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分析外交辞令汉语特色词句英译策略
——以我国近年海外演讲为例
2016-02-13莫竞
莫竞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语言与文学研究]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分析外交辞令汉语特色词句英译策略
——以我国近年海外演讲为例
莫竞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外交辞令是一国立场、态度、政策等的载体,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外交翻译是严谨的,具有民族性及高度政治的敏感性。中国外交辞令常涉及汉语特色词句,要求在表达原文本政治思想基础上,尽量消除文化差异与局限,呈现符合目标语接受者阅读与思维习惯的译文,从而实现外交最根本目的。本文以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海外颇具代表性的演讲素材,分析中国外交汉语特色词句英译策略及可行手法。
功能派翻译;目的论;外交;汉语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活动日益频繁。从加入世贸到中国南海问题,外交工作在国际事件中既必要也关键,也是他国了解我国文化与特色的重要窗口。外交翻译是严谨的,外交辞令是否翻译到位,直接关系着他国对我国政治立场与观点的认知,因此,如何在外交活动中进一步实现跨文化交际,既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又符合目标语使用人群的语言表达习惯,值得翻译界考究与思考。当下以英语为主导的语言环境,要想将中国的理念和文化向外传播,面临着语言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双重窘境。笔者曾关注我国国家领导人海内外演讲或发言,他们不时引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句,这对译员而言是考验更是挑战。为此,本文以德国学者汉斯·费米尔提出的功能目的论为依据,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海外颇具代表性的演讲素材,分析中国外交汉语特色词句英译策略,并探讨当中可采取的翻译手法,旨在为外交辞令翻译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确保翻译质量。
一、关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包括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汉斯·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贾斯塔·赫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吸取传统译论的合理成分,同时,打破其局限性,创建了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将翻译目的(如译者目的)和文本功能(如译文功能)作为重要参考,不再以原文作为唯一的译文质量衡量标尺,而更多考虑翻译活动的目的、译者演绎的角色、译文意图与作用等,甚至原文本与译本的具体关系也由翻译目的而定。而本文主要针对功能派理论之一的目的论为分析对象。
二、功能目的论
作为赖斯的学生,汉斯·费米尔针对其提出的功能分类说作出修改与完善,创立了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功能派理论核心内容。Skopo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目的、功能、动机”;同时,费米尔还对“目标”“目的”“意图”和“功能”等词作进一步解释。一般情况下,“意图”从发送者(即译者)的角度定义,而“功能”则指文本功能,由接受者(目标语使用者)的期望、需求、知识及环境等条件共同决定。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当中包括三大法则: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与忠实性法则。
(一)目的性法则
目的论认为,目的性法则为最高原则,所有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换言之,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方式。无论是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还是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均做出很好阐释。归化还是异化,形式还是内容,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任何翻译活动都具目的性,如影视作品名称翻译,其目的在于通过名称生动传达作品的内容及思想,达到吸引观众观看的效果,从而增加票房收入或提高收视率。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结合目的分析策略,从营销与推广的角度出发,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受众人群习惯与口味的译文,进一步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一般情况下,译文或译本的目的主要体现交际目的,即目标语接受者所处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
(二)连贯性法则
连贯性法则要求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达到“篇内一致”,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其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两种或多种语言间的转换,离不开文化因素的考虑;目标语接受者具有自身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除根据目的敲定策略与手法外,译者还需分析源语与目标语背后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通过明白、畅达的译文表达原文的内容与思想,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忠实性法则
相对连贯性法则的语内连贯标准,忠实性法则则讲求语际连贯。“语际”指代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连贯关系,要求译文必须忠于原文,相当于清代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提出的著名翻译标准之一“信”,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原文内容;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三、功能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外交汉语特色词句英译策略分析
根据目的论最高法则——目的性法则,译员首先必须绝对明确中国外交翻译目的,如向国际社会介绍与传达中国政治立场、发展思路与理念、经济策略、国内外政策等。在外交口译活动中,译员作为政府雇员,首先应优先考虑发言人(多为政府高级官员)的需要并维护其利益,外交翻译是高度严谨的,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翻译、中译外等;译员必须具政治敏感性,不容得半点马虎,如提及“台湾”此类关乎国家主权、领土统一的敏感词汇时,“Taiwan(China)”与“Taiwan,China”在从属意义上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可参照目的性法则,充分了解每场演说的核心目的以及演说内容所折射的国家态度——或强硬、或平和、或委婉,再决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手法。
接下来,本文主要针对连贯性法则与忠实性法则,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的海外演讲素材,分析适用于外交汉语特色词句的英译策略及相关手法,就如何达到语内连贯与语际连贯展开讨论。
(一)加注法
加注法为常见翻译技巧之一,是给概念下定义或标解释的方式。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英语与汉语间某些文化词语缺乏具体的对应词,形成词义上的空白。因此,可采取加注法加以补充说明,如背景材料、词语来源、实际意思等相关信息,便于目标语接受者理解。
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在西雅图为全美民众发表的演讲中,频繁出现颇具特色的汉语成语或谚语;鉴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差异,采取直译可保留源语形式,但无法传达源语内容,一定程度上制约观众对译文的充分理解;若采取意译,则失去汉语特色,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宣扬与传播。因此,结合目的论的连贯性法则,在处理过程中可采取直译加注法,既体现汉语特色,又传达中心思想。具体如下:
例1:中国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我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里说的打铁的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本意指炼铁时用到的榔头必须硬度过硬,若自身不硬便无法打出坚硬的铁块。根据原意,可直译为onehas to be very strong ifhewants to strike the iron,但此译法可能使观众无法真正解读“strong”的意义,自然就无法领会打铁和反腐之间的比喻关系;实际上,“自身硬”比喻自身实力,引申为律人必先律己,类似孔子之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打铁”则指代打击腐败,结合后句“这里说的打铁的人,就是中国共产党”,可判断“打铁还需自身硬”实指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首先必须严于律己,做到正直清廉,一心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有效进行反腐斗争。因此,可在直译版本加注:Allmemb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ustalways strictly behave themselveswith honesty and integrity,to fightagainstcorruption and serve thepeople.
