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及其文献特色探析

2016-02-13李博群陈婷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国

李博群,陈婷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及其文献特色探析

李博群,陈婷*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摘要:笔者对2002-2016年78篇民国中医药期刊的研究论文以及12部与民国中医药期刊相关的著作进行内容分析并归类,发现目前研究论文主要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期刊和某一主题进行论述。著作大致可分为2种:一种是以期刊为单独研究对象,另一种是在综合性医著中有涉及到期刊的相关研究内容。笔者认为目前对于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全面深入,如地区性期刊研究可扩大并深入;期刊研究角度可以多元化、深入化;期刊内容研究可以多为当代中医临床做出指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国;中医药期刊;中医药文献

【引文格式】李博群,陈婷.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及其文献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3):49-52.

第一作者:李博群,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E-maiI: 494316577@qq.com

E-maiI: xinyi_Iu@163.com

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在中医文献中是一种有别于以往的特殊的载体形式。之所以说有别以往,大致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大批量印书成为可能[1];其次,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现代医学对中医学带来了巨大冲击,现代医学理论伴随着西医期刊的发行在中国传播开来,其科学化的主张使中医的地位与生存受到威胁。

“为了维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相继创办了一些刊物”[2]。因此,在医疗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历史转型期,民国中医药期刊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3],那些深邃的刊名寓意、犀利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彰显着与现代期刊的不同[4]。“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不仅承载着近代中医的珍贵文献资料,全面反映了中医行业为生存、发展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客观地显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医界的真实面目,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象”[5]1。本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及其文献特色,为研究民国中医药期刊工作提供参考。

1 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学术研究论文

笔者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中以“民国、中医药期刊”为主要检索词,时间范围为2002-2016年,共检出论文286篇。根据文题和主要内容筛选后得到研究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相关论文78篇,对这些论文进行分类整理。其中9篇以地区为切入点,34篇以某一期刊为切入点,35篇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

1.1以地区为切入点研究分析

民国建立初期,中医药期刊多出现在经济、文化、医药学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带,随着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西南地区转移,该地区的中医药期刊逐渐增多[6]。其中上海出版的刊物最多(89种),其次为浙江(28种)、江苏(19种)、北京(10种)、广东(8种)[7]。有9篇论文对上海、广东、山西、福建、浙江地区的民国中医药期刊进行综合性论述,而当中尤以上海对于民国中医药期刊的保存与研究较为完善。如周波等[8]对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进行搜集整理,认为这类期刊保存完整性参差不齐,内容丰富,作者多为名医,馆藏地较多,出版发行有特点,不便查阅,研究滞后等。萧惠英等[9]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的上海地区民国中医药期刊进行整理分析,介绍各杂志的创刊背景、宗旨、栏目设置等,阐述上海地区民国中医药期刊的价值。赖文等[3,10]对广州现存民国时期由广东出版的中医药期刊进行稿件来源、稿件类型和首发论文等统计,分析史料内容,阐述其史学价值。除此之外,杨继红[11]论述了山西地区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刘德荣[12]介绍了民国时期福州地区早期的中医杂志《现代医药》《医铎》,并指出这2种期刊在民国时期为维护中医学、宣传中医药知识和促进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周军[13]论述了民国时期浙江地区的中医药期刊以完全复制性建构和融合性建构的传播策略,对中医知识体系的传承和中医社会地位的维护和巩固起到一定作用。

1.2以某一期刊为切入点研究分析

34篇论文对特定期刊的研究主要从其内容和特点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研究。如付书文等[14]论述了《三三医报》创办经过、办刊宗旨、栏目内容,分析了作者构成,认为该刊内容丰富,为研究民国时期中医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陈婷等[15]阐述了《通俗医事月刊》办刊宗旨和栏目分类,并总结出该刊具有通俗易懂、关注时疫流行等特点。张云等[16]介绍了《医潮》的创刊背景、主要内容和特色,并阐述了该刊在民国时期中西医之争及公共卫生医疗事业史方面的史料价值。纪征瀚等[17]以《光华医药杂志》的“女医专号”、《国医砥柱杂志》的“中国女医”版块和独立期刊《中国女医》为例,探讨了民国时期女医创办期刊之路,并提出受众定位错误是其失败原因。

