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2016-02-15皮江红
皮江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皮江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高等职业教育应从激发发展活力、补齐发展短板、引领发展方向、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效能等方面积极加以应对。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这也是新时期引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导理念。如何实现变革以适应发展新理念的要求,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本文以当前面临的问题为分析对象,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发展新理念展开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一、以创新理念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面临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经济贸易全球化、劳动力和资本加速流动,以及人口和环境等不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劳动组织、职业岗位等诸多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不断实现创新以适应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不强、活力不足,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偏低。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社会舆论对其依旧存有偏见,将其看作“次等”教育,是高考“落榜生”的聚集地,学生和家长将其看作一种无奈的选择,而用人单位将其看作“夹生饭”。[2](2)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缺失。吸引力的缺失日渐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不少高职院校出现了录取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逐年降低的情形。在未来几年中,随着我国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将会愈发艰难。(3)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受限。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特别是普教与职教沟通的“立交桥”尚未完全建立,高职学生的上升通道狭窄,升学比例相当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大困难。
活力不足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实现创新发展,最为急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初始阶段,处于一种无奈的选择,难免有“外国化”和“普通化”的特点。[3]但时至今日,我国的综合实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已经居于世界前列。走自己特色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既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在于两点:(1)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2)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转换机制。
基于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学历认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因素。考虑到获取学历依然是目前大多数国民接受教育的重要甚至是第一目的,应建立与普通教育并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开通高职专科到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研究生的通道。使得高职生的升学管道具有一贯性和保障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下滑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不沟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就无法建立,普职教育就无法实现等值,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难以增强。实现高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核心的环节在于完善“学力补充”机制,“学力补充”是指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之间跨体系流动时,学生本身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新的学习起点要求之间存在差异,应该通过补充学习弥补由体系不同造成的知识(技能)差距,以达到新学习体系的起点要求。[4]教育转换(补习)中心是促进两类教育成功对接的关键因素,但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缺少这一环节,应及时加以补充。
二、以协调理念补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短板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理念即是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的科学方法论,应成为我们破解教育结构难题,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5]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薄弱环节和难点,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短板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加强内涵建设的提升发展时期,而一些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高职教育基础能力薄弱,还处于大规模的非均衡化阶段。[6](2)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切性。主要表现为高职学院专业设置不科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并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从协调理念看,可以通过“特别支持”和“合作发展”的方式来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所谓“特别支持”,就是要通过设立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加大中央对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7],迅速提升它们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所谓“合作发展”就是建立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促进东西部高职院校广泛合作。通过跨地区、无地域界限的联合招生,分学段共同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6]
按照协调理念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不适切性需要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化解。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作为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一个教育分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发展、壮大和转型都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类型诉求的结果,这已经被历史实践所证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服务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战略产业。2013年,一项针对全国1 26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超8成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2]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调整、改革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增强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从结构到内容、层次都应充分体现这一点。[8]
从就业市场的供求来看,一方面,不少企业虚位以待聘不到合适的技能人才,动手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青睐;另一方面,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产生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岗位适应性不强。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实践教育贯穿、渗透于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课内实践练习、专项技能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以绿色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危机,都要求国家将绿色发展理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色发展的具体内涵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从最根本上看,无论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环境技术难题,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环境制度难题,都不能完全离开(包括高职教育在内)教育。无论是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还是从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等方面来看,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关注远远不够,亟需实现绿色变革。
以绿色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首先体现为一种绿色人才培养观念。绿色人才培养观念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现代教育观,其含义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深入贯彻到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环节中,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绿色人才培养理念的最终目的是增强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教育和教学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上,比如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整合、师资的引进与培养、考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招生和就业与市场对接等,都要将“绿色”一以贯之。同时,要利用课堂、网络、知识竞赛等方式以及利用有关的纪念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宣传活动,把绿色意识适时、适量、适度的渗透到教育中去。[9]
以绿色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绿色技能”训练。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公民的“绿色技能”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发展趋势。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绿色工作需要的技能:全球概览——基于21国的综合分析》显示,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重要国家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行动,推动在职业教育中培养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并将“绿色技能”开发与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10]但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绿色技能”的训练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课程是“绿色技能”训练的载体,具体而言,要拟定相应教学大纲,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价值预设,将绿色教育贯穿到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尝试对高职所有专业都开设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比如,“绿色发展”“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系统地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绿色思维方法的传授。[11]
