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效园本教研助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2016-02-14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幼儿园聂小玲

早期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果冻巧克力教研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幼儿园聂小玲

以有效园本教研助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幼儿园聂小玲

材料的投放和调整是关系到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对材料进行有效投放与调整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过程中,依托课题《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及其效用的实践研究》,开展了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下面以“小海娃购物广场”的材料收纳与调整为例,再现我们对游戏材料的研究历程。

导引式教研——一看材料,转变材料投放方式

本园中一班的教师依托探究式主题活动“去商店”设计了益智区游戏“小海娃购物广场”,以售货员的任务和顾客的购物流程为线索,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发展其各种能力。如:售货员的任务之一是分饼干,按操作条上的要求把各种形状的饼干放入相对应的区间,达到感知序数的目的。顾客的购物流程之一是要按购物包上的购物清单去购买对应商品,借以巩固10以内数量点数,进行相同物体点、数、物的匹配。

我们深入研读了华爱华老师撰写的《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后,对活动区材料投放有了重新的认识,组织教师再来看“小海娃购物广场”,并通过三个问题引导教师思考∶

1.你认为益智区活动“小海娃购物广场”的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存在哪些问题?

2.如果还以“超市购物”情境为线索,材料应当怎样改变?哪些材料容易诱发孩子的探索行为呢?

3.要不要有预设目标?怎样开展以“超市购物”为情境的区域游戏呢?

围绕着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师分组展开了讨论,并总结出“小海娃购物广场”的区域创设虽以“超市购物”这样的情境贯穿,但实际上教师还是把高结构的玩具移到了超市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材料的玩法设计,让幼儿按要求游戏以达成目标。大家认为:开放性的低、非结构材料,更容易诱发孩子的探索行为。在游戏情境中,教师将教育目标隐含在材料或玩法中,幼儿并不清楚教育目标是什么,他们只是冲着游戏去的,先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关经验。针对研讨形成的意见,教师对幼儿进行了调查,并对材料进行了第一次调整:提供大嘴娃娃收纳箱、货架、货筐、箱子、绳子、购物筐、购物车等超市设施和工具;收集鸡蛋托、乒乓球(鸡蛋)、瓶盖(巧克力)、果冻、贝壳、泡沫块儿(饼干)、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旧材料进行初步的替代与买卖。

案例分析式教研——二看材料,适时适度调整材料

超市里重新调整后投放的低、非结构材料,幼儿是否会感兴趣?这些材料会引发幼儿哪些探索性游戏和行为呢?我们组织教师进入幼儿游戏现场,并通过对游戏现场、录像、文本资料的分析、诊断与反思,调整区域设置与游戏材料。

案例:刚开张的超市里,鸡蛋区是最受小顾客欢迎的,孩子们用买走的鸡蛋在“休闲吧”里玩吹球进洞游戏,用买来的球、瓶盖、纸板,玩起了叠叠高游戏。这几天,“休闲吧”新投放的飞行棋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可可在购买鸡蛋时带回了蛋托,惊喜地发现,把蛋托剪开后连接起来可以拼成飞行棋盘,鸡蛋可以做棋子。于是,兴奋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进超市买鸡蛋和蛋托。一时间,蛋托成了紧俏货,被疯抢一空。

教师们对这一游戏片段进行了分析:蛋托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游戏材料,能引发许多好玩的益智游戏。蛋托与乒乓球的组合,又引发了孩子们对棋类游戏的兴趣。大家总结出新的材料评价方式:可玩性——对幼儿具有持续的吸引力。挑战性——蕴含幼儿年龄阶段的关键经验,能引发幼儿探索玩法,调整行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教育性——所承载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于是,大家对“小海娃购物广场”区域和材料进行了第二次调整:鸡蛋区投放了裁剪成不同大小的蛋托和不同颜色的“鸡蛋”。新材料的投放对小售货员和小顾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体验式教研——三看材料,解析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助推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不善于通过观察解读孩子游戏的真相,不善于运用丰富的材料进一步推动孩子的能力发展,材料的“效用”不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因此,在第三阶段,我们尝试通过体验式教研,让教师以幼儿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在体验中解读幼儿的发展密码。

