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述评及优化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2016-02-14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安徽省毕业生政策

戴 会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9%[1]。新增就业人口的上涨,一方面表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多,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劳动力市场仍将长期面临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扩招人数连年增加,大学生群体在走入社会后,面临强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力。纵观国内外对就业政策的发展研究,我国就业政策起步较晚,成果较少,主要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政策研究,对我国本土化就业政策系统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立足于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论述省内就业促进政策的内容,总结落实就业政策后产生的实际成效和现状分析,探究安徽省目前就业促进政策的问题和局限,从政策优化方面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优惠的人才政策和创新的人才机制,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根本保证[2]。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发挥好基本的引导作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就业促进政策。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投入较大,但是对政策实际的落实情况分析较少。众所周知,一项完善的政策应具备系统性、连续性,人们对于就业政策的研究,更加关注政策本身而非政策实施后产生的效果及不足之处。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人才就业环境,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和优化显得尤为必要,这对政策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从全国范围来看,自2015年伊始,我国各项经济项目全面落实。亚投行成员国数量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亚投行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广东自贸区顺利挂牌,为自贸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一带一路”政策的进一步开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受益。从安徽省内来说,合肥经济圈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推进了合肥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上日程[3]。这些开放性的经济项目的顺利开展是大学生就业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支持和提供国家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的强大后盾。与此同时,对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的检验和评价,体现了构建阳光政策、绩效政策的强大决心,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安徽省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概述

(一)促进就业多元化政策

1.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

(1)“三支一扶”就业政策

为了稳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积极性,安徽省政府继续加大“三支一扶”投入。2013年,省财政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待遇由年人均1.8万元提高至2.3万元,安排4570万元支持新招募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工作。另外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公务员加分等手段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

(2)“大学生村官”工程

为了拓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安徽政府持续支持“大学生村官”工程。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2013年按人均2.7万元标准,投入5567万元,支持选聘了2062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确保“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3)参军分流就业压力

为了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省政府各项财政政策多管齐下,支持高校学生入伍参军。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下,2013年夏秋季所征大学生新兵8600人(毕业生2139人),有力的分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2.支持大学生民营企业就业政策

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作用,省政府进一步扩大社保补贴范围。2013年,全省投入社保补贴资金8.8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内的36万城乡劳动者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国家对于困难企业采取一定扶持政策包括暂缓缴纳社会保险、减低社会保险费率、鼓励企业对员工在岗培训等措施来稳定大学生员工的就业岗位[4]。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

根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部署,安徽省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首先,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初始创办科技型、现代服务型小微企业的,给予5000-10000元一次性创业扶持补助。鼓励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将创业模拟实训补贴由1000元/人提高到1300元/人。其次设立创业引导资金。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带动就业,省人社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创业引导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3〕1869号),省财政设立创业引导资金2000万元,分为初始创业引导资金、创业发展引导资金。如图 2-1所示。初始创业阶段高校毕业生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创业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贷款额度不超过 300万元。最后,出台创业培训管理、师资、教学“三办法”,使创业培训安全、规范、科学、有效进行,切实提高创业培训效果。

图2-1 安徽省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扶持状况

(二)完善就业服务性政策1.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政策

(1)就业实名制帮扶。完善离校未就业信息直报制度,采取实名登记等 9项措施,全年帮扶就业2.9万人。

(2)实施求职补贴政策。对经所在高校给予重点就业帮扶后仍未就业的家庭困难毕业生,给予人均 500元一次性求职补贴,用于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相关费用补贴。2013年,共为9366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468.3万元。

(3)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安徽省级高校每年投入5400万元支持1.2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享受月均1000元补助,其中财政补助 500元,见习单位补助 500元),被见习单位留用人数平均占见习毕业生总数的 65%左右,就业见习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4)购买公益性岗位。2013年,安徽省财政按实际招录人数,以及对皖北和大别山区按年人均1.2万元,其他地区按年人均0.84万元标准,投入8343万元,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补助政策,重点帮扶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了8083名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公益性岗位就业。

2.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政策

首先,统筹“网上”、“网下”两个市场。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加强高校与知名企业、地方机构、开发园区等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与重点项目的对接力度,为毕业生的校园就业招聘提供充足的就业资源。其次,目前高校每年举办两场大型招聘会和各项专场招聘会,各高校提供信息、场地、设施、咨询等服务,全力支持各项招聘会的有序展开,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

3.优化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政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普遍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创业阶段。安徽省教育厅等部门根据市场环境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模式上逐步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据调查,全省 106所普通高校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建立不同专业的就业实习基地。各高校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99所高校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按要求落实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高校不断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监管和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新增专业 284个,其中本科专业119个,专科专业165个。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能够促进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励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三、安徽省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攀升

据调查,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约29.8万人,总数比上年增加1.9万人,就业工作任务艰巨。经过努力,截至2013年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8.71%,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截止2013年12月底,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5%,比2012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率的小幅增长,表明安徽省就业形势收局良好,为未来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发挥引领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与就业相对应的一种方式是创业,创业在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安徽省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1.加强创业培训投入。安徽省每年安排6000万元支持10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意识、创业模拟实训等多层次、阶梯式创业培训(人均100-1000元)。此外,2013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用于创业师资力量培养,提升创业培训水平。

