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思政课创新教学的着力点探析*
2016-02-13丁利强张志民
丁利强,张志民
(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生本理念下思政课创新教学的着力点探析*
丁利强,张志民
(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以生为本的思政课创新教学“形散而神不散”,集“教、学、研”合三为一,辩证统一教材内在逻辑性和教学整体性要求,隐性的间接思想引领与显性的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相辅相成.为此,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对思政课创新教学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编辑关联性教学专题、结合党史国情背景凸显党理论创新的时代价值、多角度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及层次、追踪国内外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等,旨在深度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真正发挥思政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生本理念;思政课;创新教学;着力点
生本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科背景知识,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尊严.马克思曾说:“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1].当前,在常规的思政课教学中,把学生视为探究式自主学习的主体角色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照本宣科的理论灌输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求知热情,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单方面刻板的理论讲解犹如教材内容复读的“传声筒”,师生之间缺乏主动的思想交流.邓小平提出:学马列要管用.“学以致用”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论证现实问题,选取学生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创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2].众所周知,思政课教学涵盖政治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领域相当宽泛,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这其中包括从培养学生的具体行为举止习惯细节规范入手,逐步过渡到价值观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分析,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1 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编辑关联性教学专题
思政课专题教学的优势体现在教材内容整体性与教学体系个性化有机统一,以教学大纲为本,既不过分依赖教材也不偏离教学目标,巧妙地把静态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动态的教学体系,强调教学知识点整合度和拓展面的“专、精、深”,凸显理论说教语境向学生生活体验环境迁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认知能力.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现实利益诉求和切身价值愿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恰当取舍或深入挖掘,不必面面俱到地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以教材理论学习和社会公益实践为抓手,推动学生全员深度参与,发挥学生思辩总结的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在思政课的专题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架构基础上,精心做好系列教学专题之间的有效衔接,而关键是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客观生活实际,梳理整合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并敢于打破常规教学中教材的章节顺序,具体化、通俗化抽象的理论知识,采用启发式、辩论式、观看影视资料等多种特色教学方式,包括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移动”教学场所,增加学生深入探讨理论知识及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新鲜感,使教学资源和学生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务实延伸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提前指定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经典视频影片,并撰写读书心得或观看感受;课堂上学生把制作的PPT成果作品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最后由学生民主评选出优胜者.
思政课教材编写的通识性教育导向,加之有限的教学课时等因素制约了理论阐述的彻底性,同时教材内容编写的滞后性也使得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补充,但这恰恰是发挥专题教学的独特优势之处,教师可以随时依据社会发展实际更新专题讲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基本问题,纠正学生模糊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偏差.当前思政课的四门必修课程之间,甚至同一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前后多处重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教学本不应简单机械地重复教材内容,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学缺乏吸引力,当然也不能脱离教学大纲,需要把握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师启发式和学生讨论式相互促进,注重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度参与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基于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允许范围内,尽可能丰富主题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思政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把思政课四门必修课程的相关联内容整合成教学专题,并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优化组合理论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甚至把教材部分章节设计的专题教学任务交给学生民主讨论,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知识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其中包括:指导学生阅读马列经典原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广泛收集教学资料,制作主题发言的ppt课件,旨在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敢于创新思维,也在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结合党史国情背景凸显党理论创新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就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3].习近平说:重温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史,心中会增添很多正能量[4].中共党史丰厚的历史经验对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许多有益的智慧启迪.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始终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决中国现实社会问题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历史上曾经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党的正确理论指导下逐步复苏、发展、壮大,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等几次巨大社会变革,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分配日益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来愈复杂,然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能否站稳脚跟,与我国青年对本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密切相关,为此党的十八大重申: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5].思政课需要紧密结合国情教育,通过生动鲜活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推动学生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教育等理论进行探究式学习,增添理论讲解的形象生动性,帮助学生历史地看待当今的社会矛盾,在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性中凝练客观的历史结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发展中国.尤其对于当代青年身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却没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祖国艰难前行过程,今昔对比才能鲜明显示党适时理论创新的可贵之处.
