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6-02-13郝忠杰靳学斌
郝忠杰,靳学斌
(1.莘县县委办公室,山东聊城 252400;2.莘县张鲁回族镇政府,山东聊城 252417)
关于“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郝忠杰1,靳学斌2
(1.莘县县委办公室,山东聊城252400;2.莘县张鲁回族镇政府,山东聊城252417)
“中国蔬菜第一县”——山东省莘县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立足本地优势和条件,推进精致农业发展,突出瓜、菜、菌种植,着力农业经营组织化、生产过程精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莘县;精致农业;做法;成效;启示
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行政上隶属于聊城市,辖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0个城市社区、1116个行政村,有104万人口,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29万亩,是聊城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也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莘县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并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蔬菜第一县”等荣誉称号。近期,我们就莘县发展精致农业进行专题调研,初步形成如下报告。
一、发展精致农业的起始原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转移工作重点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工作任务,这实际上是给农村工作念了“松箍咒”。1979年农历正月初五,莘县召开了1000多人参加的“四干会”,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工作重点转移;二是放宽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会后,印发了《关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具体意见》,其中最突出的内容是“普遍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一年干下来,责任制初显威力,全县粮棉产量、农副业总收入、社员分配和口粮都比历史最高年份有了大幅度增长。1980年,全县的责任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1981年,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大队已接近90%。1982年初,全县农村全部实行家庭大包干生产责任制。1984年,县委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人口劳力变化较大、地块过于零碎的进行适当调整,完善责任制形式,稳定人心,调动了农民培养地力、着眼农业生产长远发展的积极性。
莘县在大张旗鼓推行责任制的同时,着力抓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并提出了“一年站稳脚,二年直起腰,三年大步跑”的口号,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1982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苏毅然亲自为莘县颁发“发展棉花生产,做出优异成绩”锦旗;1984年,全县植棉面积为79.26万亩,单产为72.25公斤,总产为116.05万担,贡献皮棉107.8万担,居全国前列,创历史之最。“大包干”责任制的成功推行和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形势的连年大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1985年,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全县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口粮田、责任田和宅基地“三田”承包责任制,一部分村和队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加之科学种田深入人心,劳力和技术优势得到发挥。1986年之后的几年,随着棉花市场的变化和棉花病虫害的加重,促使农民不再单一走种粮种棉的路子,农村涌现出大批以种植棉花、粮食、油料、蔬菜、果树为主的种植专业户和牛羊猪鸡等养殖专业户。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于1989年,恢复了多种经营办公室。1991年3月,印发了《关于1991年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工作意见》,明确了走多种经营的发展路子,并在当时的聊城地区率先引进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为莘县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精致农业打下了基础。随着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农民向土地要效益的愿望更加迫切,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相继引进了大棚西瓜、大棚香瓜生产和大棚蘑菇生产,开始走上了发展精致农业的路子。
二、发展精致农业的条件和优势
(一)历史基础较好
莘县瓜、菜、菌产业具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莘县利用自身发展蔬菜种植的自然优势,改变传统单一的粮棉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打开一条新路子。1991年,在当时的聊城地区第一个引进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多次举办棚菜生产培训班,聘请省内大棚蔬菜生产专家讲课。1993年,引进大拱棚西瓜种植技术。1994年,引进香瓜种植技术。1995年,引进双孢菇生产技术。1996年,引进香菇生产技术。同年4月,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香瓜节。进入21世纪后,莘县以瓜、菜、菌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入快车道。2001年,蔬菜面积达到3.4万公顷,总产为135万吨,产值为13.6亿元。大棚总数达到15万座,大中小拱棚占地0.67万公顷,双孢菇面积为230万平方米,草菇面积为70万平方米。2010年,全县形成了香瓜、食用菌、西瓜、韭菜、圆葱、大蒜等一批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2011年以来,按照“南部乡镇抓突破、北部乡镇抓提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瓜、菜、菌产业成为莘县农业的主导产业,瓜、菜、菌产值占地方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常年瓜菜播种面积达100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为700万平方米,瓜、菜、菌年产为500万吨;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3家。这些都为发展精致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气候、水土条件优越
农业是以气候、土地等要素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精致农业离不开气候、土地等保障。莘县地处山东西部,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质良好。全县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3.1℃,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年平均降水量578.4mm,全年降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期内,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土壤耕层PH值酸碱适中,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莘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两大水系,濒临黄河,地下水充足,水利条件十分优越。莘县土地总面积为2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40万亩,是聊城市面积最大的县。有利的气候条件、水和土地资源,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也适宜搞规模化、精细化农业。
(三)有一批农民专家队伍
