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的可信度与新闻真实
2016-02-14钟小玲
□钟小玲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信息源的可信度与新闻真实
□钟小玲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信息源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节点,也是新闻报道的起点,因此,信息源的可信度与新闻的真实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信息源新闻真实性
信息源是新闻的来源,信息源的可信度与新闻的真实密切相关,信息源可信度越高,新闻的真实性试析越强。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霍尔曾提出:“信息源是社会真实的首要界定者”,指出新闻媒体其实无力单独制作新闻,大多是受到信息源的引入才能注意到特殊话题。美国学者梅尔文·门彻则认为,“信息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没有通过信息源得来的情况,记者就无法活动。”近年来,虚假新闻屡禁不止,频繁出现的虚假新闻不仅严重侵害了新闻当事人的权益,让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公众的质疑,有的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形象。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带来了信息的泛滥,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有话语权,虚假新闻也趁虚而入,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信息源真实对新闻真实的意义重大。
虚假信息源产生的原因
新闻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新闻从业者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某电视台曾以“纸做的包子”为题制作一期节目,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群众对食品极大的恐慌。后经核实,这是被记者一手策划、编造出来的假新闻。正是因为这位记者“太想出名,又想赚钱”,完全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抛在脑后,缺乏社会责任感,导演的一起严重的新闻造假闹剧。
利益驱动,急功近利。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报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媒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环境下,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生存和获得更多的名利,铤而走险,炮制出有轰动效应的虚假新闻,导致新闻失实。广州《××报》记者陈永洲因虚假报道上市公司中联重科财务作假内幕被长沙警方跨省刑事拘留,后来陈永洲向民警坦诚,为了显示自己有能耐,获得更多名利,自己受人指使分多次收受他人钱财,在《××报》刊发10多篇关于披露中联重科财务内幕的失实报道,致其声誉受损。
新兴媒体的冲击。网络和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让人们视野更开阔,交流更顺畅,生活更便利,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资讯,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也成为一些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报道的第一手素材。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是个互动性的平台,在网络中人人都说发表言论的权利,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在这样的背景下,虚假信息源产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信息源造假产生的危害
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特有的优势,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之一。人们通过新闻了解当前的生存环境和获得对生活的认知,新闻被人们接纳、接受,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人们心目中新闻是可信的。反之,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新闻媒体失去其社会影响力,也就失去了媒体存在的条件和特有的优势。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在思想上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严格把握信息源的来源及其真实性,从源头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维护好新闻的真实性。
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各媒体应对有可能影响媒体公信力的行为严加制止。
败坏了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竞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媒体作为人民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内容的优劣和真实与否对人们生活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014年10月23日,某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载了一篇名为《95后萌妹“用身体换全国游”每到一地征临时男友》新闻报道,后经证实这是一家网络公司企图利用色情影响进行新闻炒作,以推广其产品开发的社交软件。这家网络公司为了推广产品,利用网络进行低俗营销,有意炮制虚假新闻,理应受到处罚。但是一些传统媒体、权威媒体和网站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转发,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败坏社会风气,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甚至给国家带来危害。
信息源造假的解决办法
加强新闻媒体自律。新闻媒体自律是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和制定新闻道德自律信条来实现,新闻媒体自律在我国起步较晚,自律体制仍不完善,虚假信息、新闻炒作等不良现象的屡禁不绝,严格行业自律已成了各新闻媒体的共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为了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了内部自律规范。2013年中国记协开展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新闻工作者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内心的道德观念强会引导新闻从业者自觉遵守行业规则。
加强法律层面的监管。“新闻自由”观念是西方新闻理念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主张是尊重理性个人的自由表达权利,要求媒介自由报道信息,反对任何对新闻活动的限制和干预。新闻自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漏洞,面对当下中国的媒体环境,新闻自由与媒体法律监管相辅相成,不能一味强调“新闻自由”,也不能片面强调个人表达自由,忽略社会责任,有必要实行法律监管。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对信息源的使用并没有具体的监管制度,导致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因信息源使用不当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在法律层面对新闻媒体进行规范约束,使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新闻媒体进行自律的动力。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媒体要发展,必须重视新闻队伍建设。新闻媒体的工作和形象是由全体新闻工作者来共同完成和共同塑造的,各新闻媒体强化舆论引导水平、积极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培训、健全完善机制体制,着力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对消息来源进行严格把关、审查,从源头上杜绝由于信息源作假出现的虚假新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