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班干部制度检视
2016-02-15王俏华
文 _ 王俏华
为了更好:班干部制度检视
文 _ 王俏华
社会领域中的干部制度是一种管理的制度,而学校中的班干部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制度,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培养人或“育人”的制度,应当更加注重班干部的个性、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自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班级就成为学校的最基层组织,班级就是小型社会组织的缩影,中小学班干部制度成为中小学班级组织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班干部制度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师生沟通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班干部制度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班干部滥用权力造成人为的不平等、班干部竞选导致贿选与拉帮结派、班干部责任意识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危害,并制造班级间的人际关系矛盾,滋生不良风气。本文从班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班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探析
2011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中声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特点即: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微博还称,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该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对应此言论,有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赞成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不过也有人认为,小学班干部“摆架子操官腔”问题在大人,甚至有“小学生”给郑渊洁公开写信反击,称他“刺痛了班干部的心”。[1]虽然,郑渊洁先生的观点有点偏激,但班干部制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班干部职责不清
在班干部职位设定和职责描述过程中,许多中小学学生并不理解班级设定班长和其他班干部职位的真实意图,相反还有诸多的错误认识。在记录影片《请投我一票》中,班长候选人之一罗雷认为,“班长就是权力,想让谁站着就站着,想让谁坐着就坐着”,影片虽然是夸张的表现,但也反映了当下很多班干部或想当班干部的学生内心真实的看法。也有学生认为,班长就是班里的老大,班干部的职责就是把班里的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还有人认为,班干部是班级中的“官”,普通学生就是“民”,官民之间存在着地位上的不平等。除了中小学学生对班干部职位的错误认识之外,许多班主任老师对班干部职责描述也存在不准确的定位。有的班主任认为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职责就是听老师的话管理好班里的同学,甚至将班干部定位为“间谍”角色,随时随地向老师报告班级中的“问题学生”。
(二)班干部选拔和任用问题
在班干部选拔和任用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方法:任命制、竞选制和轮换制。当然,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很多老师没有注意选用某种班干部任用方法时,也应消解该种方法的不利影响。任命制选拔和任用干部,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保证班干部对教师尽责,充分做到“传达上听”,但普通学生不一定对这些班干部充分信任,甚至可能排挤这些班干部,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干部选拔和任用采用竞选制,一方面竞选出来的班干部通常素质较高,在同学中的威信较高,也可充分显示民主,但另一方面竞选中的拉票、欺骗、贿选、污蔑、勾心斗角等现象也层出不穷,中小学班级过早出现班级政治。采用轮换制的干部任用能很好地锻炼每个班级同学的能力,但班级工作的衔接或交接往往会出现问题。
(三)班干部监管缺失
在班干部制度中,班干部的评价和监督是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但在班干部制度的实践中,人们却较为忽视对班干部的评价和监督。班干部的评价通常由班主任老师进行,班干部的监督则通常处于缺失状态。
而小虫便是无耻了,自己也是无耻的。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竟去偷姑妈的钻戒,实在是小人之举。无耻便是个魔,扭曲了两人的心灵,进而做出如此卑鄙的事来。
而随着问题的凸显,许多班干部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暴露了出来。首先,班干部通常在班级中有着优越地位,造成班级成员的不平等现象。为了使班干部工作顺利开展,班主任通常会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因此出现了班干部以教师为靠山对同学发令,甚至出现各种惩罚现象。其次,班干部由于职责所在,通常会记录或向教师报告班级同学的错误和问题,这样会造成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紧张。另外,班干部制度带来的荣誉和加分等红利,促使学生过早的社会化。大部分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当班干部而感到骄傲,在家长和邻里之间会形成攀比之风,一些好面子的家长会不惜一切,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班干部,于是就引起了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如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等,这些坏的社会风气随之进入了校园、干扰着教师的教学,污染了学校的大环境。
二、导致班干部制度问题的原因探析
在长期的实践中,班干部制度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对班干部制度的认识不到位或观念理解上存在差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班干部制度的观念出现了变异现象。另一方面是在班干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选拔程序及监督等方面的缺漏,但实施过程中的缺漏与前面所说的对班干部制度的认识和观念密切相关。
(一)“班干部”被等同于“干部”
前文中指出,“班干部”是“干部”一词在教育领域里的延伸,是指在班级里担任一定的职务、负责一定管理工作的学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班干部”是教育领域中的“班干部”,不是真正意义上社会中的“干部”,很多人忽视了教育领域中的“班干部”和社会学领域的“干部”的区别,两者所处的大环境和基本目的是不同的。社会领域中的干部制度是一种管理的制度,而学校中的班干部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制度,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培养人或“育人”的制度,应当更加注重班干部的个性、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另外,“班干部”都是未成年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向心力。中小学学生对于班干部的认识和理解往往不到位,极易受到家长、教师、社会风气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来自家长或外界因素的暗示,也越喜欢进行模仿。大众媒介塑造的或现实中的社会干部做法、官员形象往往会迷惑中小学学生,致使他们分不清楚学校中的“班干部”和社会中的“干部”的区别,从而成为班级中的“小官僚”。因而,在社会成员大多浸淫于“官本位”思想、老师及家长均不能独善其身的集体沦陷中,孩子很难出淤泥而不染,因而容易被成人社会轻易打上官与权的深刻烙印。
(二)“管理者”还是“统治者”
上述记录影片中候选人之一成成的一声诘问“你要当班级的管理者还是统治者”,促使我们对班干部制度诸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反思。班干部制度设置的初衷通常将班干部定位为班级中的“管理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地位上是统一的、平等的,虽然身份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班级成员的健康发展。班级管理者的作用是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在班级成员中应当起到带头榜样或带头作用。首先,班干部作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班级全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健康、需求和校外生活等各方面状况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班主任,对班主任及时了解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优秀的班干部应当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队伍,他们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各项管理工作,并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最后,班干部应当是全体同学中比较出色和优秀的代表,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榜样,是组建班集体的核心力,通过他们的学习、示范、引领、管理带领全班学生迅速发展,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三)荣誉还是责任