发展精致农业必须有一支经验丰富、熟悉本地农业生产的专家队伍和农民技术人员队伍。莘县在20多年的发展瓜、菜、菌生产中,培养和锻造了一大批懂经营、会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像河店、燕店、魏庄等乡镇的农村,很多农户每家种植3—4个大棚,年收入近10万元。他们本身就是种植大户,精通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等技术,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发展前景,是搞农业精深加工的行家里手。比如,全省劳动模范—莘县燕店镇东孙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俊国,利用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经验,除了在本地建设瓜菜种植基地、领创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外,在河北邯郸、河南濮阳、安徽淮南等地还建设了瓜菜种植基地3000余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发展定位特色鲜明
莘县突出的优势就是农业。因此,莘县始终把发展精致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找准发展定位。一是主打绿色生态,以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基础,发展瓜、菜、菌产业。二是实行差异化发展,区别寿光市“飞地模式”,发展“贴地模式”,即推进贴近本地、贴近产业、贴近农民的瓜、菜、菌产业发展,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莘县产的,放心吃吧”口碑。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全力推动瓜、菜、菌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由蔬菜大县到蔬菜强县的转变。四是努力形成“全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莘县”的格局,力争打造全国瓜、菜、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发展精致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改变传统分散经营方式,实行经营组织化
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和市场意识差,标准化生产不易推行,市场运销环节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长期存在这些问题和差距,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特色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为此,莘县不断探索经营组织化的路子,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精致农业发展。
一是狠抓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莘县大力推进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中北部乡镇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南部乡镇重点发展设施食用菌和露地菜,在县境内马颊河以西地区重点发展林果和林间食用菌栽培。目前,“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全县冬暖式大棚总数达到26万座,弓棚为19万亩。占地2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85处、标准化养殖小区50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9处、市级17处。在全县形成了以燕店、河店、魏庄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香瓜生产基地;以董杜庄、俎店、妹冢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西瓜生产基地;以大王寨、张鲁、王奉等乡镇为主的5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以莘亭、朝城、古城等乡镇为主的4万亩大蒜、圆葱、香菜等露地菜生产基地;以十八里铺、河店、燕店、魏庄等乡镇为主的大棚菜生产基地;以张寨镇为主的韭菜生产基地;以朝城、徐庄、王庄集等乡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二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莘县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搞好帮包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上了共发果蔬加工、大山合菌物、奥瑞蕈菌等一批拉动力强的农业龙头项目,先后引进了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中盛光伏食用菌、大山合菌业、中节能光伏油用牡丹等一批农业高端项目。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2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30多亿元,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35家。
三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莘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发展特色种养基地和订单合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动员一部分科技带头户、种养大户和运销联合体、经济人或村委干部,领办、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今年确定了20家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 1328家,其中齐心蔬菜等30家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社。
四是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全县占地50亩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22处,年交易额30余亿元。其中,十八里铺、燕店、魏庄、张寨、河店等镇的瓜菜交易市场,设置无公害专营区,配备无公害检测设备,年交易量均在亿斤以上。全县专业从事瓜、菜、菌运输的大型车辆达到1200余辆,专业运销大户、经济人达到5000余人。大力推行农资直供直销,依托邮政三农配送中心、县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等大型农资配送中心,在县城区设立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直供中心,在全县24个镇(街道)设立专营店72个,在980个村庄设立了直供点,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农资配送能力和水平。
(二)严格生产环节管理,实行生产精细化
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环节,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做细做精源头防控,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品种,加快创新种养模式,切实促进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一是严格制定生产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莘县注重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按照“全面、可行、简便”的原则,科学编制《莘县农业生产规范》、《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等40多项生产标准,并印发简明操作手册、明白纸等30万份,发到每个种养户手中,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
二是强化基地生产管理,精细化运作。莘县在生产基地坚持“十有、五统一”,实行标准化生产。“十有”,即有龙头带动、有技术负责人、有管理制度、有技术操作规程标准、有生产记录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及用药记录、有产品品牌和包装标识、有速测设备并开展自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有电脑并能上网、有标志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化学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基地产品认证、统一产品销售。在生产过程中,推广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使用等技术。县域内所有基地建立了生产记录、质量承诺书、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自检制度,按照规定检测数量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