例2: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大力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顺应人民要求。
原句提及的“老虎”“苍蝇”实际比喻贪官污吏。基于现代汉语俗语文化,国人听到或看到这两组词汇自然心领神会,但西方人未必能理解其指代腐败,甚至误以为指真实的老虎或苍蝇,可谓贻笑大方,更无法传达中国政府反腐的重大决心。因此,应采取直译加注手法,即:Wehave punished both tigersand flies-corruptofficials.
例3:众人拾柴火焰高。中美关系发展,离不开两国政府、地方、友好团体、各界人士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呵护。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意为“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实际比喻人多力量大。此处意在强调两国政府与各界人士对中美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表达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友好、和平合作的意愿。鉴于原文后句已突出两国在合作关系中付出的努力与贡献,故译文只需解释“人多力量大”即可,参考译文:The fire burns high when everyone brings wood to it, which meansmany handsmake lightwork/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例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成果丰硕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有力展现了中美关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指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其花与果实,人们在树下来来往往,便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受到众人尊重和景仰。此处实际强调两年多来,中美两国通过各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已获国际社会认可与尊重;鉴于此谚语:第一,于西方民众而言相对陌生;第二,蕴含的逻辑关系较模糊,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可采取直译加注手法使含义进一步清晰化。参考译文:Peachesand plums do not talk,yeta path is formed beneath them.That is,recognitions and respectswill come themselves without ennormous publicity ifone isgenuineand disciplined enough.
类似例子还有习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One BeltOne Road(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21stCenturyMaritime Silk Route),在此暂不作详细分析。
(二)改译法
改译法指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将原句的结构进行调整,或进行删减处理,或进行词性转换,或不保留源语结构与形式、直接抽取原意进行意译等,务求适应目标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简单直接、方便理解。一般在处理具有明显中国或民族特色的词句,或含义较模糊的功能词、虚词等缺实际意义的词汇时,可适当运用改译法。根据功能目的论的忠实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忠于原文以达到语际连贯。译者在翻译前必须准确理解源语承载的信息,通过语言加工充分表达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以提高译文的可靠性与功能性。接下来,本文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伦敦市政厅演讲素材作具体讨论。
例1:“唱多”“唱空”“唱衰”
在谈到当今中国发展形势时,习主席指出,世界各国的评价众说纷坛,有“唱多”,也有“唱空”,还有“唱衰”。首先,此处的“唱”与“sing”无任何关联,直译只会造成生搬硬套的错译;其次,“唱多”与“唱空”多用于股市,分别指代“看涨”与“看跌”,而“唱衰”则为粤语,源自中国香港,意为使某一方名声受损,属贬义词。此三组词在原句实际比喻各国对中国的发展观点不一,有持乐观态度——“唱多”,也有持悲观态度——“唱空”,甚至批评、抹黑等——“唱衰”。结合以上分析,参考译文为:There havebeenmixed viewson China'sdevelopmentamong countries,some optimistic,some pessimistic,some even criticalor intentionally disgraceChina inwhateverways.
例2:发挥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
提及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角色与作用时,习主席以两个词作形容:“稳定器”和“发动机”。显然,此处与实际生活中的稳定器、发动机无关,实质比喻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所起的稳定与促进作用,属非科技领域话题,应通过改译法提取实际内容,并进行名→动词性转换。参考译文:China has successfully stabilized theworld's economyand improved/promoted globaleconomic recovery.
例3:“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主席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形容中英各领域合作的成效,指出两国民众从此不断受惠。此处“飞”属非实际意义词,无需直译;整个短语意在强调两国合作成果不仅政府层面获益,而且惠及普通百姓、改善民生。因此,在处理译文时应采用改译法,紧紧围绕着“benefit”展开,如:The resultsof such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have brought tangiblebenefits to thepeople from both sides.
相近例子还有习主席分别于2014年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引用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innovate yourself in one day and you'llmake ita daily renovation)、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提到的“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diversity bringsadvantagesand harmony)等。
四、总结
相对“直译”与“意译”两大传统学派,功能派翻译理论更显多元化;而目的论则使翻译活动目标进一步明确化,允许译者根据特定情况对原文进行加工,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手法,对高度严谨、目的性强的外交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好的翻译可以促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以向世界传达一个正在开发和进步的国家形象。但笔者并非外交人员,只能从一般语言层面入手,根据词句、语法等分析外交翻译特点与策略,未能全方位涵盖政治文本;所选素材也有限,仅针对近年政治外交演讲引用的汉语特色词句提出总体翻译策略导向,故还望业界予以指正。总之,语言发展具时代性,在当今全球化环境下,外交翻译需长期探讨,不断规范与完善,以更好展示我国形象和实力,切实做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李美涵,段成.“政治等效”框架下的中国政治语言翻译策略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5(03).
[2]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 1999(3).
[3]刘双喜.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实用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李红霞.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
[5]黄仕会.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英外交口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6]徐亚男.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翻译的要求[J].中国翻译,2000(3).
[7]窦卫霖.对官方口号翻译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09(5).
H059
A
1673-0046(2016)9-0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