,庄子所追求的绝对精神自由缺乏现实基础不可能实现,庄子的相对自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自由;绝对自由;相对自由;现实意义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积极关注人生,他的哲学被称为人生哲学。自由思想是庄子人生哲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开宗明义说的就是自由思想,这种自由思想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一直以来,对庄子自由思想有过很多讨论,本研究从对自由的分析入手,从绝对的自由和相对的自由两个方面对庄子的自由思想的合理性及局限性进行评析。
一、“自由”辨析
哲学上把人认识到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做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最终到达自由王国。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以后,自由地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1]。自由王国是人类社会的终点,但这个终点到底有多远,人类果真能够完全掌握所有客观规律、摆脱客观的束缚而到达这个自由王国的终点吗?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回答。如此说来,庄子所处的时代,乃至于21世纪的当下社会,都不存在真正的自由,自由仿佛是遥不可及的事物,只能存在于理想当中。这里有一个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的问题,完全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人们在没有获得绝对自由的过程中不能说一点自由都没有,只是自由程度的大小不同罢了,也就是说人们获得的是相对的自由。一个有力的解释是把自由分为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意志自由是自由的主观状态,行动自由是自由的客观状态,是根据意志自由的决定支配自己的活动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自由是一个不断由意志自由向行动自由转化的过程,意志自由是行动自由的基础,行动自由是意志自由的现实化[2]。由此可以看出,意志自由主导行动自由,行动自由实现意志自由。自由既然是一个不断由意志自由向行动自由转化的过程,说明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意志自由是自由的主观状态,行动自由是自由的客观状态。意志自由指向人的主观精神方面,可理解为精神自由;行动自由指向客观现实,可理解为现实自由。人的自由由什么决定呢?首先,它不可能完全由精神自由决定,因为只有落到现实才有意义;也不可能完全由现实自由决定,因为没有精神自由,现实自由也不可能存在。这样看来,自由程度的高低只能由精神自由和现实自由共同决定,在两者程度都高的情况下自由度就高。在现实自由不变情况下,精神自由程度越高自由度就越高。由此,在一定的社会时期,也即现实自由一定的情况下,精神自由成为决定自由程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二、庄子绝对自由的实现及评价
在《逍遥游》中,庄子着重讲述的就是人获得绝对自由的问题,只有那些“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要获得绝对的自由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所谓“无己”,就是超越自己与世界的区别、“我”与“非我”的区别;道无为而无不为,道无为,所以无功,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功;道无名,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名。要做到“无己”,就要超越自己与世界的区别,即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讲的人与万物齐一、平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如何做到呢?庄子的方法是“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去知”指的是消除由大脑所产生的、有损于人的天性的思维活动,忘记事物之间的区别;“大通”指的是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样,泯灭人与外界万物的对立,忘掉一切,以至于连自己也忘掉,也就进入了“大通”的境界,这样就可以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里,“坐忘”是一种内向的修养方法,目的是使内心虚静,摆脱情感、欲望的束缚,从而实现内心的绝对平衡。去知的结果是没有知识,从而达至与大道相通的境界,达到了这种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获得了绝对的精神自由。可以看出,庄子运用这种达到绝对自由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创造,也即通过追求精神方面的绝对自由而达到绝对自由的目标。如前文所述,绝对自由是人类发展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的,它既包括精神自由,也包括现实自由,是现实自由与精神自由的统一,不能脱离现实自由而独立存在。庄子想通过所谓的“坐忘”从而达到绝对自由,这里的绝对自由实际上是脱离了现实自由的精神自由。绝对的精神自由虽然美好,但是它没有人类绝对的现实自由作为前提和基础,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只能存在于庄子美好的想象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庄子相对自由的实现及评价
庄子绝对的自由不可能实现,那么相对的自由是否存在并且得以实现呢?在《逍遥游》里,庄子提到大鹏和小鸟的故事,它们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因为它们都“有所待”,即有所凭借。大鹏和小鸟自由不自由呢?冯友兰说得明白,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是同样的幸福。”[3]这里的“幸福”可以理解为自由,即相对的精神自由。由此可见,大鹏和小鸟也是可以获得自由的,它们可以获得相对的自由,前提是要充分自由发挥其自然本性。同样,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本性,也可以获得相对的自由。这样,每个人都有得到相对自由和幸福的可能。人在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然能力的时候往往受到很多阻碍,如死亡、疾病、年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庄子的方法是“以理化情”,意思是要用心灵理解到万物,理解的范围越大,最后的结果就越好,从而摆脱痛苦,得到幸福。通过这个方法,人们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相对自由。
