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6-02-15赵东明
赵东明
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赵东明
为研究如何建设好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分析了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功能、特征,介绍了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理论基础和发展,并指出了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建立具有现代治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是问题解决的出路之一。最后,通过北方黄金珠宝产学研基地建设实践,进一步说明如何建设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型产学研基地。
高职;产学研基地;多主体;混合所有制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并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由于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能够适应高职学情的需要,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无缝衔接等特点,加强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治理方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是指在建设高职校企共建型产学研基地时,采用由不同主体多元投资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1]
一、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功能和特征
(一)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功能
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不仅仅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实践项目开发等基本功能,而且,还衍生出了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等新生功能,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核心功能是把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等价值创造过程转变成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过程。高职教育本质要求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属性[2],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活动、科研活动、技术服务等活动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基于个人的“自主性”和“自我选择性”,需要有足够的平台,实现个人的自我选择,正是由于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具有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过程,能适应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的双重属性和学生基于个人的“自主性”和“自我选择性”的需要。
(二)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特征
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是校企合作4.0时代的典型合作形式。在校企合作4.0时代,学校和企业等相互融合,实现“多主体”办学,教师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等价值创造过程转变成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过程。在校企合作4.0时代,学校和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互补,学校寄生在企业中,企业寄生在学校中,双方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谁也离不开谁。
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由特定行业中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起到引领作用,把其先进的文化、现代的管理理念、领先的、创新的技术技能整体移植到产学研基地内,并以现代学徒制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实现科学的、持续的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由于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采用由不同主体多元投资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确立了办学的“多主体”,同时,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具有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过程,以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生产活动、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学生在表现出教育客体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教育主体性,而且,学生也可以基于个人的“自主性”和“自我选择性”,实现个人的自我选择。
二、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理论基础与发展
(一)理论基础
高职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以认知过程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和校企合作理论等为理论基础。[3]
高等职业教育学情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入口门槛相对于本科教育比较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要想培养合格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必须把教育和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认识过程规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实现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受思想观念和历史等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不受重视,在职业教育中的投入明显不足,职业教育拥有的资源相对匮乏,在这样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必须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需求的产物。
(二)发展
从高职层面,以认知过程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和校企合作理论等为基础为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大致经历资源共享型、项目研发型和校企共建型3个阶段。其中,前2个阶段的合作基础是双方依据各自需求,通过协议约束双方的行为,合作形式简单。在第3个阶段,双方合作层次不断深入,实现多主体共建、共管。
1.在资源共享型阶段,主要以解决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的短板为目标,高职院校和企业依托各自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受,从企业的维度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企业向学校提供贫困生资助或教学经费资助,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和设备等,从学校的维度,学校满足企业劳动力需求,提供优秀毕业生,与企业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解决技术难题等。[5]
2.在项目研发型阶段,高职院校和企业以项目依托和纽带,松散的、临时的结合在一起,共同解决校企双方在生产、科研和教育教学上的难点问题。
3.在校企共建阶段,由校企等共同出资,成立实体,实现“多主体”共建、共管、共同育人和成果共享。
三、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发展面临的难点及其解决策略
(一)难点
1.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虽然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等校企合作模式得到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但具体的可实施的支持政策少。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更多依靠特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未来综合收益的预期和高职院校为突破发展瓶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的结果,政府具体支持政策很少,造成在具体环节上政府缺位,给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发展的实践带来了难度。例如,很多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在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上存在制度障碍,如果组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就没有办学权,不组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就不能和其它独立的法人实体一样利用社会资本,直接融资困难,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自己。
2.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发展易形式化。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行政化色彩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把高职院校看成自己的下级行政单位,这会从两个方面造成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形式化:(1)高职院校为了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积极倡导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需要,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塔建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台子,而缺少实质性内容;(2)由于行政管理的过多干涉,造成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作为实体不能独立决策,校企利益难共赢,企业在参与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下降,最终可能造成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形式化。