1.3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研究分析

共有35篇论文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这些论文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以中医理论或临床学科内容为主题来论述,另一类研究主题并不涉及中医理论和临床内容,主要论述期刊中的广告经营以及中医药期刊的研究价值等。第一类中共有10篇论文对民国中医药期刊中所涉及的男性病、妇科病、麻疹、温病类疾病的治疗及中医诊法、针灸进行研究分析,如段逸山等[18]对《中医世界》上温病类论文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民国时期温病的致病特点并列举医案。许吉等[19]对《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所收录的有关汗法的论文进行汇总,探讨民国时期的汗法研究状况。胡菲等[20]在整理民国中医药期刊中麻疹相关论文的基础上,论述了民国时期医家对麻疹的病期、疹色、疹形和神情的论治,并列举医案。

第二类中共有25篇论文以广告经营、教育、中医药发展及民国期刊研究价值等为主题对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内容进行论述分析。如宋海坡等[21]以民国中医药期刊中药相关论文为切入点,探讨我国近代中医药品牌的形成。胡蓉等[22]对《中医世界》《中医指导录》中刊载的中医在海外发展动态进行整理研究,补充了近代中外医药学交流史。段逸山[23]对沈伟东的著作《中医往事——民国中医期刊研究》进行评论,并阐述了近代中医药期刊具有展示中医废存的交锋场面、开创中医学校教育、提供防治疫病的理论与经验的学术价值。沈伟东[24-25]对秦伯未参与主持编辑工作和撰稿的民国中医药期刊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了秦伯未的办刊特色、对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的推动以及中医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2 民国中医药期刊相关著作

目前以民国中医药期刊为主题的著作有12部,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以期刊为单独研究对象,另一种是综合性医著中涉及期刊相关研究内容。

第一种如段逸山主编的《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对目前保留下来的清末至1949年间创刊的48种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期刊进行影印,为研究民国中医文献的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5]17-18。由于民国时期造纸技术处于过渡时期,工业技术落后,纸张酸性强,加之现今期刊保存力度不够,期刊文献的保存势在必行[26]。王咪咪主编的《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收入了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7]。此外,沈伟东《医界春秋(1926-1937)——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28]和《中医往事——民国中医药期刊研究》[29]以对期刊的研究分析,生动地揭示了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的特点与价值以及该时期中医行业的发展面貌。

第二种如邓铁涛和程之范主编的《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简述了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创办背景与发展,并以“融汇中西医药、阐发中医学理论、宣传维护中医药学、宣传中医药科学化”等宗旨为划分依据对期刊进行分类汇总[30]。此外,《百年北京中医》[31]、《福建医学史略》[32]、《岭南医学史(中)》[33]、《民国时期浙江医药史》[34]和《杭州医药史》[35]对本地区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进行了简要论述。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地区性期刊研究可以扩大并深入研究

目前《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cowork. cintcm.com/engine/search)所收录的67 737篇期刊文献涉及18个地区[7],但仅有上海、广东、福建、山西、浙江对本地区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地区特点研究有待深入。而北京等其他中医发展良好的地区缺乏本地区民国中医药期刊的综合研究。

3.2期刊研究角度可多元化、深入化

目前民国中医药期刊的研究角度尚待挖掘,对期刊中所涉及的中医学科内容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例如民国中医药期刊中刊载的很多医案医话,不仅在中医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体现了中医诊疗思路[36],尤其是很多中医名家所撰写的医案医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有很大帮助。但目前的研究仅局限在列举医案,并没有深入分析,这一空白需要填补。此外,很多医家选择在中医药期刊里连载自己的医著,这些医著也有待整理出版。

3.3期刊内容研究可以多为当代中医临床提出借鉴

对民国中医药期刊的研究不仅要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医特色,在分析阐述其史学价值时更要让其服务于当今的中医学科研究,例如当今社会仍面临着传染病的威胁。民国时期,为了应对疫病横行,中医期刊中所刊载了很多有关疫病的研究论文,为我们应对当代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

4 结语

民国时期的中医处在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特殊时期,中医药期刊是这一特殊时期记忆的载体[37],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国中医药期刊作为“新善本”,其价值意义不亚于珍善本古籍[38]。研究民国中医药期刊不仅可以了解认识到那个时期中医药发展历程,更为我们当今的中医药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参考文献

[1] 万芳,侯酉娟,钟赣生.民国时期中医文献特点探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882-1884.

