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士舜教授辨证治疗肠癌的经验撷菁※

2016-02-14陆芳芳郝传铮徐俊伟沈晓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癌毒张老肠癌

陆芳芳 郝传铮 徐俊伟 沈晓笑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南通226300)

张士舜教授辨证治疗肠癌的经验撷菁※

陆芳芳 郝传铮 徐俊伟 沈晓笑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南通226300)

张士舜教授从医50多年,在肠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从其对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论治原则、常用治疗大法三方面来阐述其治疗肠癌的经验,以指导临床运用。张老认为癌毒形成是癌症发病的特异病因,抗癌力弱是肠癌发生的决定因素和主要病机。论治原则讲究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同病异治,指标与治本相结合,重视健脾补肾。

张士舜;肠癌;中医药疗法;名老中医经验

张士舜教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目前为石家庄市华光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从医50余载,在肿瘤的中医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张老治疗肠癌方面的经验总结,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认识

1.1 癌毒形成是癌症发病的特异病因按照传统的中医关于疾病病因病机理论,疾病的发生是以正气虚弱为基础,加之情志、饮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长期的临床实践看,或与癌症病人有同样饮食经历的人,或内伤七情过激之人并没有发生肠癌,故张老认为肠癌的发生另有特异的病因,称之为癌毒。在此,“毒”指对机体有严重伤害,使人感到痛苦的致病因素。毒邪具有易于恶化,夹痰,夹瘀,善入经入络的病变特性。发病多为毒邪损伤肠络,痰瘀凝聚肠道所致,肠毒发病主要有以下五种:①湿毒蕴热,湿为阴邪,性重浊而黏腻,毒邪与湿邪互结,火毒内生,灼伤肠道,津伤血耗,血败肉腐,而生肿瘤。②痰毒互结,湿邪未化或七情郁结,脾阳受损,运化失常,聚湿成痰,痰毒侵入营血,流走于肠,痰毒附着于肠壁,癌瘤从生。③瘀毒内结,七情内伤,肝气郁滞,气不畅便成郁,气郁必然导致血瘀,血瘀脉络,则酿成瘀毒,内阻结于肠道,毒耗血,血养毒,癌瘤内生。④阴虚热毒,素体阴虚,或过食辛热之品,大肠津液耗伤,虚火内生,火热郁久成毒,热毒灼血成瘀,而致热毒凝聚于大肠而发癌症。⑤阳虚寒毒,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过食生冷之品,或久病久泻脾气亏损,气虚及阳,中阳不足,虚寒内生,蕴伏不散,酿成寒毒,寒毒下趋于肠,而发癌症。

1.2 抗癌力弱是肠癌发生的决定因素和主要病机每个人体内都可能存在着癌毒,当抗癌力强大时,可以抑制癌毒而不发病,反之,当癌毒强大时,抗癌力弱,失去制约癌毒的能力,此时就会发生癌症。抗癌力属于正气的一部分,它的强弱与正气并不完全成正比。正气虚只是癌症发生的基础,而抗癌力的强弱才是肠癌发生的决定因素。在临床上常可以看到,同样都是身体虚弱的人,有的人不发生癌症,有的人却发生癌症,这就是因为他们都存在着正虚,但是前者体内抗癌力强,癌毒较弱,故不发生癌症,而后者抗癌力弱,癌毒强大故发生癌症。因此正气虚弱虽然是癌症发生的内在条件,但肠癌并非完全是因虚致癌,它首先必须有癌毒这个特异病因的存在及抗癌力的减弱才能发生;就抗癌力而言,它的强弱除了与正气的虚实有关外,还与癌毒的强弱有关,抗癌力的强弱是肠癌发病的决定因素,而它不能战胜癌毒是癌症发生的主要病机。当肠癌发生后,癌毒消耗正气,可因癌致虚,最终出现正虚,或可使原有的正虚更加虚损,难以胜癌,使得病情加重。

总之,癌症的直接病因是癌毒的存在及强大;正气中抗癌力的减弱则是癌症发生形成的决定因素及主要病机;而热毒、血瘀、气滞、湿热、正虚是肠癌的重要中医病理变化。

2 论治原则

2.1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根据辨证来遣方用药。辨证论治是根本,但在治疗肠癌时,单靠辨证论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为此张老讲究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并且创立“三辨治癌”法[1]。所谓的三辨治癌的框架,即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相结合。

就辨证论治而言,中医学治疗肠癌等癌症有健脾、补气、养血、滋阴、扶正、解毒、活血等方法。这些治则,近年来在深化发展,比如对“毒”就有解毒、排毒、泻毒、托毒、化毒等,而解毒又分平解、寒解、热解等。随着理论的深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治癌疗效也有所提高。随着辨证论治的发展,辨病论治也在进一步深化,不仅辨病,而且要进一步根据病理类型,根据病变部位而治疗。如肠癌多为腺癌,少数为鳞癌,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是不同的;肠癌又有原发和转移,根据转移的不同的部位,从而采取不同的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故三辨治癌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病理类型和病变部位而进行,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和现代科学的优势,既治疗原发性疾病,又兼顾全身,是一种多靶点、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整体治疗。