三是采取先进技术,创新生产模式。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项目,启动了荷兰式智能温室建设,实现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光照、气压的自动化控制。其中的鸟巢式温室采用台湾先进的气雾培技术,实现蔬菜立体化、无土化栽培,有效缩短蔬菜生长周期,叶菜类仅30天。中盛光伏农业项目是聊城市重点项目,占地800亩,总投资为2.9亿元,在地面建设高标准钢架式食用菌大棚,在棚内进行食用菌种植,棚顶上架设光伏板,是蘑菇大棚种植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既是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施精准脱贫的农业项目,又是国家扶持的节能环保项目。在食用菌生产中,莘县独创杏鲍菇定位出菇法,引进双孢菇层架式栽培技术,推广草菇——秋延黄瓜——早春芸豆、秋延辣椒——早春西瓜间作豆角等“三种三收”模式、草菇——双孢菇、秋延西红柿——早春香瓜等轮作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产品品质,被授予“国家食用菌技术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荣誉称号;成功摸索了“西瓜+豆角+延秋瓜菜+冬菠菜”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年四种四收,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亩均纯收益达3万余元。
(三)注重“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始终坚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构建了“政府负总责、镇街有机构、监管到村社、经费有保障、检测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创建基础。莘县成立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县政府与各镇街及相关部门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各镇(街道)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各村配备了1-2名农产品质量村级监管员,全县共配备村级监管员1235人。监管经费及村级监管员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莘县现有农产品生产基地、涉农企业、农资经营店1500余家。县政府针对这些生产经营主体,出台了《莘县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管理办法》,县政府、相关部门与经营主体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全面实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名单在《莘县农业信息网》上公布。
三是强化质量检测,建立可追溯体系。莘县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15个瓜菜主产镇街建立了检测站,在5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64处标准化生产基地、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速测室,配备流动检测车2辆。目前,全县实行基地自检、市场抽检、县级检测监管相结合,年抽检样品能力达到2万余个,形成了批批有检测、次次有记录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可追溯平台,消费者可通过登陆莘县平台管理系统、扫描标签二维码、拨打电话查询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四是强化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莘县制定了《莘县农药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建立了《莘县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规范投入品经营行为,建立和落实了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制度。凡是进入莘县的农药,必须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目前,已有115家农药生产企业和1000余种农药产品获得备案资格,企业和产品名录都在《莘县农业执法网》上进行了公示。对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行为严打整治,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等重点环节开展综合执法检查,保证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规范科学使用。
四、发展精致农业的主要成效
(一)打响了莘县蔬菜品牌
莘县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精致农业,有效提升瓜、菜、菌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莘县蔬菜”集体商标获得广泛认可。全县“三品”认证品牌达到123个、认证面积为45万亩,有山东省著名商标12个。近年来,加大了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在北京举办了大型推介会,连续10年举办农超对接活动,连续举行了五届瓜菜节、五届冀鲁豫西瓜节,使莘县农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同时,还制订了《莘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大力推广使用印有莘县标识的包装物销售农产品。目前,莘县蔬菜年交易额为50亿元,是北京市确定的保障首都果蔬供应的重要基地,占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份额的1/6。新发地市场专门为莘县划定了专卖区,并提供了100部京牌运输车辆。莘县蔬菜产品畅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80多个大型超市,并出口到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二)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莘县在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成效十分明显。例如,十八里铺镇苏堂村,该村809口人就建有冬暖式大棚500多座,种植长豆角、西葫芦等无公害蔬菜,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富则思变,2012年,该村启动旧村改造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拆旧建新,节约土地156亩,建成二层别墅式楼房176户、多层楼房40户、老年公寓60户,同时便民服务中心、健身广场一应俱全。2016年,该村又对保留的传统院落进行修缮,搞农家游;将复垦节约的土地种植冬枣、葡萄、草莓、西红柿等果蔬作物,发展生态采摘游。莘县像苏堂村这样通过发展蔬菜产业,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的村庄颇多,每个镇街都有典型,每个发展瓜、菜、菌种植的村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促进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