案例∶针对“超市理货”会带来哪些蕴藏的发展时机,我园开展了一次体验式教研,将教师分为三组,选择对应的货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完成以下任务:1.熟悉材料,对材料特点进行了解和分类。2.分析材料特点,用什么方法理货和卖货?蕴含了哪些发展目标?3.选择器皿、分类理货、设计标签、装货、摆货。4.各组介绍各自的理货方案。

体验实录一:

果冻区理货小组对色彩、形状各异的果冻进行了重新分类,捡出20个同样形状的装在喜之郎小礼包里,并贴上标签卖5元一包;捡出10个不同形状的装在透明罐子里卖3元钱一罐;大大小小的果冻袋子里被封进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果冻,放在不同的价钱区里。除了包装好的果冻,还有果冻散装区,顾客可以自选喜欢的果冻,理货员用小秤称好,贴上标签出售。

体验感悟:果冻区理货小组的理货购货方案和孩子们生活紧密相连,罐、包、袋的果冻包装,会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理货。散装区的设置也符合超市实际。孩子们在理货和购买过程中,分类、点数、称量及守恒等能力会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发展。因此,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回忆超市货品的摆放场景,一起搜集准备符合真实情境的理货包装和辅助工具很重要。

体验实录二:

巧克力区(瓶盖)理货小组对不同颜色的巧克力创意了三种理货、卖货形式,一种是用红、黄、白三色的小筐,分别装入透明圆桶巧克力,每个圆桶10个巧克力卖1元钱,巧克力的颜色和筐的颜色一样。第二种是提供了巧克力礼盒,每盒3元钱,打开盒子是拼摆成不同图案的巧克力。第三种是巧克力促销墙,理货员用巧克力摆出各种图案,顾客在促销墙上自选巧克力,袋装购买。理货小组还制定了理货和买货的规则,粘贴在区内,让理货员和顾客都清楚明白怎么买卖。区内有销售量表,记录下每种卖了多少,根据卖的多少和服务情况,评选星级理货员。

体验感悟:巧克力区的理货和买货规则制定、销售量表、星级理货员评选等,培养了幼儿任务、规则意识,同时赋予了买卖竞争机制,让幼儿对游戏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理货小组根据材料的特点设计的买卖形式,体现了层次性,从简单的装盒到创意礼盒再到促销墙,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区域里都能实现买卖。因此,引导孩子形成规则,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买卖中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是大家在体验中形成的又一感悟。

在体验式教研中,教师根据材料特点创新了买卖的方法,尝试去分析买卖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实现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丰富而有益的超市买卖经验。因此,在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时,教师就会带着这些经验去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从而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用。通过体验式教研,教师不断观察幼儿游戏行为,适宜地介入和推进幼儿游戏,大家对“小海娃购物广场”的区域和材料进行了第三次调整:在超市里准备符合真实情境的理货包装,如透明圆桶、手提袋、铁盒、包装袋等,丰富幼儿的理货方式。准备各种工具辅助买卖,如电子秤、台秤、拉杆秤、大算盘、空白标签、便条、色纸等,便于幼儿秤量、计算、记录、统计等。根据节日开辟特色专柜,如六一蛋糕、中秋节月饼、端午节粽子专柜等,让幼儿自制、买卖和游戏。开辟兑奖柜台,通过买赠、兑奖换礼品等活动丰富游戏。

针对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我园通过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理念到行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依然会面临诸多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坚信,只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慢慢地让《指南》融入我们的游戏实践中,让游戏活动如我们期望的那样,伴随着孩子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果冻巧克力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共有多少巧克力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吃不完的巧克力
果冻糖
急救果冻引起的窒息!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巧克力”吃醋了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