以绿色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还体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方面。从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职能分工的角度来看,普通高等院校在绿色技术的原始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这些绿色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企业中形成新产品和新服务时,高等职业院校则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高职院校通过对这种绿色技术的应用和转化,架起了绿色技术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桥梁。
四、以开放理念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中央提出的开放理念的内涵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在某一狭窄的地域或领域之内,脱离了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甚至已经成为其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桎梏。为了走出该发展困境,需要以开放理念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具体而言,需要立足于全球视野、立足于面向人人、立足于终身教育、立足于办学方式转变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
立足于全球视野就是要深度融入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潮流之中,积极参与全球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大步走向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立足于全球视野,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以新的眼光、新的措施积极投入到国际交流中去,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一方面,要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发出职业教育的“中国声音”,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要求,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增强中国影响和彰显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等。同时,注重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12]
现代意义上的“面向人人”的高等职业教育使得服务面向得到广泛拓展,职业对象的范围也大大地增加了。目前,我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高中或中职毕业的青年学生,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空间,所以改革的出路是需要向多样化生源实行开放性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限于适龄学生,还应该包括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青年农民、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13]这样同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灵活化,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多种需求。
立足于终身教育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再仅仅关注个人受教育的某个阶段,而是关注个人生涯发展的全过程。面向终身教育的职教观念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已经开始转化成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这个词正在被“生涯教育”和“技术教育”所取代,其“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世纪之交也更名为“国家生涯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UNESCO建议将传统的TVE(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改称为TVET(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这一更改并非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反映了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主题,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个人生涯的终身发展。[14]所以在开放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全民开放,还必须面向每一个学习者个体的整个职业生涯全过程开放。
立足于办学方式转变,向用人单位开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由职业院校和企业一起设计培养方案,共同提供师资,共享生产设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支持学校和企业实行招工与招生一体化,推动现代学徒制广泛实施。”[15]
五、以共享理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效能
“共享”提法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于1984年出版的《分享经济》一书,该书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抵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功能的报酬制度。作为当前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理念,其内涵是“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理念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可以具体化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效能;其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中的效能。
在当前我国生产力尚未足够发达的现实环境面前,共享理念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全纳性、终身性等特征,其功能的合理发挥有益于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消除教育不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不同国家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的有效方式和手段。[16]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体现共享理念,要求为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个体提供均等的机会,通过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88.1%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据此推算,近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2 00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17]另外,目前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18]
一个人可以将自己富余的时间和拥有的技能与他人分享,这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意义上的分享理念在欧美国家十分流行,也符合环境保护、提升效益、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等未来理想社会的要求。共享理念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要求通过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提高效能的目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信息资源的重复性建设较为普遍,存在以单机课件、文档资源和接受性资源居多,而网络课件、媒体资源和互动性资源偏少的问题。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资源整合、理念共享的角度来创设一个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同时,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设备与实训设施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用户开放,并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杜绝闲置浪费现象,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购置,切实提高了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要发挥场地、师资等资源优势,面向社区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民主法治、文明礼仪、保健养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2016年1月1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这表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唯有顺应形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方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1]评论员.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22(1).
[2]龚冷西.高等职业教育困境和转型发展建议[N].光明日报,2014-12-28(7).
[3]匡瑛,石伟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9(5):10-16.
[4]高靓.未来三年高职创新发展有了路线图——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就《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5-11-04 (5).
[5]评论员.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二论牢固树立新的教育发展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6-01-19(1).
[6]马树超,王琴,唐林伟.职业教育:非均衡状态下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1(5):1-7.
[7]董仁忠.教育公平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12(10):18-21.
[8]周建松.关于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7):74-76.
[9]熊惠平.绿色高职教育论: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演化的视角[J].职教论坛,2008(2下):22-24.
[10]绿色技能开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
[11]宋晶.将“绿色”工业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6):30-34.
[12]高志研.高职教育:如何创新发展?[EB/OL].[2015-11-24].http://edu.gmw.cn/2015-11/24/content_17835618_2. htm,2016-01-22.
[13]孙琳.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基于《纲要》和《行动计划》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53-56.
[14]李富.不同产业结构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兼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教育学术月刊,2010(3):74-76.
[15]孟凡华.鲁昕强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R].职业技术教育,2011(15):44-47.
[16]李延平.论职业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9(11):16-19.
[17]马树超,范唯.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12-16.
[18]马跃.关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贡献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20-23.
[责任编辑张栋梁]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二元结构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CSH03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融城’视域下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M591973);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市民化视域下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作用及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SH1602147)
皮江红,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D923
A
1674-7747(2016)19-0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