莘县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作发展等形式,成为精致农业发展的“洼地”,形成了农业科技园区聚集效应,促进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鲁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占地1500亩,拥有现代连栋温室2万余平方米和日光温室105座、全钢架拱棚120亩。该示范园,年产优质绿色瓜菜3000余吨,年繁育优质种苗1000万多株,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100余个,试验示范新技术60余项,成为鲁西地区重要的瓜、菜、菌示范推广基地。莘县现代农业科技馆,面积700平方米,分为序厅、农业发展历程和成果、未来前沿农业畅想、虚拟农场体验、青少年农业知识科普和尾声六大部分,已经成为聊城市及周边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场所。莘县绿洋果蔬精品采摘园,采取雾培、水培、管式、箱式、袋式等无土生态栽培方式,生产蔬菜、草莓、香瓜、甜瓜、西红柿等农产品,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群众前来游园采摘。近年来,随着农业招商力度的加大,聊城当代集团建设的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青岛昌盛日电公司建设的中盛光伏食用菌产业园、上海大山合菌业建设的大山合菌物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农业高端项目相继落户莘县。2015年,中荷国际健康生态城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晋升为“国家队”,成为聊城市第一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四)促进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莘县立足“山东红色文化第一县”和“中国蔬菜第一县”两大优势,将红色旅游和绿色观光农业统筹规划,力争做好“一红一绿”两篇大文章。县里将“平原红色文化长廊”和沿途的东孙庄瓜菜观光基地、西瓜博物馆、滨河大道绿色农业观光带、中盛光伏食用菌产业园等绿色农业观光项目融合推进,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甲齐鲁,绿色蔬菜冠中华”的莘县旅游品牌,推进莘县特有的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观光游和“江北水城”游的对接融合,现已为打造山东省西部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发展精致农业的启示
(一)发展精致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
莘县把瓜、菜、菌作为精致农业的主导产业来经营,就是充分利用本地的条件和优势,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莘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各镇街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无论是发展露地菜、食用菌,还是发展大棚瓜菜,都注重搞好区域布局,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还针对不同种植区域的环境、不同作物生长状况,推行不同的种植模式。同时,根据各镇街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把精力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上,优化农业品质,提升农业效益。20多年来,莘县围绕主攻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一届干,不朝令夕改,不另起灶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保证了瓜、菜、菌产业多年来长盛不衰,为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精致农业打好了基础。
(二)发展精致农业,必须解放思想
莘县二十多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思想到实践的改革。莘县较早提出发展大棚种植的路子,上个世纪90年代就去台湾等地引进香瓜种植技术,此后种大棚,建基地,抓龙头,拓市场,一步一步地推进精致农业深入发展。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莘县农业就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实践证明,思想的解放,是推动莘县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发展精致农业,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莘县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初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当时有些乡镇急于求成,实行“一刀切”,搞过一些不切实际的、行政命令式的“官逼民富”,强迫农民搞大棚蔬菜种植。结果适得其反,群众不理解、不情愿,抵触情绪严重,以至于当时有的乡镇被作为负面典型连续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点名批评,在社会上甚至流传起了“要想穷,种大棚”的民谣。莘县及时汲取教训,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指挥生产的前台上退下来,努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县乡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到位不越位。在充分注重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强正确引导,搞好各项服务。比如,组织群众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从培养专业大户、专业村入手,典型引路,逐步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抓好技术服务;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成立生产、技术、销售合作组织;搞好产品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等等,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四)发展精致农业,必须强化科技支撑
莘县在发展精致农业中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县里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60多项。全县拥有国家西甜瓜、光伏食用菌产业创新联盟单位、省级食用菌产业战略联盟单位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市级农业创新平台5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中国农科院食用菌首席专家张金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张真和等常年在莘县担任技术顾问。同时,县里充分发挥本地农业科技人员作用,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整合农广校和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力量,设立乡镇优质特色农产品示范点,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和推广。县里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工程,发挥县职业中专、农广校主渠道作用,加快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学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责任编辑梅焕钧)
Research Proposal on Qua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Shen County, "the First Vegetable County in China"
HAO Zhong-jie1,JIN Xue-bin2
(1.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Office of Shen County, Liao Cheng, 252400;2.Zhang Lu Hui Nationality Town Government in Shen county, Liao Cheng, 252417)
As the first vegetable county in China, Shen County has grasped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quality agriculture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From planting melons, vegetables and mushrooms to agricultural management's unionization, refining and safety, Shen County has effectively accelerated agricultural synergy,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
Shen County; quality agriculture; method; effect; enlightenment
2016-08-26
郝忠杰(1971-),男,山东莘县人,莘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F3
A
1672-2590(2016)05-0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