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业:帮忙不添乱
2016-02-15孟照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 _ 孟照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孩子的作业:帮忙不添乱
文 _ 孟照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前,“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其中,四成学生写作业要写到晚上9—10点钟,近9%的学生要写到夜里12点以后。面对孩子每天写不完、不会写的作业问题,32.7%的父母会选择帮忙代写。“学生作业家长帮做”的问题由此引发广泛热议。解决此问题,关键是厘清家长和教师的权力责任范围。
家庭作业一般是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延续学校的学习任务,尽管教师不在场,但内容形式都由其设计和支配;家长尽管在场,却很难改变什么。此种单向的任务指令造成了某些教师可以随意侵占学生的生活空间,把本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延伸到家庭,希望以更长的学习时间换取更高的学业成就。由于话语权的缺失,家长通常不会质疑家庭作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反而会行使“编外教师”的职责。改变此种状况,需要教师和家长认清自己的责任和权力边界,把单向指令性的任务安排变为双向协商性的共同活动,教师不能有权就任性。
首先,家庭作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尽管家庭作业承担着复习、预习和拓展的功能,但并非必不可少。只有在家庭作业真的很重要,并且必须利用家庭时间来完成时,教师才能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应该秉持简单有效的减法原则,不过多侵占学生的家庭生活时间,而是把精力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以质量换数量。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个性化、菜单式的家庭作业,让家庭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分享成长经历的重要途径。精心、精细设计的家庭作业才能换来各方的认同。
其次,家庭作业的教育价值也是家长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德国的教师在开学第一周的家访中,通常会要求家长不可介入孩子的作业,不可擦掉孩子写错的字,不可坐在一旁监督。家庭作业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学生学习信息的桥梁,家长代写或者修订孩子的作业会导致教师无法获取正确的学习信息,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中的误判,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投入。家长看似不作为的行为,恰恰给了孩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学习机会。对于家庭作业,家长既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操盘手”,他们既要向教师表达自己和孩子的合理诉求,又要时时处处发挥支持作用,做到不缺位和不越位。目前通过家长学校,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沟通,而且还可以培养家长对于家庭作业教育意义的认识。家庭作业的问题,需要形成家校合力来解决,但首先还是要厘清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边界。
责任编辑/刁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