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做好未就业高校顶岗实习生的职业指导

2016-02-13李兆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顶岗就业指导

李兆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试论如何做好未就业高校顶岗实习生的职业指导

李兆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否成功,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关系着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校的扩招政策在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此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使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猛增。如何适应社会现实环境,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离校未就业顶岗实习生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本校顶岗实习生在就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背景与原因,提出对离校未就业顶岗实习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顶岗实习;未就业;就业指导;提高

一、顶岗实习学生的就业问题

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从学生变为半个“社会人”,需要一段时间和心理的适应过程。近几年,本人一直在校企合作办从事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走近学校的这个特殊群体,了解到了这些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求职季,绝大多数学生或通过学校的招聘会,或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或通过网络,找到了顶岗实习的岗位。但是有少部分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苦苦寻求,还是未能实现就业。这些学生有的焦急万分也无济于事,有的干脆呆在家里,有的把希望寄托于老师或者亲戚朋友的介绍等。

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及时找到了工作,但是经过了短暂的工作时间后,却马上离职。问其原因,除了个别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倒闭破产的客观原因外,大多是学生主观原因。有的是觉得工作时间太长太劳累;有的是因为工资待遇没有涨幅;有的是因为同事之间相处不融洽;有的是因为感觉没有前途,未来没有上升空间……种种原因使学生离职率高,跳槽频繁,无法稳定。

二、顶岗实习学生产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在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一系列访谈和调研后,本人对结果做了一些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明自身能力,无法准确定位

求职阶段,有的学生在招聘会上表现得迷茫与盲目,随随便便投递几份简历后就回家等待消息,这样的后果肯定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进入职场后,公司一般要求从底层从基层做起,这让有些学生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殊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对一个公司产品的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流程的了如指掌,才能事半功倍、胜任工作。

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必须对自身专业方向、具备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定位。看到招聘信息上的要求,只有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才能有目的地投递简历。进入公司后,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于细微处见精神。

2.贪图轻松享受,缺乏吃苦精神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的岗位为技术性“蓝领”。传统的观念使家长和学生都偏好于脑力劳动,而对体力劳动持有偏见,都希望学生能够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从事体面的脑力劳动,而不希望在车间里满手油污地进行零件加工。这一传统的思想使学生渴望轻松的工作,时间上最好能朝九晚五,工作内容上最好简单易做,待遇上最好丰厚满意。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此工作的确太难找。

年轻人必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句俗话说“年轻时吃多大苦,年老后就享多大福”。只有年轻时吃得苦中苦,以后才能厚积薄发、有所成就。

3.渴求立即成功,缺乏工匠精神

有的学生在自身岗位工作个一年两年甚至一两个月,得不到工资的晋升和职位的提拔,就觉得未来毫无希望,想离职寻求下一个有希望有未来的岗位。量变引起质变,工作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工作能力需要时间的打磨,工作水平需要时间的提升。现如今工匠精神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提倡全国各行各业学习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多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高潮娴熟的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学生在就业中才能爱岗敬业,在公司这个大家庭有归属感;才能严谨细致,注重对产品细节的精心打造;才能专注坚持,持之以恒地进行本岗位的研究创新。

三、如何做好未就业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指导

鉴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对未就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1.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引导学生解决各类就业问题

现在各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主要为从事学生就业相关工作的人员,或为辅导员,或为校企合作办相关人员,或为招生就业人员,这些人员被招入学校的初衷不是为了就业指导,因此专业也多种多样,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只是经过简单培训后匆匆上岗,这样职业指导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

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迫在眉睫。职业指导队伍稳定、专业,才能保障职业指导的质量,才能推动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首先,需引进专业的有经验的人才进入高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其次,注重对本校从事学生管理的班主任、辅导员与就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比如参加高校就业指导职业资格各级证书培训等,通过专业化培训与服务意识培训,引导他们树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想意识,提高教师职业指导的能力水平。另外,培训要有时间和质量的保障,不能流于形式,让参加培训的人员的确有所收获。第三,聘请企业行业的人力资源师作为兼职教师,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企业行业的这些兼职教师能够带来就业的新导向、新讯息,为职业指导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以上方式,力求使高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水准的专业、稳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推动整个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

2.强化教师服务意识,保障信息渠道畅通

就业指导教师除了履行对内职责,即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观的培养,也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学生就职前,需多与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加强联系与信息沟通,这样才能充分了解社会人才需求趋势,才能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的指导与服务。在学生就职后,建立完整的学生动向追踪系统,各个教师分片管理学生,以一定时间为单位,定期探访学生就职单位,与单位人事、部门主管领导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就职情况。同时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体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合理引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而且保障了学生人身安全,让离校未毕业的学生有可控性。

3.职业指导需要过程全程化、对象个性化、方法多元化

职业指导不仅仅局限于求职就业阶段,更存在于整个大学时代。因此,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要有全程意识。时间上,从大一学生刚进入学校到最后拿到毕业证离校,都必须贯穿着职业指导理念;空间上,从学校到学生家庭,从学校到社会,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传授者上,不仅仅是职业指导教师的课上教授、言传身教,更在于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上,在于班主任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上,在于校领导一次会上讲话发言上。因此,职业指导需要过程全程化,整个三年都需要注意从各方面对学生的就业意识、择业观、职业道德、职业理念等的思想的培养与树立。对于大一学生,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计划。在二年级时,注重专业知识与自身生涯规划的结合与融合,修正和完善学生的择业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体系。在三年级时,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评估自身的专业水平,定位自己的整体能力,对自身的从业条件与适合岗位有个准确定位。进入就业岗位后,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追踪与体察,对学生出现的就业中的问题要加以正确引导,做学生就业的强有力的后盾。

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观念都不尽相同,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差异化、个性化指导。首先,就业指导者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思想性格、就业目标等多个方面,并对这些加以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总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实现学生就业择业的保证,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证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使我国成为智造强国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就业指导,需要全校每个教师的共同努力。职业指导工作需要每位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以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指导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使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1]阮海涛,王震.高校学生职业指导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16):46-48.

[2]陈三俊.国内外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3]李孟君.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9).

G718.5

A

1673-0046(2016)7-0036-0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顶岗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