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分析与前瞻性研究

2016-02-14浩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空腹胰岛素血压

刘 浩荣根满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分析与前瞻性研究

刘 浩1荣根满2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将12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经确诊后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减轻体质量,根据病情需要相应的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同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HT)患者根据高血压轻重给予相应的降压药治疗。结果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资料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其中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P<0.01)与DM-HT密切相关。结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控制饮食与增加有氧运动,使体质量减轻是对DM-HT患者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之一。WHO/ISH治疗指南建议至少减轻体质量5 kg、适当的体力活动、限制酒精的摄入、戒烟、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控制在6 g以内)。降压治疗可以减少DM-HT患者的总病死率及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WHO/ISH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5 mm Hg。利用药物降压原则是控制血压并使患者长期治疗。同时应利用药物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DM-HT的重要方法。

糖尿病;高血压;降血糖;降血压;疗效分析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国外报道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40%,国内报道25%~41.6%,为一般人群的1.7~5倍[1]。现将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HT)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206例,其中62例为DM-HT,占30%。62例DM-HT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3~70岁,平均5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16例,占25%,高血压家族史12例,占19%。对照组随机另选60例无高血压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5岁,平均51.9岁。

1.2 诊断标准。DM-HT的诊断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ADA(2007)糖尿病及WHO西太平洋地区(2009)推荐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群体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WHO(2009)国际高血压联盟新的诊断标准。

1.3 临床表现:观察组中有头痛、头晕症状24例,胸闷、气短、心悸症状20例,四肢麻木12例,体位性低血压6例。

1.4 方法:对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减轻体质量,根据病情需要予相应的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同时对DM-HT根据高血压轻重给予相应的降压药治疗。

1.5 观察指标:对全部患者分别记录平均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心电图,并作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参数有无差别,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

2 结 果

表1 DM-HT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

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资料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其中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与DM-HT密切相关。平均血压,收缩压(156±15)mm Hg,舒张压(88±16)mm Hg,昼夜血压无明显节律。见表1。

3 讨 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DM-HT发病可能的病因及机制有①遗传影响,糖尿病与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从观察组可以看到有糖尿病家族史占25%有高血压家族史占19%。根据研究显示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内在联系,相互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它们的发病机制相同。②肥胖与血脂异常:肥胖与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病因,本组中体质量指数高达27.3 kg/m2。肥胖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血中胰岛素升高,产生胰岛素抵抗。高血脂促进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另外高血脂产生脂毒性,可以加重糖尿病[2]。③胰岛素的潴钠作用:观察组中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可促进肾脏重吸收钠,引起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④高血糖:观察组中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有人认为高血糖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⑤神经系统的影响:中枢儿茶酚胺的调节异常可同时影响糖尿病和高血压,也是DM-HT发病因素之一[3]。

3.2 临床特点:DM-HT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四肢麻木等症状是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表现。观察组患者测血压时发现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昼夜节律消失,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升高。

3.3 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二者应同时进行,而不是先非药物治疗后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控制饮食与增加有氧运动,使体质量减轻是对DMHT患者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之一。WHO/ISH治疗指南建议至少减轻体质量5 kg、适当的体力活动、限制酒精的摄入、戒烟、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控制在6 g以内)。

药物治疗:降压治疗可以减少DM-HT患者的总病死率及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WHO/ISH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5 mm Hg。利用药物降压原则是控制血压并使患者长期治疗。问时应利用药物控制血糖。降压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参考有关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综合考虑和安排。一般先用一种降压药物,以后逐渐增加2~3种药物进行合用。利尿剂可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故要慎用,尽量选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可增加胰岛素的抵抗并掩盖和延长低血糖尽量选用小剂量或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ACEI及ARB为DM-HT降压的首选药物,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对于体位性低血压及卧位高血压的治疗,可选用ACEI和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危重患者可合用新β受体阻滞剂如美多心安、氨酰心安或吲哚类利尿剂吲达胺,这些药物不仅降压作用肯定,而且不易引起低血压。另外还可根据高血压最佳治疗(HOT)方案来选用降压药物[4]。

降糖药物: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双胍类降糖药物,此类药物还有减体质量的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用胰岛素加双胍类降糖药物或文迪雅可使体质量降低50%[5]。非肥胖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为主。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是难治性或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这就使DM-HT降压治疗时常需要比一般高血压患者使用较多的药物。根据顽固性高血压病例分析,继发性原因只占18%,胰岛素抵抗却占62%。在顽固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用降压药与二甲双胍联用,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1] 吴俊贵,华百寿,江平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分析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2):99-100.

[2] 关子安,孙茂欣.现代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07-409.

[3] 蒋玲,荣阳,荣根满.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25-26.

[4] 刘娟.高血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J] .中华内分泌杂志,2014, 30(1):12-13.

[5] 杨文英.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2(7):494-495.

R587.1;R544.1

B

1671-8194(2016)33-0067-02

猜你喜欢

空腹胰岛素血压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最怕啥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