[2] 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5.

[3] 赖文,范晓艳,李永宸.民国中医期刊的史学与文献价值——广州现存广东期刊调查[J].中医文献杂志,2007(2):6-8.

[4] 段逸山.民国(1911-1949)中医期刊有关中医废存之争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57-1462.

[5] 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期刊汇编总目提要[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6] 郭妍.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J].黑龙江史志,2015(5):6-13.

[7] 施毅.清末至1949年中医药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11):56-58.

[8] 周波,梁爽.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特点评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5):86-88.

[9] 萧惠英,王宪英,施敏捷,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上海地区民国时期中医期刊之整理[J].中医药文化,2007(5):38-41.

[10] 赖文,范晓艳,李永宸.民国中医期刊的史学与文献价值(续完)——广州现存广东期刊调查[J].中医文献杂志,2007(3):18-20.

[11] 杨继红.民国时期山西地区的中医药期刊[J].山西中医,2008,24(4):40-41.

[12] 刘德荣.福州地区早期的中医杂志[J].中华医史杂志,2002,32(4): 227-229.

[13] 周军.复制与融合:近代浙江中医药报刊的知识建构和传播[J].中医药文化,2015(6):36-41.

[14] 付书文,牛亚华.《三三医报》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5):54-58.

[15] 陈婷,胡成湘.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通俗医事月刊》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2015,45(3):179-180.

[16] 张云,曾莉,李文林.民国时期医学期刊《医潮》的内容分析及史料价值[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2):72-74.

[17] 纪征瀚,严季澜,祖娜.民国时期女医创办中医药期刊之路[J].中华医史杂志,2014,44(2):90-96.

[18] 段逸山,邴守兰.《中医世界》所载温病特点浅议[J].国医论坛,2011,26(2):49-51.

[19] 许吉,施毅,邓宏勇,等.基于《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的汗法计量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1): 27-29.

[20] 胡菲,张玉萍.民国勘利中有关麻疹病的治疗概况[J].中医文献杂志,2011(3):22-24.

[21] 宋海坡,任宏丽,段逸山.基于民国中医药期刊的近代中医药品牌形成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7):499-502.

[22] 胡蓉,杨艳卓,陈丽云.从《中医世界》和《中医指导录》看近代中医药的海外影响[J].中医药文化,2014(6):33-36.

[23] 段逸山.既映当世 又裨来兹——近代中医药期刊学术价值论,兼评沈伟东新著[J].中医药文化,2013(1):43-46.

[24] 沈伟东.秦伯未与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J].中医药文化,2009(2):44-46.

[25] 沈伟东.秦伯未的中医药期刊办刊特色探究[J].中国编辑,2008(4):79-82.

[26] 刘小兵.有关民国中医药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11):60.

[27] 王咪咪.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28] 沈伟东.医界春秋(1926-1937)——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9] 沈伟东.中医往事——民国中医期刊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0] 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0-254.

[31] 谢阳谷.百年北京中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68-298.

[32] 刘德荣.福建医学史略[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73-281.

[33] 刘小斌,郑洪.岭南医学史(中)[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 739-759.

[34] 朱德明.民国时期浙江医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8-101.

[35] 朱德明.杭州医药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80-183.

[36] 李园白,崔蒙,杨阳,等.医案特殊性价值的调研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2,31(2):132-133.

[37] 孟祥凤.民国文献保护方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38] 阮素雯.论民国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档案,2011(3):27-29.

(修回日期:2016-04-05;编辑:季巍巍)

Analysis on TCM Journals and the Literature Features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LI Bo-qun, CHEN T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78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TCM journals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from 2002 to 2016 and 12 works related to the TCM journals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It was found that present research papers targeted certain regions, certain journals or certain topics. Wor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set journals as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subject; the other one covered related research in comprehensive medical works. 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present research on TCM journals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should be deepened. For example, research on regional journals can be extended and deepened; research perspectives can be diversified and through; journal contents can be guidance for TCM clinic and provide relative references.

Key words:Republic of China; TCM journal; TCM literature

中图分类号:R2-09;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3-0049-04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6.03.013

基金项目:2014年度首都中医药研究专项(14ZY06)

*通讯作者:陈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

收稿日期:(2016-03-29)

猜你喜欢

民国
民国八卦 小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