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2-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测压尿管导尿管

任 利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任 利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导尿管夹闭的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常规夹闭组患者行常规导尿管夹闭,低压引流组患者在膀胱测压下行低压潮式引流,对比膀胱恢复成功率、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泌尿感染发生率和导尿管二次留置率。结果低压引流组膀胱恢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夹闭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夹闭组,泌尿感染发生率和导尿管二次留置率明显少于常规夹闭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测压下行低压潮式引流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率和二次置管率,值得推广。

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膀胱功能;影响

留置导尿管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可出现排尿障碍,或者需重新置管,导致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常规拔除尿管前进行定时尿液排放有助于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排尿困难现象[1]。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导尿管夹闭的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每组100例。低压引流组患者男女各45例和55例,年龄在27~57岁,平均(37.23±4.41)岁。常规夹闭组患者男女各46例和54例,年龄在26~58岁,平均(37.56±4.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可比性高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用同规格双腔气囊硅胶超滑导尿管于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妥善固定、连接无菌引流袋。术后留置导尿管5 d,注意尿液颜色、量的观察,进行外阴擦洗,无菌引流袋更换,避免导尿管脱落,监督患者多饮水。常规夹闭组患者行常规导尿管夹闭,术后6 d开始2 h间断放尿1次,夜间开放导尿管,连续3 d。

低压引流组患者在膀胱测压下行低压潮式引流,安装膀胱测压器进行压力测试,术后6 d开始进行低压潮式引流,2 h间断放尿1次,以配置好的灌注液加温至人体温度后于无菌操作下灌注膀胱,液面距离尿道口40 cm左右,先灌注高锰酸钾容易,后灌注呋喃西林溶液,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后(膀胱测压器压力达到10~15 mm Hg时),停止灌注,将夹闭放尿管路打开,排出引流液,并根据膀胱容量灌注3~4次,最后1次灌注后,呋喃西林溶液于膀胱内保留30 min,后夹闭导尿管,2 h间断放尿1次,夜间开放导尿管,连续3 d[2]。

1.3 观察指标:对比膀胱恢复成功率、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泌尿感染发生率和导尿管二次留置率。

2 结 果

低压引流组膀胱恢复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常规夹闭组58.00%,膀胱功能恢复时间(4.98±1.34)h明显短于常规夹闭组(7.69± 1.98)h,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低压引流组泌尿感染发生率(6.00%)和导尿管二次留置率(10.00%)明显少于常规夹闭组(16.00%和25.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留置尿管的患者,在尿管拔除后可发生排尿困难,主要是因为:置管或拔管过程引发尿路黏膜损伤和水肿;尿管留置引流可导致膀胱空虚,膀胱张力消失,导致膀胱逼尿肌无力,引发尿潴留,且留置时间越长,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更高;排便方式改变,患者不适应[3-4]。

在拔管后经膀胱压力测定下进行导尿管夹闭,可避免膀胱因压力过高而出现麻痹的症状,也不会因压力过低而导致张力消失,一般膀胱压力10 mm Hg患者有尿意,20 mm Hg尿意不可抑制,因此在10~15 mm Hg这个阶段排放尿液最佳[5],可促进拔管后自行排尿的快速恢复,减少二次置管率。另外,采用低压潮式引流,充分利用潮涨潮落原理,以人工方法冲洗膀胱,使得膀胱在短时间内达到迅速充盈和迅速排空,有助于对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训练,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另外,潮式引流高度从传统60 cm降低为40 cm,可减少因高压灌注所致逆行感染和膀胱痉挛,灌注液主要成分为高锰酸钾和呋喃西林,均属于弱杀菌剂,可预防尿路感染。采用低压潮式进行引流,操作简单且有效,有助于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对尿路感染有预防作用,可减轻患者痛苦和住院负担[6]。本研究中常规夹闭组患者行常规导尿管夹闭,低压引流组患者在膀胱测压下行低压潮式引流,结果显示,低压引流组膀胱恢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夹闭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夹闭组,泌尿感染发生率和导尿管二次留置率明显少于常规夹闭组,提示膀胱测压下行低压潮式引流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率和二次置管率,值得推广。

[1] 张冬梅.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108-109.

[2] 陈丽萍,万园园,刘艳,等.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早期拔除导尿管的适宜方法及时间[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2-23.

[3] 唐艳,张霞.选择夹闭尿管时机对剖宫产留置镇痛泵拔管后排尿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62-63.

[4] 刘高珍,曾翀,胡萍,等.饮用温开水后直接拔除导尿管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8):1182-1183.

[5] 赵建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拔除留置导尿管对自主排尿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5):115.

[6] 胡晓昀,李秀萍,方海云,等.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69-270.

R473

B

1671-8194(2016)33-0071-01

猜你喜欢

测压尿管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临床应用
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24hpH-阻抗监测在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