2.其次,搭建创业平台。省财政积极支持创业基地建设,截至 2013年底,省级投入近 4200万元,支持全省6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A级50万元、AA级80万元),入驻创业实体1235户,带动就业1.1万人,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

3.创新金融扶持方式。2013年,省财政继续推广“整体承贷、直接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模式,对1617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实体,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如图3-2所示。通过放宽限制、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担保等方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自主创业的进程。

图3-2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扶持状况

(三)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1.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当地高校联系,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进校园。2013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校园行”政策形势宣讲活动共宣讲6616场,举办校园招聘会229场,提供岗位796301个。同时开展不同特色的“民企招聘周”、“国企专场招聘会”、“春、夏、秋季网络招聘月”、“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服务活动。

2.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在公共人才市场开设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窗口受理毕业生求职登记、政策咨询、档案托管、就业创业培训申请等事务,开展“一站式”、“一对一”服务。

四、安徽省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担负着国家发展的动力输出职责,被称作是象牙塔,既是学术的圣殿,也是人才创造的基地[5]。高校在进行人才教育的过程中,普遍是对相关课程的教授,人才培养模式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比较滞后,学校工作过多停留在教学指导,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许多教材的知识体系多年不换,通过课堂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依然是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也只是在就业高峰期起作用。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创业实训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施展才华。

(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尚未获得根本解决

1.区域结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区域结构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及合肥经济圈政策的落实,安徽省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

2.行业、专业结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行业专业结构看,高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例如,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技术产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而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却较少;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市场就业需求不同程度减少,但高校仍不顾社会实际继续扩招。这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找工作时专业不对口,造成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的浪费。

3.能力结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能力结构看,高校在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能力训练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T”型人才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认知程度还比较欠缺,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偏重于知识,对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三)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有待加强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主要实现以下任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以及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包括高校、政府、企业等在内的多个职能部门。安徽我省对于就业促进政策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比较充分,但是其间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部门间的联系较少,部门合作性不够,就业政策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一致。如果缺乏良好运行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必将导致政策在落实的时候产生流程脱节、流程叠加,产生政策上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四)就业政策设计缺乏系统性

高校就业促进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政策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然而,由于政策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安徽省一些就业促进政策缺乏整体效应。例如,在基层就业方面,基层就业本身工作的艰苦、条件差、待遇低,加之缺少具体的就业优惠政策,导致鼓励基层就业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尤其是对 211类及以上院校大学生加入村官队伍免笔试,导致普通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缺乏热情。没有考虑不同院校、不同素质的毕业生的特点。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尽管提供专业的创业培训,发放培训证书,就可以获得小额贷款,但毕业生普遍反映创业贷款难,担保风险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五、优化安徽省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建议

(一)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全程指导是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的历程[6]。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肩负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责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当代中国高校迫切需要变革的地方。安徽省应加快推动行业特色本科高校、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倡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育模式[7];高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加强与企业、大学科技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地方政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推动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结构。 例如美国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毕业生可以通过教授、导师、就业机构推荐就业的[8]。安徽省应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政策经验,立足省情,努力构建适应省内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完善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促进政策

随着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目前安徽省高校向劳动力市场输出的大学生人才资源数量较多,而就业市场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适当地分流毕业生数量,引导毕业生从事基层、中小企业以及跨区域工作。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招商引资,发展地区经济,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不断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合肥正是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政府推行各项开放性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必然会带来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人才资源的优势,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三)实现政策相关方的联动与契合

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涉及的部门类别繁多,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人社局、财政部门以及人事部门。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顺利落实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媒体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协调配合。政府实施就业促进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高校则是提高毕业就业率,实现就业目标;用人单位则是获得稳定优质的人才保障,这些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相关方应该保持政策上的联动和契合。目前合肥市各高校内部都建立了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为毕业生提供相关信息。下一步目标是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高校间、高校与政府部门间、高校与用人单位间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的发布各类就业指导信息、招聘会信息、毕业生信息等,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畅通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和高校就业服务网,强化信息资源共享。

(四)进行政策运行机制的流程再造

首先,建立就业促进政策监管机构。对于制定就业促进政策的职能部门,每一个职能部门要把自己的工作清单、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完整列出并向社会公布,切实做好本部门的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如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培训、推荐就业等系统性服务,对完成不了清单任务的职能部门及时予以问责和整改。在监管过程中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其次,加强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安徽省大多数人才服务机构缺乏竞争力、竞争意识不强,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或多或少依托于政府而运行的,是从属于政府下属的人才管理中心。因此需要进一步理顺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的关系,适度增加高校衍生出来的高校就业组织,或是从社会产生的社会就业组织,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相互贯通和资源共享[9]。总之使就业服务机构脱离政府部门的依赖,使之参与市场竞争。

猜你喜欢

安徽省毕业生政策
政策
成长相册
政策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