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想当“病人”的琦琦

2016-02-14镇江市桃花坞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朋友医生病人

镇江市桃花坞幼儿园 秦 莹

只想当“病人”的琦琦

镇江市桃花坞幼儿园秦莹

琦琦以自己的方式在慢慢成长。或许他在交往时还不是那么主动;或许他画出的挂号单不是很形象;或许他在给小朋友“挂水”时,动作还没那么娴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在尝试,获得新经验。

案例

医院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医生”“病人”“护士”。我一边看着孩子们游戏,一边随手拍了一些活动照片,发到班级群里,给家长们共赏。一会儿,琦琦妈妈发来信息:“老师,为什么我们家琦琦总是当病人啊?我看了几次,他都是在当病人,能不能给他换个角色?”我解释说:“角色不是我们安排的,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她立刻说:“没出息,每次都当病人。”

又一次游戏开始前,我问了下琦琦:“今天你要不要去当当医生?”他摇摇头,还是要当病人,而且选择了当笑笑家的“宝宝”,让笑笑带着他,跑来跑去看各种“病”。一会,琦琦妈妈又给我发来了信息:“老师,能不能帮我说说他,让他也试试别的角色,这样发展才能全面的呀。”

反思

游戏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着琦琦妈妈的话,要不要答应她,去干涉一下琦琦的选择?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的学习,我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对琦琦的游戏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首先,在游戏中,琦琦的情绪一直是快乐的。他乐呵呵地跟着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后面,听由人家安排,一会“肚子疼”,一会“膀子受伤”了;一会去“挂水”,一会坐在家里“吃药”,有着非常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其次,琦琦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和别的小朋友有交往,有合作。作为“病人”,会跟“医生”介绍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的各种检查;在当娃娃家的“宝宝”时,能和当“妈妈”的小朋友合作,进入家庭角色的情境。他在和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每次对自己病情的阐述,对角色的分配,虽然不是主动进行交流,但也都能清楚地进行表述,说明他在语言方面也是有一定的锻炼发展的。

既然琦琦在这些方面的发展都没有什么问题,那琦琦妈为什么会提出问题呢?首先,琦琦妈妈在看幼儿的游戏行为中,加入了成人的一些看法。幼儿对角色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经验和兴趣,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其实当医生和当病人只是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存在有没有出息。其次,琦琦妈妈一直对他有着很高的要求,希望他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觉得应该尝试各种角色,才能全面发展。

从《指南》解读中我们知道:游戏往往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不会选择难度高于自己能力的活动内容。医院游戏是刚开设的游戏,琦琦之所以总是选择当“病人”,应该来说,“病人”是最适合他近期发展水平的,对当“病人”,他有着一定的经验,不需要他努力去表现。如果选择医生,需要主动接待“病人”,询问“病人”病情,思考如何治疗;选择“护士”,需要能熟练地给病人挂水、包扎……这些对琦琦来说,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和琦琦妈妈做了交流,告诉了她我的观察分析和孩子的游戏发展特点,请她不要着急,不要影响孩子的选择,让我们一起继续对孩子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后,琦琦选择了对绘画能力有一定要求的“挂号处的护士”;过了一天,他又尝试着选择了“内科的医生”,说明他已经不满足于一直当“病人”了,开始了新的尝试。

成长

琦琦以自己的方式在慢慢成长。或许他在交往时还不是那么主动;或许他画出的挂号单不是很形象;或许他在给小朋友“挂水”时,动作还没那么娴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在尝试,获得新经验。这种主动的获得远比老师和家长强加给他的更符合他自身的需要,更具积极的意义。通过这次事件,琦琦妈妈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在老师肯定了琦琦的发展后,也给了家长一个讯息,老师对孩子是重视的,琦琦是不断在进步的。老师的肯定对家长来说,是种欣慰,也让她愿意去配合老师的工作。同时,通过我们与她的交流沟通,也让她了解了孩子发展的特点,发现了平时没有能注意到的孩子的一些品质。而作为老师的我,深深地感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只有尊重孩子,细致观察,深入分析,才能了解孩子的游戏需要;只有顺应幼儿的发展特点,适宜指导,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小朋友医生病人
谁是病人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病人膏育
Let’s DIY Poster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