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平台对农林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2016-02-13李彦晶唐良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林思想道德思想

李彦晶,唐良虎

(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平台对农林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李彦晶1,唐良虎2

(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随着网络终端智能化与便捷化的发展,特别是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产生,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强,新媒体平台加快了大众接受信息以及发送信息的速度,也扩宽了大众参与网络社会的渠道,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受众,也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笔者由于从事农林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农林类大学生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得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新媒体对农林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进行探析。

新媒体;农林类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而对于善于接收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成为其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对于有的大学生而言,网络贯穿了其全部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异于传统媒体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加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也必须对这种影响重视起来,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一、农林专业大学生互联网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最常用的新媒体APP软件主要有QQ、飞信、微博、微信等,其中,QQ的使用范围最广,98%的同学注册了QQ号码,而其中80%的同学注册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QQ号码,QQ成为其主要的交流工具。而通过调查发现,QQ的使用趋势呈现出更大的用途,已经不再仅限于同辈之间的交流,很多同学与老师及家人也使用QQ联系交流,而且,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通过建立QQ群进行班级管理已经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QQ的用途及使用力度都在逐渐增大。飞信作为短信的升级,仅需少量的流量,并且其群发功能强大,还可以在电脑上使用,作为班级管理工具及消息发布工具十分便捷,所以,在班级管理人员中使用较多,15%的同学表示会经常使用飞信。微博作为一种消息发布接收平台,其信息零碎化与公开性,成为了大学生彰显其个性的阵地,拥有发言权与关注度使其颇受大学生的喜爱,45%的同学表示会经常刷微博。微信作为一种QQ之后的新兴媒体平台,使用人群及范围日益增加,90%的同学表示刷微信朋友圈已经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视频方便、快捷,语言聊天跨时空限制等都有其实用性。

二、互联网新媒体对农林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有利影响

1.拓宽了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渠道

“两课”、社团活动、学生实践工作等都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达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开辟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互联网的虚拟性与渗透性都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元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与网络渠道相结合就形成了现实与虚拟结合的立体体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也得以改善,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渠道,更能适应多变的形势,更符合现代大学生对知识追求的变化性和趣味性,拓宽了思想道德的渠道。当然,这一有利影响对农林类专业大学生也不例外。

2.有利于跨时空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的跨时空性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有利补充,克服了以往的面对面,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留言、语音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这种跨时空的特点,方便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工作,也更有利于连续性、完整性地给予学生系列的思想引导,且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

三、互联网新媒体背景下,对农林类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

1.农林类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不利于农林类学生服务意识的加强

互联网新媒体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时事新闻,便于其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管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但是,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舆论阵地,作为各种声音的发声地,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虚假庸俗的,各种价值观也在此碰撞,一些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摇摆不定,甚至慢慢地滑落,远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走上了狭隘的价值道路。农林类专业作为主要服务于农业的专业,工作的地点及环境等难免有其特性,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此产生消极心态,特别是现今社会的一些固有观念认为,农林专业就是要回农村务农,对其上大学就是要跳出农村的观念也产生了挑战。这无疑对农林类专业产生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到农林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择业观,对其思想产生不利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学农不爱农,甚至让其产生随波逐流的消极行为,而如何学好专业学以致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更不要说回到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去实现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这使得原本应具有的服务意识淡薄,无法更好地回馈社会。

2.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性,不利于专业引导

网络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传播和共享,使得高校的学生们不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他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单一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两方接受和消化网络信息的反应力,最终导致了这些大学生不再简单地成为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单纯接收者,这就间接地影响了教师对其思想教育的力度,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对于农林类专业,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念,帮助其摆正传统的、有失偏颇的对于农林专业的观念,而其教育主体地位受到挑战,相应地,其教育效果也有所降低,这不利于农林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有75%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意向,原因主要基于社会观念因素、家庭观念因素等,这些都是亟待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引导的。

3.网络享乐主义等盛行,对农林专业学生就业观、择业观产生不良影响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便捷、快速,各种信息在网络上显现,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网络传播中去,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经过各种途径上传至网络及新媒体平台上,网络受众只需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得知。而对于新事物接受较快的年轻人,更是对这种获取及发布信息的途径能够熟练地掌握,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状况、生活方式都在网络上进行宣扬,主要是对奢华生活以及不劳而获的追求,更不乏一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寻求一夜暴富、追逐安逸的生活。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都是一种挑战,而对于农林类专业的学生更是一种挑战。农林专业学生所面临的繁杂的工作、生活环境等与网络上别人优越的生活环境、轻松的工作、高薪的报酬形成鲜明对比,致使其在就业时产生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如笔者了解到农林专业每年来招聘的单位并不少,社会对于农林专业的学生需求较多,但是一些学生宁愿不就业,都不愿到这些企业中去。对于这种错误的就业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及普及已经是当今社会的现状,而互联网的普及发展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是必然趋势,如何进行,利用什么样的途径,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而作为农林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专业特点探索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工作能够更好进行的必然选择。

[*基金项目:2015年西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项研究课题:《历奇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15sxb132,项目负责人:唐良虎]

[1]王德海.试析如何做好农林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J].广西农学报,2009(6).

[2]仲忆雯.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6).

[3]李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G718.5

A

1673-0046(2016)7-0086-02

猜你喜欢

农林思想道德思想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思想与“剑”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