班干部制度问题的出现,与家长对班干部看法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家长们的确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他们也重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当班干部是培养孩子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家长们几乎都认为当干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高孩子处事的能力,能让孩子学会应对变化。虽然有时会有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而且家长们一致认为孩子能在班级中能学会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因此家长认为成为班干部是一件很骄傲并值得做的事情,他们也鼓励自己的孩子争取成为班干部。而更多的家长看到的是学校赋予班干部的“优惠”:评优获奖、升学加分以及各种优先等,班干部在家长眼中成了一种荣誉,往往可以名利双收,于是一些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找关系、递条子,极力推荐自己的孩子担任班级干部。每当开学,总有家长向老师进行游说,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戴个官帽。 有的家长甚至明确要求:“一道杠杠太少了,再给孩子加上一道杠吧! ”这位老师坦言:“现在,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眼中,一道杠代表的已不是一份责任,而是一个等级,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2]
事实上,班干部在获得荣誉、行使职权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岗位的责任和服务意识。班干部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而设置的,那么班干部的职责便是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增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三、消解班干部制度问题的对策
班干部制度问题的存在,有很多的现实因素,这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可以在思想意识、选拔程序、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班干部制度
班干部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制度,还应该是一种育人制度,这是由学校大环境和学校的培养目的决定的。因而,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将当班干部看作是一种成就和荣耀,而应当看成是锻炼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机会,应当强调班干部为班级成员的服务和奉献。或者,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英国等国的班干部制度,提倡将“班干部”改为“班务员”。改变称呼并不仅仅是换一个词语,而是改变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班务员,班级公共事务管理(负责)员。这就意味着班务员仅是一个班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而不是高人一等,不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管”别人的干部。班务员是为全班同学服务的,如发课本、收作业、擦黑板、办各种班级展览、给同学们读书、教唱歌等,而且人人都能当班务员,并在服务班级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班干部制度也应强调班干部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的养成,社会责任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必须承担的,这一基本素养可以在对班级班干部的培养中及早进行有效建立。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领导力量,各位班干部要充分发挥班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承担责任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并能够认知责任,体验并熟悉责任,最终学着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班干部管理制度中的轮换制就可以让每个参与的班干部在扮演一定的班级管理角色中深刻地建立责任意识并在具体实践中学会承担。
(二)完善班干部选拔程序
班干部的三种选拔方式都存在优点和缺点,班主任老师应充分考虑每种选拔方式的不足,在消解不利影响的基础上选拔出较为理想的班干部。首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在选拔之前班主任都要宣讲选拔的原则和标准,制定规则,并进行舆论引导。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起着宏观调控作用,班主任应当让全体学生知道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含糊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大量事实证明,没有规则的民主推选,往往是出于个人喜恶的不严肃、不公正、不客观的选举。其次,班主任可以强调,班干部的工作主要是服务和奉献,推选的班干部应当具有责任感,需要为班级做大量服务工作的人。另外,选拔班干部还要注意一些选拔程序细节,比如选拔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无论是任命制还是竞选制,班主任老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详细描述班干部的岗位职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任命班干部或提出候选人名单,为班级中每个同学创设锻炼的机会。
总之,班干部的选拔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经常而又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思考、摸索,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班干部选拔的方式和机制,提高自身对班级的宏观调控力,做到选优、留能、去庸,使组建的班委会真正成为班级充满活力的火车头,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的延续性、工作的有效性,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三)加大班干部监督力度
为了避免班干部滥用权力,应当加大对班干部的监督力度。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班集体,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协调。首先,要完善班干部监督机制,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制定出既制度化又人性化的管理细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主任应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当班干部触犯了制度时,绝不能因为他们平时为班级做出了贡献而偏袒他们。一些班主任出于“偷懒”,把管理权力交给班干部,对学生的事务很少甚至不再过问了。离开班主任的引导,纯粹的班干部管理极易走向松弛和混乱。只要有严格的班干部监督制度或细则,就可以制衡班干部的各种乱象。其次,要多给予普通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让每个同学熟悉班干部岗位和岗位职责,做到岗位公开透明。最后,实行全班监督,促进班干部的成长。中小学班干部毕竟还是未成年人,由于认知或能力上的原因,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有时也会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所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班干部尽快成长,可以让全班同学监督班干部。班级同学的意见可以促使班干部不断去认识、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纠正错误。同时,班主任要及时与班干部沟通,加强引导,督促班干部做好榜样和带头作用。这样,在教师引导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之下,这些班干部就能很快成长起来,为班级服务,并促进班集体的良好发展。
[1]曾茜.班干部制度的隐退是社会发展大趋势[EB/ OL].(2011-12-16)[2015-10-21].http://cd.qq.com/ a/20111216/000035.htm.
[2]陈若葵.中小学生为什么热衷竞选班干部[J].内蒙古教育,2011(5):5.
【王俏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