习近平指出:要把党史国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思政课教材的理论“概述”份量远多于其背景“史料”阐述.常言道:摆事实、讲道理.结合党史国情的客观背景,重温党多次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把处于危难之中的中国引上正确发展轨道的历史,了解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崭新的生活希望的重要史实,显著昭示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也油然加深了学生对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深刻领会,极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习近平特别强调:党史是一部丰富的生动教材,真实呈现了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辉煌奋斗历程[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危难时期,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的成立及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纵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探索中出现了失误挫折,但留下的深刻经验教训总结则成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先导;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祖国各行各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稳健提高,党积极致力于全方位普遍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3 多角度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及层次
党中央和教育部明确提出:政治理论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服务社会.在实践教学“生活化”的隐性教育导向下,通过大量的课内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服务、勤工俭学锻炼、科研创新活动以及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学生调研家乡名人或典型企业、访谈改革示范基地或成功企业厂家、参观地方特色文化场所等,培养学生朴素真挚的惜民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直观感知“理论对实践的应用性指导”作用.当然,课外实践教学仅凭思政课教师孤军奋战难度很大,需要学校的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协同汇聚教育合力,通过政策宣讲、校园文化建设、发布微信、QQ信息公告、推动校园社团活动等逐步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全员广泛、深度融入实践养成教育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校内社团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思政课的固定教学课时数量的限制.同时定期邀请社会各行业的楷模走进校园作现场报告,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人生经验交流,“引进来”当地优秀文化与实践教学“走出去”相互补充,创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构建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维一体”的长效教育引导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亲身获得的体验能够成为精神财富.思政课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体,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以生为本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思想顿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觉深化了理论认知水平.西方教育家杜威曾提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他认为抽象的道德说教无异于在地面上教学生游泳,主张把学校设置成社会环境,使学生身处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我国思政课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由于受到课时、经费和场地等因素制约,以及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庞大,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少数学生骨干代表参加的社会活动.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特色,创设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情境环境,学生在切身实践中充分体验思考,学有所获进而才能学以致用.然而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机制缺乏制度保障,实施计划、活动形式、实践内容和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不少“放羊式”的实践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严重偏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其中也不乏部分同学对实践教学分配任务浑水摸鱼、敷衍了事.创新思政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和学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规范化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前、中、后等环节加强监督指导,考核秉承“过程与结果相互参照”“动态观察结合静态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测相统一”.统筹设计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制度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积极改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立足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功能不同的长效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实践团队,集中在寒暑假开展团队实践活动,返校后汇报实践业绩,并且力争进一步完成成果转化,使学生拥有更多学习机会获得间接的人生感悟体验,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
4 追踪国内外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思政课教材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领域,其中既涵盖现实的社会问题,又蕴含深厚的历史背景,显然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一言堂”或“满堂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且思政课教学的时空跨度大,一成不变的教材讲解枯燥抽象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需要带动学生及时追踪国内国际最新信息对教材内容理性延伸,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社会问题的求知欲.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教师授课常常采用典型商业案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阔,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往往具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有时甚至容易走极端,这恰说明需要发挥思政课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价值导向作用,从理论层面帮助学生解答人生的疑虑困惑.教师结合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旗帜鲜明站在风口浪尖上讲真话,允许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和讨论时事热点,同时在班级定期开展学生政治素质测试等活动以便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大力倡导学生为和谐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动手动脑主动献计献策.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公信力,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义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理念所在.由于历史及现实等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思政课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部分所占比重过大,而学生真正能够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机会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把国内外时事热点与思政课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感兴趣的时政热点问题搜集相关材料,并编辑成课件进行课堂展示,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引领下提高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时事新闻,放手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概述性播报及简短点评,调动了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和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政治视野,学生在尝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诚然,教师可以把搜集的时政热点典型新闻事件作为教学依托,逐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视角设计成学生探究式学习主题,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快速反应驾驭课堂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勿容置疑的是,运用时事新闻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并通过新兴媒体“微博”“微信”等“微理论”思政教育的传播路径,较好地实现了网络教育平台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丁利强.以行为重:在社会责任意识中“敢于担当”[J].学术论坛,2015(05).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R].
[5]丁利强.民本理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渗透”路径探析[J].学术论坛,2016(04).
[6]张静如.把党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N].人民日报,2013-09 -15.
(责任编辑:吕增艳)
G807
:A
1008-7974(2016)06-0120-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12.036
2016-06-1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舆论宣传'以民为本'价值取向与多维联动引导舆情机制研究”(SK2014A307);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民本理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维融合'传播机制研究”(2016CX052);蚌埠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教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性化'舆论宣传教育价值取向研究”(bbxyszjsxm2013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财富伦理观教育价值考量与路径诉求”(15YJA710036)
丁利强,女,安徽阜阳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