分析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首先,人能否自由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庄子在《天地》篇中说“物得以生谓之德”。这里的“德”就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者,也即我们的自然能力。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在这里,庄子把人当作宇宙自然中的生命体看,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只要人的自然属性诸如衣食住行、七情六欲自然而然发挥了,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充分发展了。这样看来,人的自然本性是可以充分发展的;但是,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会抑制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这也是庄子提倡自然、反对“人为”的原因。这里应明确,社会属性也是人的固有属性,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们分别指向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人在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要有社会担当,有追求真理、正义等的社会价值,这些社会价值同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是不矛盾的。在动物界,给马套上笼头、钉马掌,损害了马的自然本性;在人类社会,一些有悖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发挥的社会因素,诸如过分追求名誉、地位,过分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社会生活中强加给人们的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人的自然本性,阻碍了人的自然本性的自由发挥。从这个角度讲,庄子提倡发展人的自然本性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不能把所有的社会因素全盘否定。去除对自然本性有害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人的自然本性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以理化情”能否减少人自然本性发挥中的阻碍。生、老、病、死会阻碍人的自然本性的发挥,尤其是死亡,是人类不幸的主要来源。庄子认为,对死亡的畏惧,可以从对事物自然本性真正的理解中减少。《庄子》中有个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朋友前去吊丧,见庄子在那里鼓盆而歌,就责备他,庄子却不以为然。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就像春夏秋冬的更替,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超越了死亡的畏惧,内心也就不再忧虑,也就能够摆脱死亡带给我们的痛苦的困扰。应该说,庄子的这种观点是深刻的,人如果能够做到“以理化情”,就能够减少人的自然本性发挥中的阻碍,使人们能摆脱现实的束缚。摆脱了现实的束缚也就意味着提高了现实自由度,相对地也会提高人的精神自由度,从而提高人的总体自由度。这种理解需要对宇宙人生有大的悟解,有一个长期积累和感悟的过程,有一定的可行性。可见,“以理化情”是有实现的现实基础的。
四、结语
庄子用浪漫主义笔触描绘出了绝对的自由和相对的自由。其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其没有客观现实的基础;其相对自由可以通过消除社会中的消极因素,用“以理化情”的方法减少发挥中的阻碍而得以实现。虽然相对自由有所凭借,而且自由度的高低有一定的限制,但它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可以得到的自由和幸福。庄子想为人们求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一美好的希翼中,让我们看到了相对自由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这是庄子留给我们的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笔精神财富。
[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26-327,336-345.
[2]唐玲.论庄子自由思想的合理性及其矛盾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1):6-8.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4.
[责任编辑:方 艳]
Analysis of Zhuang Zi’s Philosophy of Freedom
SHAN Huafeng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2, China)
The general idea of Zhuang Zi’s philosophy is freedom, which is put as absolute freedom and relative freedom. The absolute spiritual freedom that Zhuang Zi had been pursuing can not be achieved for a lack of realistic foundation, while his idea of relative freedom which can be realized on certain conditions has a greate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reedom; absolute freedom; relative freedom; practical significance
2016 - 10 -31
董媛(1969—),女,江苏徐州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I206.2
A
1008-6811(2016)-04-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