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的缺失及对策
——对北京市大兴区L街道的研究
2016-02-13付丽娟刘春霞
付丽娟,刘春霞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076)
城市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的缺失及对策
——对北京市大兴区L街道的研究
付丽娟,刘春霞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076)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L街道的低保对象为例,从五个方面调查了城市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缺失情况,并分析了原因。通过对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特点的总结,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探讨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空间。
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缺失;对策
20世纪60年代后期,社会支持受到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低保对象能获得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系统,通过此系统,社区低保对象得以维持其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能够为低保对象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正式的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前者主要是指来自正式组织的各支持供给者的集合,如各级政府、各级正式组织、机构、企业、社区等。而后者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属、朋友、邻居、非正式组织等所提供的支持。
本文以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托北京市大兴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大兴区低保对象精神关爱项目》,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支持系统模式下介入低保服务的空间。
一、城市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缺失
L街道由20个社区组成,目前由街道接触到的低保户数为57户,涉及低保对象总计88人。课题组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7户居民进行生活情况的调查。透过生活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的缺失。
(一)社会交往体现出的社会支持的缺失
在L街道享受国家精简退休低保政策的有11人,所占比重为12%。其余大多因为疾病或者残疾,长期与社会隔离。低保对象家庭的劣势地位和弱势特征或多或少会受到亲戚的歧视,他们的亲戚一方面表现出瞧不起的心态,另一方面生怕受到经济上的连累而疏远他们。由于没有工作能力或者失业,低保对象失去了业缘关系交往,由此缺少了信息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甚至是精神支持。他们缺少同事、邻居相携的娱乐和互助。长期社会交往活动的缺失,则会产生社会排斥,越没有社会来往,社会支持越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经济困难体现的社会支持缺失
经济困难是低保群体显性的困难,低保家庭面对经济困难往往力不从心。经济困难的形式因为各自的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最常见的形式是由于医药费用的负担造成的。在L街道的低保对象中,重度残疾占24%。在L街道,低保家庭中存在许多残疾、重疾及慢病的成员,许多低保家庭体现出“收入低,医疗负担大”的特征,这也加重了低保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
(三)就业困难体现的社会支持缺失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如果失业了,是否会积极寻找工作?”一题,出乎意料的是有62.8%人选择了否。究其原因,和造成其就业困境的成因不无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低保群体就业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几种类型:残疾歧视、文化程度低、入狱经历歧视和因照顾老幼、病人残疾人而无法工作,当然也有消极就业态度引发的就业困难。
(四)教育层面表现出的社会支持的缺失
L街道有13个低保人员家庭中有子女正在就学,其中,子女有45%的人享受减免学杂费的优惠政策,有27.3%进行勤工俭学工作,9.1%人享受用餐补助,其余18.2%的人尚未享受任何优惠政策。学习开支较大的家庭多为毕业班的家庭,面对升学等考试的压力,额外的学习经费会为家庭增长更多的支出,而这些支出必须由家庭成员来独自面对。在问及实在无法支付孩子读书费用时会采取什么措施,87.5%的人选择了向亲戚借钱。
在访谈中发现,文化教育层面的社会支持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不同家庭遇到的文化教育层面的问题不同,有幼儿教育、兴趣教育、中高等教育、青春期教育等许多方面,因此需要的社会支持也不同。社工可以在需求评估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助人方案,充分利用志愿者等各方社会资源,帮助低保家庭的子女在不需要付出更多财务的情况下,也可以享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这对于改善家庭未来的生活处境,走出低保状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五)生活照顾困难体现的社会支持缺乏
身为重疾重残的低保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全天陪伴和照顾,这个艰巨任务通常由家庭成员和亲属来承担,这些非正式的支持者不仅要工作,还要兼做照顾者。当遇到急病时,这些照顾者往往也力不能及。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对居家老年人、残疾人等给予了一定的物质、服务和资金上的补助或补贴。低保家庭的照顾困难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许多低保家庭不了解政策信息,信息缺乏和寻求支持的能力薄弱造成低保家庭对政府的正式支持资源利用不够,而对于非正式支持,亲戚和朋友的帮助占86%,来自邻居的支持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二、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的特点
通过访谈和问卷分析,我们发现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呈现以下特点:
