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6-02-14王可滨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王可滨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王可滨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近年来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总检出率以及脑室旁、顶叶、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和对于2 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于CT;基底节区、丘脑、额叶和颞叶以及病灶在2 mm以上者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头颅CT和MRI检查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采取MRI检查比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RI;CT;诊断价值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该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以老年人最为多见[1]。只有做出准确诊断才能使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临床诊断一般采用MRI和CT检查为基本手段[2]。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实践,笔者以近年来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近年来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存在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和感觉缺失。

研究对象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在58~80岁,中位年龄为65岁;从发病原因看,53例患者因高血压所致,48例患者因动脉硬化所致,9例患者因颅脑外伤所致。

1.2 辅助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

MRI检查。检查仪器为1.5T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扫描序列行:TRNS位、SAGI位、CORO位的T1WI和T2WI成像,并根据患者梗死部位情况确定扫描强度。CT检查。检查仪器为64排螺旋CT扫描机。设置CT基线为OML,采用512×512矩阵,设置层厚度为5 mm,层距为5 mm。连续扫描且根据患者梗死部位情况确定扫描强度。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梗死检出情况、不同梗死部位和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方法:用相对数和构成比表示不同检查手段的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情况,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手段不同项目检出率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不符合应用条件者。

2 结 果

2.1 不同检查手段梗死检出情况的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时间检查的检出情况见表1,MRI的总检出率为96.67%,CT的总检出率为71.67%。

表1 不同检查手段梗死检出情况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种检查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8.14,P<0.01)。

2.2 两种检查方法不同梗死部位检出情况的比较:梗死部位常见于脑室旁、基底节区、丘脑、额叶、顶叶、颞叶、脑干和小脑,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人数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不同梗死部位检出情况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种检查脑室旁、顶叶、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于CT;其他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种检查方法不同大小病灶检出情况的比较:以病灶之间2 mm为界限分类,所得两种检查方法对186个不同大小病灶检出情况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不同大小病灶检出情况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种检查对于2 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在2 mm以上者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剧,多发性脑梗死的患病率水平在逐年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血症、吸烟、酗酒、遗传等为该病的危险因素[3],临床以头痛、头昏、恶心、脑缺血、高热等为主要症状。一旦患病,患者出现意识、运动等障碍性改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是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目前,多发性脑梗死多采用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完成诊断,且为金标准。CT是最方便和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经济、诊断结果可信度高等优点[4]。发病24~48 h后梗死区可出现低密度灶,早期检查可排除脑出血,因此发病后应尽快进行CT检查,但对脑干、小脑病灶和较小梗死灶分辨率较差[5]。MRI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手段,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性较高[6]。这种方法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MRI弥散加权成像可在发病2 h内显示缺血病变[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查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8.14,P<0.01),MRI显著高于CT;两种检查脑室旁、顶叶、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于CT,其他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对于2 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RI高于CT,病灶在2 mm以上者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等实际情况选用头颅CT和MRI检查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采取MRI检查比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杜飞,郭艳霞.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87-489.

[2] 张祯铭,杨海山.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47-4048.

[3] 蔡望洲,张燕,陈亮.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63-1464.

[4] 刘红权,陈艳,朱曼,等.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影像技术,2016,28(1):11-12.

[5] 雷寒.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 车现涛,张宁.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77-78.

R743.3

B

1671-8194(2016)33-0143-02

猜你喜欢

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