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 扎实开展“走转改”
2016-02-14□刘冰
□刘 冰
(廊坊日报社,河北 廊坊 065000)
践行群众路线扎实开展“走转改”
□刘 冰
(廊坊日报社,河北 廊坊 065000)
走基层才能接地气,转作风才能提底气,改文风才能顺心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堂生动的记者职业操守课,也是新闻工作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河北《廊坊都市报》自创刊之初,秉承“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始终把坚持“三贴近”理念融入日常新闻报道中,努力把新闻之源植根于基层、群众之中。
全体编辑记者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进社区访农家,走窗口问效能,对准普通群众、聚焦平凡人物,记录城乡基层的可喜变化,反映幸福廊坊的发展成果,采写拍摄了一批鲜活生动的稿件及图片。总结《廊坊都市报》五年来“走转改”活动实践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体验式报道,让记者沉了下去;二是走街串户,拉近了编读距离;三是互动服务,媒体品牌树起来。在效果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快、活、实、好。
体验式报道 让记者沉了下去
体验式报道决定了记者必须深入一线、深入生活,往往对准的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画面和社会热点。记者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加群众感情,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才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声音送到千家万户。在深入实践“走转改”活动中,注重主题报道策划出新,让新闻更具现场感,报道更加立体、全面、深入。
与效能廊坊建设活动结合,与廊坊市效能办联合主办的“效能廊坊建设进行时”专栏,刊发40余篇相关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两篇调查报道先后在《“效能廊坊”建设活动简报》上配编者按全文转发。
定期组织记者进行高温下的“热”体验,体验筑路工、送水工、炼钢工等战高温的情形;组织寒冬坚守报道,体验街头交警、环卫工人、锅炉工作斗严寒的情形。
春节期间,连续策划“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分为“坚守在一线”“记者返乡记”“春节寻热闹”三个专题,采写编发了《走近“110”感受接警员的忙碌》、《走高密品传统年俗》、《春运回家服务手册》、《逛逛庙会嗅嗅年味》等40余篇稿件及摄影专版,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面孔”栏目开办三年时间,记者近距离接触一线劳动者和不平凡的“小人物”,透过一张张新闻面孔,展现各自酸甜苦辣的人生,弘扬了“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采写了《走近清淤工人》、《垃圾变废为宝的背后》、《随时待命的“公厕管家”》等一批稿件。
记者们通过体验式报道后都说:到了基层,到了现场,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工作有了激情,写稿有了灵感,稿子也好写了。
走街串户 接近了编读距离
社区是新闻“富矿”,但一直以来记者挖掘得不够深入,致使社区新闻一度是大爷大妈唱歌跳舞扭秧歌的报道。在“走转改”活动中,除了记者扎根社区,我们发挥媒体的平台聚合效应,注重新闻与活动结合,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这无形中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自2011年起,《廊坊都市报》与报社相关部门合作,接连五年组织“都市服务进社区,媒体读者面对面,解决居民大小事,温暖送到百姓家”为主题的服务进社区暨记者挂牌活动。每次集中利用一到两个月的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市区20个规模小区,共计开展了60余场活动。
活动中,记者与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开展编读面对面、现场赠报、有奖报料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并现场发放了《廊坊都市报市民服务手册》。印有记者电话和邮箱的记者联系牌被挂在小区里。记者挂牌进社区,建立社区联系点,与社区干部一道“办公”,近距离倾听百姓声音,收集身边新鲜事、感人事、为难事,丰富了报道内容,受到了由广大市民好评。
每年11月15日供暖首日,也是《廊坊都市报》“走转改”之“访民情走百户问冷暖”活动启动之日,选派多名优秀记者分赴市区主要社区,走访百余户居民,真实记录供热情况;12月中旬,“走转改”之“访民情、走千家、送文化”特别行动,采编人员带着真诚走上街头,走进小区,敲开居民家门,送上当日报纸,就报纸改版征求读者意见。
互动服务 媒体品牌树起来
“读者的事情无小事。”作为一张有责任的报纸,要取得读者信任,就要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诚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办帮问》栏目自开设之初,牢记“读者点滴事记者常挂心”宗旨,由简单的解答咨询,变为跟踪报道,解决实际问题,每年为读者服务600余人次。
2014年6月,记者在网上了解到由霸州胜芳寄往四川雅安的赈灾物资一个月后仍未送到,随后赶到霸州采访,《赈灾物资“失踪”爱心人士苦等结果》见报后,又多次沟通联系快递公司,后促成双方和解。
每年的11月、12月,联合当地爱心企业开展“暖冬行动”,募集棉衣。廊坊都市报社记者作为志愿者,跟随爱心车队一道将爱心棉衣送到承德、张家口的贫困户手中。活动期间,报纸、微博、微信全程跟踪报道。
2015年2月底,接到热线报料反映,广阳区碾子营村某地段的垃圾堆成山,附近居民叫苦连天。如果只是简单报道,不会取信于民,也做不到为群众服务,选派记者深入走访报料人、附近居民、南尖塔乡政府、广阳区城中村环卫办以及市环卫局,呈现多方事实,报道了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的措施,同时督促加快协调解决,后在制作标题以祈使语气《请将这里的“垃圾山”移走》,既是对相关部门的要求,也隐含着对乱倒垃圾者的谴责。稿件见报第二天,市环卫局的清运车就开进了碾子营村将“垃圾山”移走,报纸跟进报道《“垃圾山”将分三步铲除》。后有群众打来电话,感谢都市报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2013年推出的“读者开放日”活动,先后走进廊坊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市公安交警支队车管大厅及指挥中心、市气象局、新源水厂、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等处。
此外,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资源,与读者增强即时、有效的互动,培养潜在的读者群。
朴实的群众语言,鲜活的新闻素材,通过这种“真走、真转、真改”,与新闻事实的距离近了,新闻活起来,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鲜活报道见报后,使报纸的公信力提升,年轻的编辑记者迅速成长。走基层是记者的本分,沉下去是必修课,我们要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把“走转改”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长期坚持,扎扎实实,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汲取新鲜营养,感受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