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B平台的生理学微课程教学的设计制作及应用意义※

2016-02-14李海燕朱庆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知识点

李海燕 朱庆文 郭 健 程 薇 高 蔚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基于BB平台的生理学微课程教学的设计制作及应用意义※

李海燕 朱庆文 郭 健 程 薇 高 蔚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理论以及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特点,借助学校BB平台的强大功能,建立微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测试、微交流等辅助教学课堂。突破传统学习模式,打造全新的课外微课堂,以“碎片化”知识点的撷取,弥补系统教学中的不足。具体说,就是导入课前学习资源,包括PPT、提取知识点的视频、图片、情景案例等;课后测评、反馈、作业等。以期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医学生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探索“微课程”教学模式如何有机地融入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进而转向素质教育状态。

生理学;微课程;教学模式;BB平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智能化平台的不断涌现,在更加自由和快捷的环境中高效地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迫切追求,也是发展趋势。在此形式下,微课程迎运而生。微课程所体现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一支新生事物。如何有效地将微课程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的探索研究[1],我校生理学教学正在尝试并实践着微课程教学方法。

1 微课程教学背景

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辅助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是以学习、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以视频、图片、测试、习题、反馈等为表现形式,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型课程[2]。

1.1 微课程的由来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1]。微型学习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的新型学习方法。微型内容从具体格式上看来,可以是体量比较小的文字、图片、视音频等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微型内容可以是一个信息单元,特点是小片段、松散连接、或处于动态重组中等,适用体积小、方便移动学习的软硬件设备[3]。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利用新平台,与微课程设计开发配套使用,将给高校课程改革、教师授课模式、学生学习模式提供新思路。教师可以将结构化资源放在BB平台端,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访问云端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云端精心准备微课及相关资源进行结构梳理、内容维护[4]。

1.2 微课程的运用在高校BB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同时也可以是师生交互的平台。学生通过BB教学平台提交作业、提出问题以及评教,教师则通过平台组织测验、答疑解惑以及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5]。例如,可以利用云平台(BB)的检测数据,作为考核学生依据。总之,平台能使微课程发挥更加有力的作用,使高校学科课程的教授模式发生有利的变化。

2 适合生理学特点的微课程的设计制作

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是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知识点众多,即分散又系统,很多点、面可以延伸到临床案例中。在中医院校,很多学生认为生理学是西医课程,不予重视。教学中发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能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应试只能死记硬背,不能达到坚实基础、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一段时间以来生理学教学团队都在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当中。

2.1 微课程制作的目的与目标借助BB教学平台,以微课程形式给予生理学教学改革以巨大启发:“碎片化”加“系统化”教学的有机结合,适合生理学教学特点。微课程到底是什么,微课程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情况下需要微课,不同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微课,微课到底应做成什么样,如何制作,如何使用?这正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以期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医学生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微课程辅助教学解决关键问题⑴制作模型化、情境化的课件,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长期教学发现,现在的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不高,课前不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只是机械灌输,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以趣味性、形象化、情景式微课件形式展示在平台上,会大大激发学习热情;⑵打造重点、难点、知识点独立课件,弥补系统授课不足。生理学既有很强的系统知识体系,同时也兼具零散知识点、面。系统授课不能将所有知识点深入形象解释,利用微课(主要视频)将某一点解释并延伸至更深层次,甚至到临床案例中;⑶课后巩固,扎实基础灵活运用。课后,以微测试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掌握所学相关基础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⑷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开阔知识面。微课程制作过程也是教师提升的过程。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教师撷取知识点,查找、录制微课程过程就是一个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质的强化过程。

2.3 多种形式的微课程的制作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理论以及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特点,借助学校BB平台的强大功能,建立微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测试、微交流等辅助教学课堂。突破传统学习模式,打造全新的课外微课堂,以“碎片化”知识点的撷取,弥补系统教学中的不足。具体说,就是导入课前学习资源,包括PPT、提取知识点的视频、图片、情景案例等;课后测评、反馈、作业等。以期探索“微课程”教学模式如何有机地融入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进而转向素质教育状态。

3 生理学微课程教学应用的意义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课程依托于微型化的资源构建制作,依托于学校BB教学平台共享交互模式,适应不同的情境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微课作为教育领域一种新兴热门的概念,得到了巨大的关注与推广,作为辅助教学兼具如下特点及意义[6]。

3.1 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程“碎片化”,但主题突出,目标细致具体。传统课堂需要完成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达成数个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微课主要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教学中的疑惑点、重难点、容易片面的内容等。相较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更加集中。

3.2 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程包括视频、文档、辅助资源、反馈与评价等多种资源。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类型丰富、主题突出的主题单元资源包,有半结构化、开放性的特点,可随时扩充、修改和完善,是一种动态更新的生成性资料源。

3.3 内容丰富情境性强微课程多源于生活、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具体案例,为学生营造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景化教学中,能很好地达到“隐性知识”的培养。

3.4 短小精悍使用方便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成人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为15分钟。微视频时间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而更符合人视觉驻留的规律和认知的特点,且灵活多变,可以适用多种技术手段。

4 结语

应用微课程辅助教学不仅有理论意义,且具实践操作性,尤其适合生理学教学。首先具有灵活性。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某个知识点、某个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有机组合。其次,具有全面性。微课程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与常规课程整合,是常规课程的辅助教学课堂,同时亦可独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发教育研究,2013,19(1):65-71.

[2]扈国栋,罗辉.微时代的“微课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373-375.

[3]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 586-589.

[4]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50.

[5]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6]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Physiology Micro Teaching based on BB Platform

LI Haiyan,ZHU Qingwen,GUO Jian,CHENG Wei,GAO Wei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hysiological theory and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teaching of experimental course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hysiology,with the help of the powerful function of the school BB platform,we will build auxiliary teaching of micro video,micro course,micro testing,micro communication etc.,which can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build new micro outside classroom,with" fragmentation"of knowledge to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system.Specifically,it is important for learning resources, including PPT,knowledge video,pictures,scenes of the case,etc.,and to assessment,feedback and test homework after class.In order to break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model,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mini course to how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with higher education in medicine,and then turned to quality education.

physiology;micro course;teaching model;BB plat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4.001

1672-2779(2016)-24-0001-02

李海燕本文校对:钱淑文

2016-11-11)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课题(No:XJY6011);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No:XJTD1403)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知识点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一张图知识点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医研究》杂志通信作者标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