3.在具体操作环节上,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发展面临创新能力弱,经费来源单一,运行成本高,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立之初,整合企业和高职院校现有资源组建初创型的生产、科研实体进入基地,由于其缺乏经验,并在经营模式、技术研发等的创新能力薄弱,只能苦苦支撑,甚至无自我造血功能,缺乏基本的持续发展能力。基地的经费一般也来自企业和高职院校等的先期投入,由于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经费来源非常单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具体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需要学徒这样的非技术和科研能手参与,在生产和科研环节产生的消耗就高于正常的消耗,加之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原因,造成基地内的生产和科研实体运行成本高。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自身的创新成果想靠基地完全吸收,并转化成产品困难非常大,科技成果转化难是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致命伤。
(二)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面临的各种难点,依托混合所有制形式,建立具有现代治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的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等是出路之一。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由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出资,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通过理事会和董事会等具体的管理模式,建立的集生产、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实体机构。
1.建立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适应这种不同主体多元投资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需要的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和其现代化治理方式。打破行政管理的随意的、过多的干涉,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保护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注重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互动性和广泛参与性,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权利相互制衡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这需要政府打破制度障碍,允许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组建成独立的法人,并拥有继续使用合作高职院校的办学权的权力,也为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直接融资,利用社会资本发展自己创造条件。
2.建立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适应这种不同主体多元投资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需要的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及其市场化运行机制。过度的行政管理和对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高职院校主要依据政府指令办事,极大地抑制了高职院校的活力,在建设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过程中,要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运行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只有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才能使得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得以持续发展,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以市场为主导的需要。如在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内引进市场机制、强化竞争、建立基地内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要由特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高职院校和其它投资主体,建设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在基地内通过整合企业和高职院校现有资源组建生产和科研实体基础上,更多依靠市场竞争机制,吸纳有实力的生产和科研实体进入基地进行经营,通过鼓励竞争加速成长,而且,建立严格的基地内生产和科研实体的准入制度,并完善退出机制,使基地不断更新,保持活力。
3.依靠人才和重视创新激发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的活力。人才是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能够发展的最基础性条件,基地要引导基地内的生产和科研实体重视人才引进,并给予各种优惠,促进优秀人才的流入,提升基地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依靠特定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创新工作,建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据市场化的原则,促进积极内科技成果的转化。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利润的重要源泉,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的实体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广B2B模式、B2C模式和C2B等模式,并可以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面向更广阔的空间,增加市场的占有能力。
四、北方黄金珠宝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实践
(一)建设背景
在中国珠宝首饰行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作为行业内东北地区的龙头企业,丹东中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为促进北方珠宝产业升级,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在辽宁省丹东市新城区仪表工业园内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共同投资创建了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北方黄金珠宝产学研基地。
(二)建设方案
以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本着“整体规划、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规范运作”的基本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各类平台,努力探索“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以产业创新为根本,以技术研发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集商贸、研发、服务于一体的高端珠宝产业平台作用。
1.在治理方式上,由各投资主体组成董事会,通过董事会选举出监事会,并通过董事会聘任管理层,在北方黄金珠宝产学研基地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权利相互制衡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2.在运行机制上,采用市场化方法,在基地内组建营销中心、加工中心、设计中心、科研中心、鉴定中心和培训中心,面向全社会招商或者由经过整合丹东中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资源组建实体,进入各中心运营,各实体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在具体运行上,基地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进入基地的企业在人才储备、研发能力和财务状况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并积极努力与基地共同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对于已经进入基地,在经营过程中,失去了准入资格的基本要求的实体,实行强制退出制,保持基地的活力。
4.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基地计划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黄金北方国际珠宝批发城合作,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以中国黄金北方国际珠宝批发城为媒介,面向全行业各企业销售和转化北方珠宝产学研基地的成果,促进成果尽快转化。
5.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基地将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开展B2B、B2C和C2B模式的交易,特别是能面向全世界的消费者开展定制服务,在C2B模式下消费者不但可以主动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而且,可以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使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总之,高职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学研基地是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的出路之一,只有通过建立适应混合所有制这种不同主体多元投资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需要的现代治理方式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并重视人才,大胆进行各种创新,高职多主体产学研基地建设才能充满活力。
[1]阙明坤,潘奇,朱俊.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28-32.
[2]纪旭,刘一宁,熊金钰.教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5(4):63-64.
[3]李振祥.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5):8-10.
[4]周山明,李建清,郑建勇.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56-57.
[5]赵东明,等.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需求及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研究[J].职教论坛,2015(2):83-87.
[责任编辑金莲顺]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校企混合所有制型产学研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15EB068);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教研课题“校企共建示范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运行和管理研究”(项目编号:JYLX2015010)
赵东明,男,满族,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8
A
1674-7747(2016)19-00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