2.2 同病异治中医认为,肠癌的病因除一切外界致癌因素外,还与饮食不节、情志异常、肝脾失调、痰湿蕴毒、气滞血瘀等内在因素有关。肠癌的形成病理首先是正气不足、脏腑失调、在内外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湿热郁结,气滞痰阻,血瘀毒聚而成,并且,中医认为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的联系,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消除肠腑本身的癌瘤病变,还应当注重相关脏腑及全身变化情况,因此在治疗肠癌的同时,又出现治脾或治肝或治肾或治气或治血的不同局面,即张老所谓的同病异治。

在辨证论治的总原则下,同是肠癌,由于病因及病机不同而用不同方法治疗,甚至同是一个肠癌患者,在不同阶段,所反映的疾病性质不同,而表现不同的证型,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也是同病异治。如手术后的肠癌病人多表现为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放疗的病人多肝肾阴亏;化疗的病人多为脾胃不和或肝肾亏虚、气血亏虚证等。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同病异治的原则,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与标本兼顾,从病人的整体出发,根据不同的病情分期,辨清寒热虚实,综合治疗肠癌。

2.3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肠癌的治疗过程中,所谓本就是肠癌本身,而标就是肠癌引起的症状,如晚期肠癌患者会出现肠梗阻,呕吐,病人很痛苦。此时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本,治病求本,以及标本兼顾的原则。

对于早期肠癌,邪气猖獗而正气未衰,以祛邪为主,以攻坚破积,直攻为佳,还应辅以扶正,先攻后补或攻补兼顾。如施以清热解毒,消肿理气,活血化瘀等。中期肠癌以补为主,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此时多正虚邪实,兼顾祛邪。晚期肠癌以补为主,因病人久病体虚,精气耗散,正气衰败,不宜攻邪,攻邪不能,祛邪反而伤正,祛邪先扶正,正复邪自去。对于晚期肠癌患者常出现标、本错综复杂的情况,治疗时要兼顾标本。特别是肠癌患者呕吐频繁,呕血便血,腹泻或二便不通,病人很痛苦,往往还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急迫症状,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需要及时治疗和对症处理。

2.4 注重健脾补肾癌症的本质是虚,张景岳提出:“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中医认为:“五脏之虚,穷及必肾。”脾肾不足,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病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明代的《外科启玄》进一步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癌症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呈上升趋势,此与人体的衰老、肾气亏虚密切相关[2]。大量药理研究表明,补肾及温肾壮阳中药对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固护“先天之本”是治疗肠癌的重要原则。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正气依赖后天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资料表明,各种肿瘤的中医病理表现,都不同程度涉及脾胃。所以调理脾胃成为治疗肿瘤的关键环节。中医治病遵循正气为本,毒邪为标的理论,正气不足是癌症发生的内在依据,贯穿肿瘤病变过程的始终。癌肿经过手术切除,继之化疗等损伤性疗法或以毒攻毒疗法,尤其是化疗为祛邪重剂,易伤人体的正气,特别是损伤人的脾胃引起胃肠道反应,而致气虚血少。全身性的气虚血少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有关,所以在治疗上多从调理脾胃入手,当以扶正为主,少佐以祛邪抗癌。

3 常用治疗法则

3.1 扶正培本法中医认为,肠癌的形成、生长过程是一个机体内邪正斗争消长的过程。肠癌的形成病理首

先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失调,然后内外邪留滞,引起一系列病变的结果。人的正气具有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抵御外邪的能力。正气虚弱则卫外无能,易受致癌因子等邪气侵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临床过程中,可见患者肠癌之后,可因癌毒耗气伤血,日久因癌致虚,更导致正气亏虚,而且,张老认为,肠癌在体内的消缩、控制、恶化、扩散及转移,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的斗争结果。正气不足,湿毒瘀滞凝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故扶正培本固元是肠癌的根本大法之一。

肠癌晚期,或肿瘤切除以后,多数病人常以虚证形式出现,常有一些共同症状,如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脘腹部痞满不适,便溏或便秘,难以攻积祛邪,如化疗或放疗则出现白细胞下降等。故益气扶正是治疗其关键大法,对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改善证候,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常喜用大剂量的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炒白术等。

