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三星和滴滴的危机
2016-02-15包冉
包冉
最近,三星因为Note7“自燃门”在全球焦头烂额,滴滴因为“网约车地方新政”在中国惴惴不安;一时间,全球最大的IT巨无霸和共享经济独角兽,都陷入各自的危机之中。
表面上看,三星和滴滴所遭遇的危机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源自硬件系统设计和关键元器件质量问题,经由带有地区歧视性的不当召回策略发酵,辅之以糟糕的傲慢公关态度,终于酿成大祸;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三星在自作自受。
后者,则具有更多且更复杂的外部因素,即在不完全放开市场的管控约束下,创业者选择从政策灰色地带予以突破、进而颠覆,最终不可避免遭遇既得利益团体利用公共政策的反制。其实,滴滴在中国遭遇的危机,Uber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遭遇过,而且抗争更加激烈甚至血腥。
但是,三星和滴滴所遭遇的危机,又有一个深层次的共通点,那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节奏感。在高速发展和迅速膨胀的背景下,无论巨无霸还是独角兽,一旦企业的战略节奏感紊乱,那就离重大危机不远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IT及互联网行业尤其如此。于是乎,三星一定要抢在苹果iPhone7前面发布Note7,不管系统设计是否经过严格的测试考验;滴滴也要持续大额融资、并购Uber中国,来确保自己在巨额烧钱的同时垄断市场份额,从而忽略了在政策夹缝中野蛮生长的危险。
这种节奏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焦虑,间接折射出商业模式的不安全感。
比如三星,整个财团的营收重心在三星电子,而三星电子的营收重心又在手机,手机利润的主要来源在以Note系列为代表的大屏高端机,于是只能越来越急躁的孤注一掷。
再如滴滴,在整体依然战略性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发展的重点是持续做大规模保持资本和市场的先机,而最大的受众(需求端)规模和车主(供给端)规模都在“快车”,但快车恰恰是冲击传统本地出租车业务的最直接推手,势必引发地区性监管部门的政策反弹。
无论三星还是滴滴,本身都是值得尊敬的企业,但为何他们的节奏感不约而同的开始因为浮躁而紊乱?
恐怕问题还是出在核心竞争力上。比如三星,智能手机从被苹果重新定义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系统软件+硬件+应用软件+内容+服务”的综合体,而非简单的硬件堆砌。对于三星来说,完备的硬件产业链只是其既有成功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得益于谷歌对于Android OS的开放,所以穷极三星所能,也无法做到iPhone软硬一体化的优化程度,自然也就没有苹果依然保持每年一次新机发布的优雅节奏。
再如滴滴,虽然也通过资本手段小规模进入海外市场,但中国互联网企业天生的“本地化魔咒”,依然使滴滴只能囿于中国本土市場的发展。所以穷极滴滴所能,也无法做到Uber在全球的布局,以及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战略从容。
话说回来,做企业哪有不遭遇危机的。危机也是转机,更是每一个伟大企业的必经之路。接下来,就看三星和滴滴们,怎么调整自己的战略节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