(一)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的缺失呈现综合性特点
低保家庭的困境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缺钱或缺物这么简单,心理、生活照顾、就业方面和教育方面的支持缺失尤为严重。
(二)正式社会支持以提供生存性的支持为主导
政府机关单位和居委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提供了满足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资金支持、物质支持、医疗支持、就业支持和教育支持,有效地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并不断地在提高支持水平。但是,面对社会资本缺失、心理失衡、社会排斥带来的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困惑,从政府机关单位及居委会获得的支持十分有限。
(三)非正式社会支持主体资源有限
提供非正式支持的个人和低保对象,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资源方面的资源都相近,因此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面对照顾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无论是来自家人,还是亲朋好友、邻居的支持,都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四)低保对象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的缺乏
在“您对领取低保金的感受”的调查中,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跟其他人一样,36.6%的人认为取得低保资格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在访谈中发现,有人认为能取得低保金是种“本事”,不觉得有改变的需要。
(五)正式支持主体实施单向支持而不是互动式支持
低保对象在受助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机会表达意愿,正式支持的主体比较关注支持的结果,无法达到“助人自助”和促进发展的目标。
三、从社会支持视角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低保工作的思考
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城市低保工作?近年来,学者们进行过不断的探索。乔世东指出,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为社区低保户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将低保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分离开来。杨兴亮也提出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实施低保政策的途径,即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招聘一批专职社会工作者,专门从事街道低保工作以及政府购买民间机构服务。陈洁和朱丽洁则从资源的联结与拓展、帮助方式的可接受性来谈社会工作对正式支持的弥合,从增强社区居民与低保户之间的互动、增强低保群体之间的联系来谈社会工作对非正式支持的弥合。柴瑞章等人提出,社会组织介入低保救助服务中存在六个方面的普遍性问题:政府提供资源支持不足、服务项目可持续性障碍,社会组织受行政化影响,社会服务专业性与覆盖面的博弈,社工工作者队伍稳定性与专业性缺失和社会服务项目评估机制尚不完善。从北京的经验看,当前低保工作主要采用政府与非营利机构合作模式开展。其主要形式为政府购买项目和政府购买岗位来为低保对象提供服务,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低保对象的帮助工作成了共识。但机构的服务项目大多采用小组和社区的方法,而真正有效的个案方法,则因为对社工的要求及投入成本高等原因并未能广泛采用。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低保群体的困境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当前,我国的低保工作要为着力挖掘个体潜能及其身边的各种支持性资源创造条件。L街道20个社区共涉及低保对象总计88人,可以按照社会支持的缺失状况分成不同的群体,通过三个层面帮助低保家庭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协助低保对象巩固原有的社会支持
低保家庭原有的社会支持关系为低保对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支持。支持无论是来自家庭、亲属、邻里还是来自政府,无论是物质支持还是精神支持,亦或是陪伴、照顾方面的支持,都为低保家庭渡过生活的难关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维护和稳固有效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当帮助低保家庭解决矛盾、预防矛盾、修复断裂的关系,以获得有效社会关系的稳固。增加支持双方的联系频度,也有利于有效关系持续和稳定。与原有社会支持的互动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关键步骤,也是社会支持网络模式介入的核心工作机制。
(二)协助低保对象建立新的社会支持
低保对象由于文化程度、社会资源信息、健康和经济上的局限,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较难建立起新的社会关系,也就难发展新的社会支持。从调查数据看,低保家庭普遍缺乏来自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由于以上支持数量有限,获取途径较困难,专业的社会工作可以充当媒介支持,协助低保对象建立来自多方面的新的社会支持。
(三)协助低保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由各种具有支持功能的社会关系组成,对于低保对象来说,能够为其提供支持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即是将低保对象的支持性社会关系全面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
[1]乔世东.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的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版),2009(3).
[2]杨兴亮.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J].社会工作,2011.
[3]陈洁.从城市低保户的社会支持网络看社会工作介入空间[J].社会工作,2010(11).
[4]柴瑞章.社会组织参与低保救助工作的实证分析[J].中国福利,2014.
F29
A
1673-0046(2016)9-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