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字源探究下的低年级主题识字教学
2016-02-13王雪慧
王雪慧
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字源识字的优势,把教材中的识字内容统整起来,建立起系统的识字模块,开展识字主题教学。
从主题教学研究出发,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根据学习规律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设定学习主题,重新选编与整合课程内容,或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直接构建新的课程,把原先散落、孤立的知识内容整合成具有相同主题的“集成块”,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空间里,更大化地摄取知识,多角度地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一、以字源为主线,整合主题识字内容
汉字虽然数量庞大,但还是有源可寻的,可以从它们共同的字体形态中找出源头,探寻字义,达到学习掌握汉字的目的。如足字旁,“足”( )字的下部是一只脚趾朝上脚跟朝下的右脚,本义就是“脚”,由“足”字组成的字大都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又如“目” ( )字的形态是侧竖的一只眼睛,本义就是“眼睛”,在引申为动词“看”,所以凡是由“目”字组成的字大都与眼睛或眼睛的动作有关,如表示视线之直的“直”( ),表示可以保护身体,掩蔽眼睛的“盾”( ),表示视察、察看的“省”( )、表示睁大双眼注视尖锐的矛锋的“睽”( )字等。以字源为线,可以串联、整合多个字形不同,而字义相连的汉字,组成学习的整体,指导学生进行归类学习。
1. 按字源分类,重组识字内容
主题教学旨在把原先分布在教材字表各处的零散的识字内容集结起来,整合成具有相同主题的“集成块”。教师从字表中选取有相同字根的生字进行首次分类,通过字源探究,了解字根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的形义统一,做到观形明义,知义记形,提高识字效果。对于同一字根不同含义的情况,则进行二次分类,明晰相同字源的不同义项,让学生借助正确的字源知识,掌握生字。
如执教《有趣的耳旁》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阝”,再结合字源含义区分“左耳旁”和“右耳旁”:左耳旁原为“阜”,本义指阶梯或土山,右耳旁原为“邑”,指城镇或地名。由此,师生合作,整理出教材和生活中含有耳旁的常用字,结合字源知识,认识了“阴、阵、阿(ē)、郊、都”等字。学生在区分和辨析耳旁不同含义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类识记生字,这种意义记忆比纯粹的笔画记忆更加牢固。
2. 细化字源类别,拓展识字内容
字源在发展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但其本质意义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同的形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或其本身的意义是一致的。因此,在明确汉字这一特点的情况下,把有本质意义关联而又形态不同的字整合起来,重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辨析,学习和掌握生字,并以点带面,由个及类,拓展认字。
如表示“手”的字形很多,有“手”“扌”“爫”“又”“ ”等,因此,以“神奇多变的手”为题,开展主题识字教学,让学生认识 “拳、拿、攀、扫、打、拍、爱、舀、采、取、驭、叔、拜、看”等字。借助字源知识,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从视觉、听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接受字形字义的的信息,提高识字效果。
二、以生活为载体,开发识字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他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去,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濡目染的到身心兼顾的,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以生活为载体,开发识字主题,是真正的活的教育。
1. 生活化主题
主题识字教学是实现课程主题意义构建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生学习的“情景”来自生活,生活中各种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学生拓展了识字的天地,生活是学生学习识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生周边的学习资源,构建识字主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必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什么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主题呢?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事例,耳闻目濡的文化习惯,亲身经历的活动游戏都是学生喜欢和熟悉的主题。结合生活“情景”,研究开发的“衣食住行”系列主题——《有趣的衣服》介绍了衣服的构造与用材,《“六一”美食会》介绍了不同面食的制作过程,《我们的广府文化》介绍了广州的楼房特色,《快乐的端午节》介绍了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以上学习主题分别指导学生学习了“衤”“纟”“饣”“广”“舟”的字源知识及含有以上部首的字,为学生所喜爱。
主题教学中,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对识字的内容生萌发亲切感,熟悉感,唤起他们的生活回忆,同时利用生活经验识字,减轻了识字难度,提高了识字效率。
2. 实践性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主题识字教学根据“多认少写”的原则,结合主题内容,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训练形式,以提高生字的重现率,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与识别,并且用实践训练的方式测评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反复巩固字形,明了字义,深化学习效果。如《“六一”美食会》设计点餐游戏,用根据顾客要求完成餐单的形式,检测对含有“饣”的生字的掌握;《有趣的衣服》开展“我是服装设计师”游戏,用辨认衣服款式和裁改衣服的形式,检测对含有“衤”的生字的理解。
主题识字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与富有生活气息的各种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识字,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还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设计了看图猜字、诵读识字儿歌,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的实践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实践语言,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字源探究下的低年级主题识字教学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以学导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字源为主线,串联学习内容,让学生借助字源探究明字义,记字形,字源识字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工具,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基于字源探究下的低年级主题识字教学更显魅力。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