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策略分析
2016-02-13李文生
■文/李文生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策略分析
■文/李文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新闻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电视新闻信息相对滞后、播报方式单一、内容实用性不足等不利因素显现,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提高收视率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新媒体;电视新闻;发展策略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电视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媒介,其灵活性与便捷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创造了全新的信息阅读方式。电视新闻在新浪潮的冲击下,需要发挥其自身固有的优势和特色,对新闻播报方式和播报内容进行创新,在新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环境中,与新媒体共同发展、突出特色、与时俱进。
1.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滞后
1.1时效性滞后
现在,许多新闻网站都采用了流动放送的方式来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比如通过Instagram、Path、Twitter、Facebook、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扩大受众群体的范围,构造出新闻全景的“信息图谱”。相比之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明显不足。
1.2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电视新闻只能进行单向的新闻播报,其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是画面和声音。而单向的信息传送情况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然而新媒体却可以收集受众的观看喜好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推送观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更加能够迎合观众的喜好。我国目前已经有6亿互联网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共有68家互联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这标志着当下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用户达8.28亿,3G用户达到2.5亿、4G用户达到3.77亿,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的爆发式增长,我国的互联网几乎达到全覆盖水平。新媒体时代,传播载体和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受众群体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尤其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设备等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十分方便,以手机为物理载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目前青年人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移动多媒体的网络客户端,可以综合利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采取视频点播、博客、微信等方式单体化地展示新闻内容。受众也可依照自己的喜好来主动搜索新闻种类,自行对节目的观看进度进行控制,新媒体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决定了受众群体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移。所有这些因素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1.3电视新闻的播报内容缺乏实用性
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受到节目编排和播出时间的限制,其最大的播出特点是线性传播。尤其是电视新闻一旦播出完成,观众就无法重新观看,也不能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存与收集。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的动力性和实用性有着质的差距。新媒体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新闻资料,获取新闻资讯,还可以通过新闻门户网站所提供的超链接,跨平台获取新闻资讯并收集完整的事件内容,使受众可以对特定的新闻事件了解得更加深入且全面,体现了新媒体强大的实用性。
2.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
2.1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之所以称之为新闻,就是因为其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有着超强的时效性。时效性也是电视新闻获得收视率和关注度的关键所在。时效性要求新闻播报一是简单明了,二是要迅速及时。所播报的新闻越是接近事件发生的时间,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直播的水平和质量、反应速度是检验新闻制作水平和编播实力的重要标准。新形势下,电视新闻可以采用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性特点,开展电视现场直播方式新闻播报,进行新闻现场采集和现场处理。用最生动、最直观的画面,把新闻现场发生的一件件最新鲜、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在新闻的传播渠道方面积极利用电视媒体的广泛影响力,最大程度上扩展新闻信息的受众群体。同时,利用电视新闻现有的人才优势,发掘新闻线索,并利用网络传播直接将现场实录无剪辑新闻传送给受众。电视新闻也可以利用插播的方式传送即时信息。对于采集的图像处理尚未完成后期处理的新闻稿件,也可以借鉴广播媒体“先发制人”的优势,采用口头播报的方式先行播出。
2.2增加新闻节目的信息量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普遍希望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新闻资讯。所以,我们要在条理清晰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扩大新闻的信息量。对时政新闻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对于政府会议新闻采用新型的播报程序,从收视群体最关心的内容出发,深层次地挖掘有关信息;行业新闻社会化,以采编的角度在行业题材上做文章,以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出发找寻新闻切入点;对于技术性较强、专业性比较强的新闻题材,我们要根据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普遍现象对专业内容做知识化、通俗化、简单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引发观众收看的兴趣。
新闻从业者一定要摒弃以往信息量小、经济“公告”多、工作总结多、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的播报方式,尽量拓宽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在内容捕捉和题材把握上寻找新闻点,让工作报告百姓化,让事件新闻故事化。在节目制作上运用更新颖的手段,发挥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先天优势和特有功能,做到声画到位,声画结合,持续不断地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重大报道,比如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热点追踪,还要将栏目的板块层次进行细分,在大栏目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小的单元板块,形成类似《东方时空》的综合板块节目。
2.3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为收视群体提供本地新闻资讯是电视新闻栏目最基本的职责,新闻记者一定要深入人民群众内部,最大程度地接近人民群众,扩大电视新闻栏目的内容采编范围,首先要在新闻栏目的所在地区做大做强。电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受到当地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使新闻节目受到收视观众的欢迎和关注。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将镜头接近基层人民群众,重点反映他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包括他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思想状况,把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奇闻轶事、好人好事、喜怒哀乐通过电视镜头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充分体现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了解群众的愿望,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做深入的报道和大胆的披露。因此,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出发,报道出他们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真正做到鞭挞落后、弘扬正气,才能够让电视新闻栏目更加贴近电视群体,做到上下沟通,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4增强新闻信息的互动性
电视新闻节目运用媒介与观众互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网络产生之前。最早的电视新闻节目互动有信件互动、电话互动等,信件互动具有滞后性,往往是节目播出后,观众的意见才能反馈给节目组。电话互动改善了信件互动的滞后性,但是其主体一般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现场记者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与普通观众的互动还很少。二是网络产生之后。个人和官方的微信、微博成为信息发布和日常交流的新方式,电视新闻节目也利用多媒体传播手段搭建了即时性多方意见交流的平台。现在很多节目播出时会截取公众的微博内容,呈现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如《新闻1+1》在播出“地球发现孪生兄弟”的新闻时,截取了大众的评论“地球都有伴了,我还是单身”“行李已打包”及“发现类地星球固然重要,但净化地球更重要”等等。此外,还有通过互联网视频邀请大众评论员现场发表观点等方式,不断满足公众的参与感和实现他们的话语权。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未来各种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弥补自身缺陷,加快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持续开发潜在的内容资源,积极创新传播模式,推动新闻直播的常态化,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领域,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
[1]吴山丹,赵阳.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02(25):159-160.
[2]刘峰.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媒体营销研究——基于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的视角[C].华东师范大学,2014,03(01)∶ 22-23.
[3]王珏.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例[C].武汉大学,2014,05(01)∶ 41-42.
[4]凌勇.新媒体时代电视品牌栏目经营策略初探——以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为例[C].南昌大学,2013,05(01)∶ 28-29.
[5]成方骏宇.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传播策略研究——以安徽电视台民生新闻为例[C].安徽大学,2015,05(01)29-30.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G222
A
李文生(1968-),男,江苏省高邮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副高级,研究方向: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