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评论做成纸媒“招牌菜”
2016-02-13王雪娟
□王雪娟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把新闻评论做成纸媒“招牌菜”
□王雪娟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作为纸媒在融合时代“重生”的重要工具,“信息中央厨房”正在深刻改变纸媒新闻产品的生产方式。
虽然纸媒的转型急需数据的“营养输入”,但纸媒要积极迅速地转入“中央厨房”时代,首要是要坚持做好自己擅长的“产品”。把新闻评论这一传统长项做成融媒体时代纸媒的“招牌菜”,既是纸媒发展当务之急,也是转型之路更为迅捷有效的现实举措。
新闻评论是纸媒首选“招牌菜”
新闻评论作为纸媒的传统品牌产品,也是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必须依靠的战略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中外纸媒,尚没有出现媒体融合的成功范例,更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依凭。纸媒转型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向着未知的领域开拓是所有改革创新者的必经阶段。与其茫然失措于网络化的冲击,不如坚定不移地做好内容、做好新闻、做好传播,能端出好菜的厨房才有生存的机会。
新闻评论是纸媒对当前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提出看法、进行评议的论说性文体。对党报而言,新闻评论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的发挥就是通过担当社会责任,把握舆论导向,热点问题不失语来实现的。
网络化时代,人们获知信息的途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信息海量供应,价值判断、是非取舍等观点的供应往往不是七嘴八舌无所适从就是真知灼见付之阙如。新媒体的空白点,正是纸媒打造精品和品牌的战略高地。
对此有充分认识的媒体都高度重视新闻评论的经营和打造,《人民日报》的任仲平文章,不仅是中国新闻奖的常客,也是报纸的一道“招牌菜”。评论强、引导力强,评论弱、影响力弱;重视新闻评论,纸媒就能够进一步获得数字化生存能力,因为“独家、独到、独创”的内容,才能实现付费阅读。因此,各家纸媒固然要更新平台、重建载体,但提升新闻评论等内容生产力才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王道。
“好菜”需要下料足、火候到
媒体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而是要把报纸办的更精彩。新闻评论如何能够成为媒体转型的突破点之一,依赖于新闻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与延伸。
作为成熟的文体,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已经有了大量的理论梳理,但新形势下,只有为新闻评论注入时代的新鲜食材,才能烹饪出更有“卖相”的美味佳肴。
新闻评论要想成为“招牌菜”,首先必须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就要求新闻评论要把议题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中关照,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里考量,与国情、现实对接,这就是应有的宽广视野。
相应的,新闻评论的目光,要对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甚至对准网络热点。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受众思维。纸媒的平台和载体变化了,视野也要跟着拓展。不仅对重要事实、典型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及人们思想中的迷茫和困惑保持敏感度,也要积极担当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阵地的责任。更加宽广的视野才能引发共鸣,清晰透视问题实质和核心,从而引导舆论,解疑释惑、明辨是非。《新华日报》曾经刊发的评论《“暂不出新政策”也是好政策》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好评,原因就在于参加某省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的记者站在了更高的视域,没有机械地处理出一篇会议消息,而是发现了会议背后的新闻价值。这样宏观的、全局的视野,才是纸媒新闻评论脱颖而出的先决条件。
更加理性的思维是新闻评论这道“招牌菜”的标准配料。新闻报道可以是感性丰富的,但新闻评论却始终要以事实作为依据,以理服人。是否赢得了阵地和舆论,最终不是靠无原则的迎合和“傍热点”,理性是评论的生命,采用有效的说理方法,精心建构结构和逻辑,才能有持久有效的力量,并成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手段和资源。
新闻评论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了“客观呈现”。新闻评论是主观的,但评论所依据的是新闻事实,必须坚守真实的底线,不能用观点任意剪裁事实,也不能预设立场判断是非,更不能用虚构和夸张来营造气势。客观呈现意味着理性、中立、客观,同时也意味着客观性和全面性的有机统一。明理引乎成辞,证义举乎人事。理性的力量和真实的力量赋予了新闻评论公信力和引导力。新闻评论就是理性之美和逻辑之美构成的一道真与善的精神大餐。
用语言、文采、温度做出“招牌”品位
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采和是否具有民生、人文关怀的温度,也是成败的关键。新的角度、新的事实、新的观点构成内容要素,新颖的结构、音韵的铿锵、词采的张力成为形式要素,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有机呈现,才最终完成了“招牌菜”的“招牌味道”。
刚健遒劲、气象万千的新闻评论,其感染力更为强大。援事议理的同时,在表达上追求曲折跌宕,在语言上务求朗朗上口,用文学美感增强文章的气势,更容易成为舆论引导的评论美文。
新闻评论关注民生、充满人文关怀,才能具有感人的“温度”。互联网时代,由于新闻评论的生成机制和传播机制发生变化,评论的竞争日趋激烈,纸媒的新闻评论必须实现范式创新,要以真诚交流、凝聚共识为原则,采用朴实、生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放弃端起架子说教的态度,改变文件语言、套话、空话,围绕大众关注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等等现实问题,并注重互动性,才能做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评论“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