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2016-02-13戴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院校精神

戴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戴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塑造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而从目前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其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严重失衡。本文从职业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对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以及途径进行了重点阐述。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必要性;培育途径

2006年,国家相继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多次强调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实现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并重,从政策的层面指明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今,纵观国内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调整,这种“技能本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人的职业素质的核心,是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和操守。指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建立在合理的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持续、稳定的职业价值取向、态度和行为表现,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兴趣、职业责任等要素。职业精神的内涵随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高职学生应当具备必要的职业精神,比如热爱、尊敬自己的职业,在岗位上具有勤奋、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能够始终恪尽职守,努力开拓创新。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职业理想模糊

大部分高职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所学的专业对应哪些工作”等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可见,这部分同学还没有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这一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一是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盲目性,有的是追求热门专业,有的是听从父母安排,缺乏对自身职业性格、职业兴趣等内在因素的正确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厌学情绪加重。二是受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信心不足,部分同学萌生了从事其他行业或自己创业的想法,但又缺乏计划和具体的行动。三是部分学生心理不成熟,没有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二)职业道德缺失

职业道德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职业人必需具备的品质。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首先,职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受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判断标准逐步向经济利益、个人利益倾斜,部分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不断弱化;其次,在岗位中缺乏敬业精神。部分高职学生必须在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抱怨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

三、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它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更要培养胜任岗位所需的职业态度、情感和责任心。因为知识、技能、经验等职业能力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但是为人、工作态度等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中抓起,所以,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就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从业者,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从业者在择业过程中脱颖而出,战胜竞争对手,并且在适当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价值。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企业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在用人中,企业非常强调员工能够拥有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等职业道德和精神。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其人力资本的附加值,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就业。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更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职业精神的塑造,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实现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一)以思想政治、就创业教育为主渠道,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的树立是培养职业精神的关键。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体现了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就创业课为主要阵地。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国家、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对劳动建立正确的价值认识。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因此,在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中,必须纠正学生在职业认知上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对社会的贡献与价值”这一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二)改革专业课程教育,强化职业认知和树立职业理想

专业课程教学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以及就此建立远大的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环节。因此,进行专业课程教育的改革,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其中,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意义重大。首先,在课程教学中,要打破知识化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职场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准职业人”的角色,对未来的职业进行体验,在提高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深对这类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基本工作程序,以及企业对该职业人才素质需求等清晰、理性的认识。其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解决部分学生职业方向不明、职业期望不当、职业定位不准等问题。最后,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例如,通过介绍相应专业领域的杰出代表,用他们努力奋斗、创造成功的事迹来鼓舞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和为社会作贡献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三)深化校企合作,在实践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必须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普遍偏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步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忽视了道德高度实践性和角色化的特征,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知”与“行”脱节。因此,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直观感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职业道德。要利用好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途径,实施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现了“准职业人”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变,这一身份要求他们积极适应企业环境,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会与人共事,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服务意识。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自身所学的职业技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学会主动承担起职业责任和义务,逐步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兴趣,坚定其学好本专业技能的信心和决心,巩固职业道德情感。

(四)打造高职特色职业文化,营造精神氛围

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色就是技能文化和职业文化。因此,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更多的职业特色,运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和弘扬职业精神。首要的是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塑造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相结合。一方面,邀请地方著名的企业家、行业专家、优秀企业校友等来校举办讲座,对职业精神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同时让学生们感悟职场工作理念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积极地“走出去”,通过参观企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了解岗位的真实情况,并且及时反馈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1]应晓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实现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0(3).

[2]葛志亮.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个维度[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3]霍雄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

G718.5

A

1673-0046(2016)9-0073-02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院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拿出精神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