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2016-02-14吴廷强罗德莲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生学校

吴廷强,罗德莲(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吴廷强,罗德莲
(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国内教育文化较发达省,比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高校早在十年前就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而西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方高校,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部分高校的积极影响,开始逐步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形势要求高校必须深化改革,要不断调整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要部署,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这一切都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近几年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任务,各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价值,科学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欠发达的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更应理清思路,立足地方特色,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步伐,缩小与国内其他高校发展差距,尽快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一、加强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已确定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为首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至今已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照搬模仿,创业课程的实施和改革,人才培养创业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突破”四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和实践已初见成效,教育理念和方法已基本成熟。[1]而在西部,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相对而言较为滞后。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是国家建设的要求,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求,也是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当仅仅理解为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传授,而是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的学生,使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灵活的应变力,最终成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当前,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关键是探索一条具有一定特色,体现差异化发展的办学之路。其内涵应强化三个特征:一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为主的办学定位;二是面向当地产业行业进行学科化的专业设置;三是突出应用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它与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并以校园内外和区域社会为教育平台,必将成为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支撑。[2]

二、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校领导教育理念滞后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无论从政策上还是经费上都给予很大支持,尤其是当前,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教育部已明确要求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计入学分管理,现已由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高校试点发展到全国推广实施,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响应,立足地方,因地制宜,先后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调整的范畴,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大潮已在全国兴起。但多数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理念更新,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工作按教育部要求启动了,但没有有效地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发展战略进行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仍主要依靠学工、团委、就业办等学生工作部门来开展,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研究、创业实训实践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校内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提升,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向前发展。[3]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当前,在教育部统一要求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作为必修课纳入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但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时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各有不同。比如,在教材选用上大多数都是选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的,由李家华老师主编的《创业基础》。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技能的训练,一位老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用同一种上课方式和上课内容;课程本身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融合,缺乏对地方本土性的融合;课程培养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在课程评价方面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上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就理论而讲理论,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多数是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形式,让极少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还有部分高校虽然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客工作室等设施和机构,但由于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运行中缺乏制度支撑和科学管理,没有将这些设施设备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大多数都是用来供外校参观考察,“支撑”学校门面的闲置资产,其实质往往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指导经验。而多数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没有专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任课教师多数是学工队伍的政治辅导员或形势与政策教师通过短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他们多数没有创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学中多数是跟着教案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因此,如何培养既有专业背景,能从事学术研究,又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创业教师与校外创业导师相衔接的结构合理、搭配科学、层次分明、梯队优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

(五)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保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它需要一定的经费作后勤保障,比如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的运行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师资培训都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而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学校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上不到位,在学校每年经费预算时几乎没有考虑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基本上是占用学校就业指导费或学生活动经费,这就导致活动使用经费较少,活动开展不成规模,不具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三、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学校领导要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打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局面,首先要从学校顶层设计入手,也就是学校主要领导要从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进行深度剖析,转变观念,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一项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按要求增加一些课程或课时,或到校外请个别专家或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搞搞讲座,从一定程度上点缀一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完成任务了。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在新常态下,对高校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一种革新,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理念有机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社会竞争力得以全面增加。只有学校主要领导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认识到位,定位准确,从学校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学生培养方案,调整培养方式,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从真正意义上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载体。学校要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科学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能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两种互不融合的学科,也就是在专业教育中要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结合专业教育特点;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充分整合地方教育资源;三是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学生需求进行,首先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通识性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其次是要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四是实行授课形式多样化,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外,积极推行专题讲座、视频公开课、优质课和网络教学等教学形式,进一步夯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

(三)不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入手,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创新创业需求、国际国内市场状况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将学科前沿、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创新创业教育要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充分突出“个性化”教育模式,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需求、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4]

传统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采用标准答案式的客观试题,最终考查的是学生死记硬背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除了从思想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外,还应不断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彻底革除“标准答案”式的卷面考试,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的实践考试模式,着重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既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努力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实践性”,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开展理论教学外,还应结合校内外资源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实践,反复体验,从而实现不同的创业目标。而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有的实训平台虽然建好,但发挥作用较小,实质上是形同虚设。因此,高校应首先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建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创客中心)、创业孵化园、产学研中心、小微企业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时,要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创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其次,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实践基地日常运行管理机制,配备必要的经费和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导师,确保各实践基地正常运转。学校所有实践基地和平台要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不能仅限向个别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开放。学校要逐步推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院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团委、学工部门成立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创业社团,匹配相关指导老师和运行经费,扎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

(五)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由于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等现象,笔者认为加强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1.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高校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性培训,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创新创业学科特点,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参与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素养。教师在开展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时,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教学宗旨。

2.加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除了加强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性培训外,还应该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学历结构合理、创业经验丰富、热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使教师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对外交流学习。教师通过对外交流学习,可以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平台,互通有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最后,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送到企业或政府创新创业职能部门进行兼职或挂职学习,努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3.坚持外聘知名专家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要求很强,而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在指导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方面普遍较弱。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外聘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创新创业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补充学校创业实践指导老师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促使学校创新创业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六)加大创新创业经费投入和制度保障力度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施,必须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在校内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并且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创业成果实行风险评审和评估,对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由创业培训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进行指导,促使创业项目孵化成功。[5]学校在经费来源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学校在自筹经费方面进行一定预算;二是可以向政府申请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联系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天使投资。

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面,除了必要的经费保障外,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学校要由校长挂帅,分管副校长牵头,由学校教务、学工、团委、就业办、各院系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在学校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在相关制度的指引下,由各部门具体负责,形成全校各单位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从而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它对国家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就业形势发展、高校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必须认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创新发展,以更合理、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基于两所院校的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41-146.

[2]王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J].经济与管理,2015,(6):146-149.

[3]鲁宇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72-75.

[4]张昊民.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38-42. [5]蒋小莺、王文琴.浅议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与方式[J].

科教文汇,2012,(6)上旬刊:197-198.

(责任编辑:徐国红)

AnExplorationoftheDevelopmentof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in West China

WU Ting-qiang,LU De-lian
(Facalty of Engineering,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accelerating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erving social economic construction,etc.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provinces with more advanced domestic education culture,for instance,as early a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colleges in Beijing,Shanghai,Zhejiang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However,as for the local colleges in West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economy and culture,they have begun to graduall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wit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and the positive influences of some domestic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 colleges in West China and comes up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trategies.

Key words:West China;loc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exploration

文献标识码:中国分类号:G642.0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095-05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吴廷强,男(苗族),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创新创业教师,讲师(创业高级咨询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咨询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生学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奇妙学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