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社团实践与针灸治疗学的学习※

2016-02-14陆梓雯张继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治疗学社团针灸

陆梓雯 张继苹 黄 泳 肖 炜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广州510515)

学生社团实践与针灸治疗学的学习※

陆梓雯 张继苹 黄 泳*肖 炜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广州510515)

对于针灸治疗学的教学问题,在中医院校已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在针灸治疗学教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针灸治疗学教学与学生社团实践相结合模式的可行性,结合的具体措施,结合之后的效果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此种教学模式对于针灸治疗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与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针灸治疗学;学生社团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针灸治疗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亦是如此[1],因此对针灸治疗学的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高校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期间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学习附于日常生活及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中医药文化社团作为南方医科大学唯一的中医类学术性社团,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索针灸治疗学教学与中医药文化社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社团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应用性理论知识。

1 针灸治疗学教学与学生社团相结合模式的可行性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及刺法灸法学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课程。

目前,针灸治疗学的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输送式教学模式,其以记忆、灌注、强制为特点[1]。此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此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及体验,没有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从而造成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淡化了实践操作对掌握及理解理论知识的辅助作用。然而,社团所具有的以下特点恰好弥补了该教学模式的不足。

1.1 社团活动具有自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也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社团中,学生就是社团的主人[2]。中医药文化社团作为我校学术社团之一,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例如学术讲座,校园义诊、知识竞赛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参加任何一次社团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指导及帮助,不干涉学生的选择。这充分体现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具有自由行和自主性。在社团中,学生们充分享自主权,这可激发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而这些恰恰可以克服传统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弊端。

1.2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由于高校社团活动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举行社团活动,因此社团活动更具有广泛性,其内容既可以高端深奥,也可以浅显易懂,其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从而使大学生可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3]。中医药文化社团通过举办寻针灸名家、中西医标本馆之旅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活动,打破了学生“教学-食堂-宿舍”枯燥乏味的三点一线生活模式,破除了只知闭门死读书、苦读书、不问世事的观念。因此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汲取知识的趣味性。

1.3 社团活动更加个性化具有特异性众所周知,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4]。而社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的层次来举行不同的社团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中医药文化社团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团活动。例如,对于想要加强基础的学生会进行医学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想要接触临床实践的学生进行学生分组研讨病例并汇报、义诊等活动;对于想要开拓眼界与专家交流的学生进行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克服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缺点,而且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目标单一、忽略个性的缺点,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参与到针灸治疗学的学习。由此可知,社团和活动正是相辅相成的。

2 针灸治疗学教学与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措施

2.1 针灸治疗学实际操作课与社团的义诊活动相结合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本科生在大三时开设的一门临床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即将走向毕业见习前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学好针灸治疗学的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课堂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根植于临床,通过接触更多的病人,增加对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各方面的了解才能对针灸治疗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掌握。但事实上,目前的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临床见习及实践操作的缺乏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动手能力[5]。对此,中医药文化社团的义诊活动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很多接触病案病例的机会,弥补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践性的不足。学生通过亲身接触病人,对患者进行问诊、辨证、诊断、治疗来增加自己对于所学疾病的认识,逐渐对临床诊治过程有充分了解,形成临床诊疗思维。

2.2 社团诵读相关针灸治疗经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虽然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通往学科知识海洋的及渡船人,但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解答每个人的疑惑[6]。并且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中医经典著作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记载了大量医家在行医过程中遇见的病例及其诊治心得,阅读经典著作对学生目前的在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临床诊治均有巨大帮助。中医药文化社团内部小组一起诵读经典更增加了学生对于经典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学生在阅读经典之后通过互相交流可加深对中医相关理论及针灸治疗学实际应用的认识。

