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2016-02-13陈喜华方圆妹赵复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德应用型

陈喜华,方圆妹,赵复查

(1.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2.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陈喜华1,方圆妹1,赵复查2

(1.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2.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制约教师职业素养的因素,通过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深化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师职业素养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思德建设以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组织措施等方面,探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方法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方法策略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教师职业素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发展与创新的需求,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包括教师的政治、教育思想素质、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年轻教师,思想意识淡薄、身心素质不高,在教学方面,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欠缺、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态度不端正等现象。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传播方式,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应用实践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使之胜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

二、制约应用型本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因素分析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年轻教师基本占了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半。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精力充沛,但教龄短、职称低,缺乏教学经验,实践能力不足,师德意识淡薄,自身知识体系架构不够完善,又缺少高职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其职业素养的提高缺乏一定的推进力量。同时,年轻教师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落差感,对学校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多数中青年教师虽具备中级职称,但本科学历的教师居多。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学位层次不高,间接说明了教师的知识架构不够系统、知识层面不够宽广、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再次,师资队伍职称级别比例失调,部分学校中级及以下职称级别的教师比例占了整个师资队伍的80%。

(二)培训机制不完善

对教师的培训是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教师的机制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表现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二是教师培训缺乏均等性,能够接受较好培训的教师仅限于系部的1-2位老师,特别是访学进修,机会较少;三是教师培训重理论、轻实践,不能适应应用型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

(三)学术导向偏差

当前,社会上盛行“以论文和科研项目数量的多少来评价一名教师能力”,这一风气导致教师在个人的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多数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上,却忽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导致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科研上去了,教学却原地踏步”等现象。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受重视,制约了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积极性和全面性。

(四)教师定位偏差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近几年国家对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大学的定位,大学将实现从学术型和研究型向教学型和应用型高校的转变和定位,这类高校更偏向教学和应用研究。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定位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却没有改变。换句话说,高校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却没有随之进行重新定位,导致教师的定位出现了偏差。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针对目前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以及对制约教师职业素养的因素分析,探讨进一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广东某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策略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要求为依据,制订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经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教学培训。实施全面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工程,举办各类教育教学研修班,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专家到校作讲座或进行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和学术视野。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从个别到整体,逐步实现教师培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注重教师的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侧重理论培训,专题培训侧重实践教学的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侧重组织各项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活动和测评,促进教师的自我认识。

2.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如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建一批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校内成立创业创新教育基地,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提高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比例。组织和支持教师、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举办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和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推进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利用新媒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促使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3.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和“教师进企业”计划。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来充实应用型本科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引进德艺双馨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来承担实操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应主动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创新创业平台、协同育人平台,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让教师参加假期顶岗实践,并借鉴成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培养适应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营造优秀人才潜心钻研、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加强创业创新教育,组织开展创业创新教学。

(二)深化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师职业素养激励和保障机制

1.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强化激励保障

积极推进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的目标考核,探索并修订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和评判标准,使教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公平,并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注重教师的“师德”和“业绩”的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和业绩“末位淘汰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职务、奖惩和收入挂钩。

2.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优良教风

学校应制定详细、清晰、能够量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一个符合实际又具有可行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既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职业素养,又能对教师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教师能够根据这一评价体系,提升自身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总结经验,并将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从而营造优良的教风。

3.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完善合同聘用制度,打造教师命运共同体

一是打造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打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的建立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相应的聘用合同将学校的核心利益与教师的核心利益结合起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学校通过聘用合同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中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建立既能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又能体现导师的人生价值。

4.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稳步增长计划。切实贯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并落实稳步增长的工资、福利待遇计划,这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因此,学校一要努力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等水平院校平均工资水平的目标;二要为教师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与同等水平院校齐平;三要对表现优秀或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1.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积极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肩负起培养祖国栋梁的大任,做“四有”好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广博深刻的知识修养与行为示范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健全完善师德建设制度

以互联网为载体,创新师德建设的途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正面引导和学生评教,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师德教育。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能力、教学评价等纳入师德建设中,并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强化师德教育,加强教师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制定加强学校学风建设的办法,完善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将学术规范与教师资格挂钩。

(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组织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学校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建设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主体责任,做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的指引和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及时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从工作、生活和家庭等方面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结合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和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质量指标,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2.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大力改善教师地位和生活工作条件

学校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稳定教师队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表彰教学名师与教学科研特殊贡献者,均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校企合作单位,通过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促使企业捐资办学、投资办学。解决和改善教师尤其是双职工的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3.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

学校各职能部门应明确教师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行使自身权利、淡化管理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教师切身体会到学校的关爱和温暖。加大力度表彰优秀教师,促使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与科研,对取得重大教学和科研成果或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给予额外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4.强化制度标准落实机制

完善和修订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制度标准的内涵,确保制度标准落实到位,强化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将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和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并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抓落实,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1]樊泽恒.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及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9(8):93-98.

[2]陈喜华.民办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 (12):150-151.

[3]王杰法.浅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3):54-55.

[4]桂石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27-128.

[5]姜波,张树军,耿春明.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研究[J].理论观察,2015(6): 158-159.

[6]薛景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G45

A

1673-0046(2016)9-0059-03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德应用型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