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2016-02-14郑海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征象肺动脉螺旋

郑海平

(湖北省荆州市传染病(胸科)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郑海平

(湖北省荆州市传染病(胸科)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PH)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之后再给予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中63例可见肺动脉扩张,疾病确诊率达到96.92%,其中30例患者CT图像显示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肺动脉内对比剂偏心性等表现。其主肺动脉直径、左右动脉直径分别和正常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肺实质征象包括毛玻璃影、马赛克衰影、结节影、条带样影、小叶间隔增厚、结缔组织病等。结论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给予多排螺旋CT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帮助患者及早确定病情,提高疾病确诊率,利于后期疾病的治疗,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肺动脉高压;诊断;多排螺旋CT技术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nsion,PH)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疾病,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肺血管疾病等,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关研究显示,PH与临床上多种疾病特征较为相似,使得实际诊断时的困难加大。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良好的诊断方式可为疾病的确诊与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5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给予多排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探究其应用效果,现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病例中男女患者分别有36例、29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26岁,平均(48.6±5.2)岁;包括30例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2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0例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4例结缔组织疾病[1-2]。

1.2 诊断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的16排螺旋CT机[3]进行常规扫描,将层厚与间隔均设定为8 mm,之后再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给予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注射于患者前臂静脉部位,选用剂量为2 mL/kg,将流率设置为3~4.5 mL/s。

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时的层厚设置为1 mm,将重建间隔、窗位、窗宽分别设置为0.6 mm、40 HU、400 HU,按照从上至下的扫描顺序对患者膈顶至主动脉弓[4]进行容积扫描。

1.3 评价指标:测量左、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径、分析PH患者肺实质征象等。

2 结 果

2.1 肺血管征象情况分析:所有PH患者中63例可见肺动脉扩张,疾病确诊率达到96.92%;其中30例患者CT图像还显示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肺动脉内对比剂偏心性等表现,其主肺动脉直径、左右肺动脉直径分别和正常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肺血管征象分析

表1 肺血管征象分析

直径测量值正常值P值右肺动脉2.99±0.321.91±0.31<0.05左肺动脉3.02±0.311.90±0.33<0.05主肺动脉4.42±0.393.01±0.32<0.05

2.2 肺实质征象:所有患者的肺实质征象多种多样,包括毛玻璃影、马赛克衰影、结节影、条带样影、小叶间隔增厚、结缔组织病等。见表2。

3 讨 论

肺动脉高压主要是因为原位血栓、血管重塑等使得肺部循环阻力加大,进而引发右心负荷增加而形成的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5-6]。该类疾病患者发病早期右心室尚且存在一定的代偿作用,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肺动脉压的升高使得肺动脉与右心室扩张,使得患者发生右心衰竭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考虑到肺动脉的所处位置,无法正常进行体表测量,因而无法及时获取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而右心导管检查虽然可以对肺动脉压进行测量,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无法重复采纳,因为限制了临床应用。

采用多排螺旋CT对PH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确诊率较高,本次研究中达到96.92%。此外,该类诊断方式可详细探知患者疾病的动脉直径等病变情况,利于对患者的肺实质、纵膈、心脏结构等详细进行观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叶振中等[7]研究证实,对PH患者行CT影像学检查时可全面系统的对肺部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还可进行趋向性的诊断。

本文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再进行CTPA检查,该诊断方式可对患者的纵膈、肺实质、心脏等进行较为明确的探查,其优势在于无创、简便等特点,利于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其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扩张、右心房与右心室的扩张等。有关研究[8]显示,PH患者行CTPA检查的主肺动脉直径与主肺动脉上升等均与肺动脉压力高度相关。进行CT诊断时,可依据患者的肺实质病变进行严密、系统的临床诊断,并依据诊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与分析,此外,还应结合患者的其他情况,如: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疾病漏诊、误诊概率。

本次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后,显示其部分患者CT图像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肺动脉内对比剂偏心性等特征,其中主肺动脉直径、左右动脉直径分别和正常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肺实质征象可表现为毛玻璃影、马赛克衰影、结节影、条带样影、小叶间隔增厚、结缔组织病等多种形式。综上所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给予多排螺旋CT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帮助患者及早确定病情,提高疾病确诊率,利于后期疾病的治疗。

[1] 刘连荣,范勇,赵新骞,等.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441-443.

[2] 吕文武,吕运梅.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06-107.

[3] 李莉,郭应林,刘白鹭,等.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8):1134-1137.

[4] 裴光华,曾春.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41-1042.

[5] 张习敏,安力龙.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表现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8):942-943.

[6] 卢陈英,纪建松,胡祥华,等.螺旋CT诊断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9):718-719.

[7] 叶振中,汪青山,陈利军,等.64排螺旋CT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93-94.

[8] 姚强.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574.

表2 肺实质征象分析(n=65)

R543.5

B

1671-8194(2016)33-0148-02

猜你喜欢

征象肺动脉螺旋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