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三维目标”研究
2016-02-14江苏
江苏 张 琪
语文教育“三维目标”研究
江苏张琪
【摘要】在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三维目标的实践中,重在有三维意识,要做到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因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很难在一节课中完全见效,它们可以互相渗透。比如教师在实现“过程和方法”或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时候可以顺便带点基本知识的教育,或者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从而做到三个维度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这样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育三维目标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条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体现这一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设置语文课程的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经验性的意义建构,只有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以及不断的实践运用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提升,则需要通过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不断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实现;而过程与方法本身存在价值的体现,也需要学习者付之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作为动力。
一、“三维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说到“三维目标”,很多人都认为它是课堂上要求学生达到学习发展目的的三个目标。如果这样认为,显然是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三维”本来就是一个空间意义,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可由长、宽、高三个方面构成。所以“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我们不能人为的将它剥离开来,它是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一个整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目标而忽略了目标的教学,这样自然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影响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全面认识,甚至贻误学生的终身。基于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 的提出,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 “三维目标”的构成分析
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是语文素养。所谓的“素养”其要义在平素和养成,指经过平素较长时间有意识地教化、熏陶,渐渐形成的休养、达到的境界。这里强调的是“渐悟”的过程和经历。下面对“三维目标”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
1.关于知识和能力领域目标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就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它是三维目标领域中最基础的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针对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目标,比如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普通话的熟练表达。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快速的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注重自身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及情感体验的积累,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要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积累。提升自己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新课程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精神,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把语文知识贯穿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诸方面能力的要求中,而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语文的实践性强,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并不代表要去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正如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所说的“不论哪种语文,对它的完整和细微的知识是很不必要的,如果有人要去达到这种目的,那就是荒谬和无用的。”
2.关于过程和方法领域目标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新发展的目标之一,它是新课标所特有的。
传统的教学大纲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过分地强调教师的讲授,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们获得高分主要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没有人重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所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如今,学生的学成为语文课程新标准的着眼点,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做出明确的规定,要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实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变课程功能,从而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这里的“情感”,除了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等之外,还包含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特殊的内心体验,是人对所经历过事实的心理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离不开语文课程的学习的。学好语文这门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长期的不断学习积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新课程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锻炼他们坚韧的意志,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之间纵横交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是基础,学作为故意杀人案、天津王春泉不作为故意杀妻案等等。对于上述案例,人民法院往往对于被告人以不作为故意杀人定罪量刑,其判决理由主要是依据被告人对被害人具有救助之义务而没有救助。事实上,这类案件之所以往往引起争议,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刑事理论关于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暧昧不清所致。在上述案件当中,忽视了本案中一个重大要素,即不救助者仅仅是“见危不救”这一要素。从不作为犯的实质作为义务理论出发,不作为人应当控制或支配其危险结果的发生,或制造额外的风险结果。在此案中,这种不阻止被害人自杀与行为人自发地引起被害人的死亡不同,将上述案件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是欠妥当的。鉴于中国刑事立法并没有引入见危不救罪的现实情况之下,对于上述案件应当定性为遗弃罪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日]日高义博:不作为犯的理论[M],王树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陈兴良:作为义务:从形式的义务论到实质的义务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3).
[4]宋炳庸: 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
[5]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6]赵秉志:宽严相济形势政策视野中的中国刑事司法[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
[7]黄荣坚著:基础刑法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冯军:刑事责任论[M],法律出版社,1996.
[9]许成磊: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9.
[10]曾建东:监督过失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13.
[11]苏力著: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黎宏著: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