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转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笔谈加快社科成果转化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2016-02-14曲文勇
曲文勇
专家学者笔谈
·社科成果转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专题·
“社科成果转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笔谈加快社科成果转化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曲文勇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越来越重视,特别是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座谈会上提出的“三个体现”——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自从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布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界迅速做出反应,对讲话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力求通过集思广益寻求促进社会科学迅猛发展、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的新方法新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寻求促进社科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以黑龙江省为例,从近些年来发布的社科类课题研究的选题来看,应用性课题的数量明显增多,结题时也更加注重成果的转化。以代表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冰雪产业类课题为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承接了多项与之相关的应用性课题。黑龙江冰雪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以前有关于冰雪产业的研究基本上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将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转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资金的损失,导致我省冰雪产业方面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明明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也不温不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将冰雪资源、冰雪环境、冰雪生态等开发成产品并进行产业化运营?随着社科研究大环境的改善,其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需要进行深入探索。立足于为市场服务,为政府建言献策的目标,进行立题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方案。比如“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提出“冰雪双轨开发,开发山雪河冰”的举措,以提升产品种类和项目的数量,得到省旅游局认可,并将其融合到我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中,以指导地市县在开发冰雪中抓特色,保优势。一些具体设想分别转化成项目,被景区和企业采纳并实施。研究所提出的“雪藏祝愿,冰封友谊”冰雪邮筒项目在雪乡落地,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走出去引进来,和国际冰雪产业发达国家保持协作,以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方式引进国际智慧,为我省冰雪产业发展服务。举办国际冰雪论坛、冰雪项目研讨会,确立亚布力为中国现代旅游滑雪起源地,向世界推介龙江特色,宣传龙江冰雪。在“中国冰雪产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中,提出的冰雪企业投资取向,被悍牛压雪车公司和北京卡宾公司引用,率先成功挂牌创业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自我提升研究能力,给冰雪企业做咨询、做培训、做策划、做设计。很多好创意、好点子在新疆阿勒泰市、伊宁市,内蒙古满洲里市,阿尔山市,河北张家口市,吉林市纷纷落地开花。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立足龙江服务全国,走向国际,和省属高校配合制定培训方案,共同培养冰雪人才。产研结合,科研出点子、出项目、出效益,打破了科研和产业的界限,架设了转化生产力的桥梁,解决了冰雪企业的经营困难,提高了政府指导和管理的力度。
我们可以看出,社科成果成功转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方面,有利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很多企业花费大量金钱引进了很多硬件设施,却并没有引进或很少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就导致了设备一样,效益不同的结果,确实赚钱,但是赚的却是小头的钱,并不如真正拥有技术的企业赚得多。现在,随着社科成果的不断转化,我们不再纸上谈兵,也可以把一些社科成果进行实际运用,以增加经济收益,使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有利于民生的健康发展。社会科学成果与百姓息息相关,但由于以往没有对社科成果进行积极转化,使得社科成果没有为老百姓所熟知。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科成果必须优先转化,知识应该为百姓应用、消费,社科成果应该惠及我国社会每一个个体,使得人人受益。加快知识成果的流通,对民生的发展一定是有利的。
虽然我国现行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对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复苏、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建设、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深入,现行的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管理力度不够;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三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够完善;四是决策层吸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意识不强;五是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研究成果自身的不足。这些问题都大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据统计,我国社会科学成果仅有5%~6%被转化,只有3%的成果形成产业。新形势下,如何在继续加强社会科学研究、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同时,促进科研成果更加及时、有效地转化与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社会科学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首先,为社科成果有效转化提供良好环境。将建立健全社科成果转化创新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提高社科创新能力。社科成果的转化需要一系列制度保证,如建立健全社科的价值评估制度等,同时内部也要求有一个有利环境,要有社科创新的动力、激励、运行、管理体系,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
其次,要加强成果转化的针对性。以往的社科成果之所以转化效果不够明显,很大一方面原因是成果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不够集中。没有主攻方向或者主攻方向不够明显是主要原因。社科研究应该紧跟着党和政府走,把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相关部门进行配合,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为党和政府决策出谋划策。把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放前解决,致力于民生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听群众呼声,做群众关心的事,所以理论研究一定是为了服务人民,加强社科成果的转化,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社科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具有广度、深度、效度、力度,把社会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积极促进民生建设。把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一直以来经济建设都是社会发展的重点,社科成果的转化也要与经济发展相互呼应,力图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最后,应加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而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有效转化,就应该尽量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排忧解难,尽量减少他们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一是必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法治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缺乏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研究创新热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成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一项新成果刚刚被推出,就会被大量仿制,从而给创新者带来重大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科研创新动力。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并且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如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科技进步法等,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往和合作也日趋加强。二是要加强科研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利益不受损害。特别是要强化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使被侵权者得到应有的损失补偿。
唯有如此,社会科学研究者才能最终把自己的说法变成实践的做法,把自己的谋划变为组织的规划,把自己的言论变成社会的舆论,来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