2.3 针灸临床操作考试与社团举办针灸技能竞赛相结合目前,针灸治疗学的考试方法仍以笔试为主,该考试方法仅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进行测评,而对学生是否能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完成对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能力未予评价。且该考试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精力只集中在考试内容上,弱化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形成了教师只对教材与考试负责,忽略学生本身的需求[7]。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一方面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才能,泯灭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助长了教师的隋性;另一方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限制学生的操作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甚则使学生产生“实践恐惧症”“临床不能症”。因此,针灸治疗学的考核应将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既往,中医药文化社团举办的针灸技能大赛包括点穴定位基础知识,刺法灸法操作方法及病例分析诊断治疗等环节,综合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每个环节的评分过程中由多个老师审核评分。在比赛最后,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作为操作考试成绩,并且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以资鼓励。如将针灸治疗学的操作考试与社团举办的针灸技能大赛相结合则更加了学生的竞争心和趣味性,同时也更全面地考核了学生对针灸治疗学的掌握情况。

2.4 该课程成绩与参与社团活动的频率挂钩针灸治疗学成绩主要以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平时成绩三部分为主。为了增加学生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将平时分与参与社团活动的频率挂钩,督促学生们多参加实践,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 针灸治疗学教学与学生社团模式结合后的效果

3.1 激发学生学习针灸治疗学的兴趣中医药文化社团所举办的活动种类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将针灸治疗学教学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之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针灸治疗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参加社团活动为学生日后所学的知识铺下一层奠基石。

3.2 提高学生掌握针灸治疗学基础知识的水平学生自发举办的社团活动涉及到各个领域,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其需要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才能在活动中学到更多。学生们若想在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针灸相关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必须对本知识完全掌握书且有较好理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此类知识竞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要求,还要求参赛者有较高的随机应变能力及较强的心理素质,可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3.3 促进学生所学针灸治疗学知识较好地运用于临床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8],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的临床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则会大幅度下降。而这些多样性的社团活动给学生们一个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像中医药文化社团举办的一些义诊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针灸治疗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临床上。

教学与社团模式的推广首先社团要有足够的指导老师,保证社团的师资力量[9]。其次社团内部要建立完整的制度,活动举办井然有序。最后可通过宣传,宣讲的途径来向大众宣传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总之,在探讨针灸治疗学教学与社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笔者力求实现从灌输式教学法,向启发智能的方向转变;从以信息知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法,向以实践为主的方向转变;从以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法,向手段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变[10]。并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支持个性发展。社团是偏于实践,让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而针灸治疗学是让学生走向临床的桥梁学科,将二者相结合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希望以上针灸治疗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能给这门课程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王宛彭,刘洪恩,刘红.《针灸治疗学》教学方法研究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63.

[2]祝雪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和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11(3):91-92.

[3]吴萍鲜.浅析大学生社团建设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作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21-24.

[4]王岩松,郑学华,王宏哲.大学生社团活动浅析[J].新长征,2008(9):57-58.

[5]唐强,孙忠人,王大伟,等.针灸推拿学三点式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64-65.

[6]陈梅,董勤,甘君学,等.《针灸治疗学》实训教学的改革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2):66-67.

[7]徐世芬,张学亮.《针灸治疗学》教学改革创新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 (10):87-93.

[8]袁青,吴运才,俞裕天,等.浅谈提高针灸治疗学教学效果的若干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89-90.

[9]贺箫楠.针灸推拿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10(21):9.

[10]乔宽宽.公共音乐教育引入社团式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1):148-151.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Association and the Study of 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U Ziwen,ZHANG Jiping,HUANG Yong*,XIAO Wei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The teaching of 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obtained a wide range of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t at present.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ree point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including combin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students'community,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the effects.

teaching mode;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students'community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09

1672-2779(2016)-21-0020-03

:李海燕本文校对:曲珊珊

2016-06-27)

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广东省教改项目(No:GDJG20142123);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项目

*通讯作者:nanfanglihuang@163.com

猜你喜欢

治疗学社团针灸
缤纷社团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K-BOT拼插社团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针灸治疗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