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2-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性骨折医治缝线

佟 磊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佟 磊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76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行切开内固定医治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手术后功能活动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在两组医治后3、6与12个月Lysholm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均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85.02±15.63)分比对照组(65.37±13.05)分优(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能够缩短手术用时,促进骨折愈合,逐渐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前交叉韧带;关节镜;缝线套扎;效果

伴随经济与交通事业发展,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固定,但因其创伤大、固定不可靠及手术后较难康复等,使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伴随关节镜技术发展与完善,其广泛应用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治疗中,且效果显著[1-3]。本研究对于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已选定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76例患者分别行切开内固定与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效果予以回顾性地分析,现将详细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76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片查看确诊。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2,年龄18~53岁,平均(34.36±1.25)岁,骨折原因:5例运动伤,12例摔伤,15例交通伤;观察组男女比26:18,年龄18~54岁,平均(34.38±1.27)岁,骨折原因:8例运动伤,16例摔伤,20例交通伤;两组性别、年龄与骨折原因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者;②经手术前相关影像学查看胫骨棘骨折分型(Meyers-McKeever)Ⅱ或者Ⅲ型骨折者。

排除标准:①并发胫骨平台类骨折者;②并发外、内侧副韧带与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1.3 方法

1.3.1 两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患者取仰卧体位,行蛛网膜下麻醉,应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将患膝弯曲90°,通过前外侧进入,首先将患者关节腔内凝血块与积血清除,依照顺序对骨折撕脱情况予以观察,对前交叉韧带止点骨床与撕脱骨块瘢痕组织加以清理,并对骨折块进行初步复位,详细知晓复位位置和韧带张力状况,借助关节镜、隧道导向器与克氏针明确骨隧道具体位置,用2条5号缝线导进关节腔和穿越前交叉韧带,用细钢丝1根通过1端胫骨隧道入机体关节腔,用5号缝线将钢丝缝合位置套扎,对骨折块加以复位,术后缝合包扎。

对照组行切开内固定医治:患者体位摆放和麻醉方式选择均同观察组,采取传统切开骨折的复位方式,并借助钢丝或者空心螺钉。

1.3.2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手术后功能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按照膝关节评分系统(Lysholm)评判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肿胀、疼痛、不稳定与跛行等,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恢复越好[4]。参考美波士顿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判患者生活质量,取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状态3项指标,100分满分,得分与质量呈正比[5]。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注:和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例数(n)手术用时(min)功能活动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3266.70±15.4588.25±18.604.96±1.60观察组4450.20±13.29a65.20±14.50a3.20±0.02aaP-<0.05<0.05<0.05t-4.98926.07057.3143

表2 两组医治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

表2 两组医治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

注:组内和医治前比较,aP<0.05;组间同期比较,bP<0.05

组别例数(n)医治前医治后3个月后医治后6个月医治后12个月对照组3251.20±6.6063.39±10.28a70.48±13.36a75.52±14.66aaP--<0.05<0.05<0.05t--5.64477.31918.5571观察组4451.25±6.5874.40±15.40ab80.52±16.50ab81.60±11.80abaP--<0.05<0.05<0.05t--9.169510.929910.6084bP--<0.05<0.05<0.05 3.51202.83122.0016t--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注:和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例数(n)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对照组3264.45±9.4061.23±10.2866.55±12.2865.37±13.05观察组4476.58±10.56a79.42±12.75a75.68±13.20a85.02±15.63aaP-<0.05<0.05<0.05<0.05t-5.17436.64723.06475.7911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经医治,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医治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观察组医治后3、6与12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医治前和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经医治,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3。

3 讨 论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或者治疗不当将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与僵硬,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因此临床治疗此类骨折关键在于复位与固定,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为寻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有效临床治疗方法,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对行切开内固定医治对照组和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观察组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组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能够扩大手术视野,探查患者关节内结构损伤具体状况,减少对机体其他组织损伤,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加速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使手术时间与手术后功能活动时间缩短,促进骨折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手术后功能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且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表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可取得显著效果。医治前,受骨折肿胀、疼痛等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受损;对照组切开内固定手术创伤大,且功能恢复慢,此类方法无法全局观察患者机体膝关节损伤状况,难以同时修复软组织的损伤或者易出现半月板损伤漏诊现象,延缓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观察组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能够于直视下对患者膝关节韧带张力状况予以密切观察,且可对关节内其他损伤加以处理,为骨折块恢复创造良好环境,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治后3、6和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均较医治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医治后3个月评分较对照组高,医治后12个月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效果满意,有利于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结果和吴健文献研究结果[术后Lysholm评分(92.84±1.65)分]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验证的可行性,能够逐渐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可优化手术指标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医治后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优,表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受外部环境和样本例数等因素影响,有关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并发症发生情况,需临床深入研究进行验证补充并做合理改善。

综上所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借助关节镜行缝线套扎医治较传统切开内固定医治效果更佳,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手术用时、手术后功能活动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逐渐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李建军,余金胜,杜贵忠.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中早期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24):25-26.

[2] 周政,车桂文,张文聪.腓骨长肌重建治疗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可行性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7): 82-83.

[3] 李伟,杨丽娜,谢美明,等.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J].四川医学,2014,35(9):1150-1152.

[4] 朱明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 20(21):85-86.

[5] 徐小会,王桂新,贺文建,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短期疗效随访[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5): 594-599.

[6] 陈管雄,韦庆军,刘雷.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5):770-771.

R683;R686.5

B

1671-8194(2016)33-0020-02

猜你喜欢

性骨折医治缝线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有限元模型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及评估中的应用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