3.2 活血化瘀破癥消肿活血化瘀是针对瘀血证的治疗法则。瘀血是祖国医学中特有的病理因素之一,也是肠癌的主要中医病理之一。许多因素可导致瘀血,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气虚无力运血也能引起血瘀;外邪入侵,损伤肠络,血溢络外,停留经络、脏腑组织之间又可形成瘀血;血行脉中,赖气的推动而周流全身,若气虚、气滞、或邪毒壅塞经络,则血行失畅,导致血瘀。在病因上,肠癌由于内外诸多原因导致肠道湿热蕴结,阻滞气血运行,久而凝聚成块,形成肿瘤。表现为局部肿块,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便血等瘀血表现。瘀血又作为肠癌的病理病因之一,阻滞气机,蕴毒而成肠癌。

在临床表现上,肠癌患者,尤其是晚期肠癌患者常有明显的瘀血表现,表现为肠道肿块,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腹部疼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黑便,呕血,舌质紫暗,或舌体及舌下有青紫斑点,面色暗黑,皮肤有斑块,粗糙等。

对于瘀血的治疗应用活血化瘀、破癥消肿的方药,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破癥散结,祛瘀生新等治疗,达到止痛祛瘀、消除癌肿、恢复正常气血运行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丹参饮等。常用的药物,张老喜用莪术、三棱、穿山甲、土鳖虫、地榆炭、槐花、三七粉、赤芍、桃仁等。

3.3 软坚散结法硬而牢固者为坚,肠癌是肿瘤的一种,肿瘤形成后,聚结成块,坚硬如石。《内经》中早已指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所以对肠癌的治疗,软坚散结为常用之法。另外,软坚常用咸味药治之,如甘咸的鳖甲、瓦愣子,甘咸苦的硼砂,咸寒的青黛、地龙、海浮石、土鳖虫,咸涩的牡蛎、海螵蛸,苦咸的昆布、海藻等都是张老常用的软坚散结药物,以使肿块软化、消散、来治疗肠癌。散结是通过治疗结的病因的药来实现的,如通过理气散结药治气结,化痰药治痰结,活血化瘀药治血结,清热散结药治热结,解毒散结药治毒结,消导散结药治食结,尤其是理气散结法是张老治疗肠癌的最常用的散结法之一。气机调畅是人体各脏腑功能协调统一的保证。

3.4 祛湿化痰法痰、湿都是人体内的病理产物,作为病理因素之一,反作用于人体。中医所谓的“痰”的含义和概念与现代医学不完全一致,除了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炎症分泌物所形成的痰外,还包括由于水液代谢和脏腑功能失调所形成的内生之痰。痰可以流注全身,无处不在,引起各种各样的痰证表现,痰凝成核成块成瘤成癌。肠癌在临床表现方面,处处体现着痰证和湿证,因此,祛痰法和化湿法在肠癌的中医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

肠癌患者的痰湿阻滞之症是:脘腹胀闷痞满、呕恶欲吐、厌食油腻、纳呆食少、面黄虚弱,舌苔白腻而厚、脉弦滑,而腹部肿块及肠癌转移所出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则为无形之痰内阻之证。宜用化痰祛湿法治疗,常用方剂有平胃散、二陈汤、海藻玉壶汤等。常用的化痰药物有茯苓、薏苡仁、白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常用的化痰散结药物有海藻、昆布、浙贝母、半夏等。

3.5 清热解毒法张老认为,肠癌中、晚期患者在病情不断发展时,常有发热、疼痛、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黄苔、舌质红绛、脉数等热性证候,即有邪热瘀毒蕴结体内的表现,应以清热解毒治疗。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进肿瘤发展和病情恶化的因素之一[3],清热解毒药物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所以能减轻症状,在肠癌某一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癌瘤发展的作用,同时大量筛选出的有效抗肿瘤中草药的药性大多属于清热解毒药的范畴,所以肠癌即使是虚寒,在用理中汤、八珍汤、四君子汤等的同时,也用清热解毒药以抗癌,常用的药物有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山豆根、重楼、龙葵、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1]张士舜.三辨治癌[N].中国中医药报,2014-04-19.

[2]叶应阳,于天启,林一峰.中医恶性肿瘤体质之我见[J].新中医,2016,48(1):10-11.

[3]汪自清,齐元富.炎症:肿瘤的催化剂[J].世界最新医学杂志,2016,16(14):70-71.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ng Shishu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LU Fangfang,HAO Chuanzheng,XU Junwei,SHEN Xiaoxiao
(Department of TCM,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Nantong 226300,China)

Professor Zhang Shishun has become a doctor for 50 years.He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This article will elaborate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cance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treatment principle and commonly used treatment.Professor Zhang thinks that cancer toxin is the specific cause of cancer incidence.The cancer-fighting ability is the decisive factor and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He stress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differentiation,treating the 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treating both the incidental and fundamental aspec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kidney.

Zhang Shishun;colorectal cancer;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perience of famous TCM doctor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24

1672-2779(2016)-21-0058-03

:李海燕本文校对:徐俊伟

2016-06-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猜你喜欢

癌毒张老肠癌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骂鸭记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肠癌筛查的效果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