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2016-02-13林建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众化中国化成果

林建华,聂 鑫

(1.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林建华,聂鑫

(1.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互联网已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在利用好其积极方面的同时,还应该对其消极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应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新阵地;加强对规范互联网相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营造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发展的网络文化氛围。

互联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双面影响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一定具体方式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与认同,并为广大民众正确地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有效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4日在延安杨家岭调研时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2]这些都说明了党中央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它来引领我国发展的决心。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广泛普及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开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前,研究互联网这种新兴大众传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影响,对完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目标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过程是让群众掌握特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心中去。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3]9可见,只有当理论被群众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让群众掌握理论的同时,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思考与解决问题。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与感召力,使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广大民众认同、接受与掌握,使它成为广大党员与群众能够普遍信仰、普遍理解与普遍运用的强大思想与理论武器。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凸显其重大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更加强调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侧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不仅要求在形式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大众文化紧密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提高其影响力,而且要求在内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使之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也使人民群众更愿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与解决自己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侧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它侧重强调应该用时代化的语言与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方法去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用符合中国时代发展要求的案例去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让其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回应民众困惑。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还重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化与通俗化阐释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义,不可或缺,但绝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只需实现其通俗化与普及化,而更应该对其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不仅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与民族化,而且更加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直接产物。当然,这一过程也直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深入人心,不断扩大其现实影响力。

二、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双面影响

正如任何硬币都有两面一样,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影响也是双面的,即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准确认识互联网的双面影响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践行成败。概括而言,互联网带来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互联网增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时效性与生动性。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高效性特点,因此相关部门借助互联网能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最新成果及时上传到网络,让接入互联网的人民群众第一时间就能浏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最新信息。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络的兴起以及人们可联网的智能手机使用量的增多,都极大增强了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增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生动性。作为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信息方式的互联网平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展现已经远远突破了单纯的文字层面,大量鲜活的图片与生动的视频使人民群众能更加全面与直观地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感召力与重要性,与此同时也不断加深对这些理论成果的认同感与印象。比如,通过访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的《复兴之路》展览的电子区,可以通过浏览与观看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的图片与生动的视频资料,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刻印象,进而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生动性。

其次,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互动性。具体而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助于通过人机交互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释力与应用力。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大多具有单向度性,其互动性仍然较弱。这直接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对有些理论问题理解不全面、不透彻时,不能及时弄清楚弄懂,而且传统传播方式下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度也较差。而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登上时代舞台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了新的传播平台,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通过自身的智能手机通过登录官网平台获取相关最新的内容,对于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能够及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留言板进行提问与搜索答案,相关网站还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群众的疑问安排解答或将带有共性的疑问整理好挂到门户网站上,这都能确保及时对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加之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站的BBS论坛加强相互讨论与沟通,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最后,互联网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和传播的范围。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特点突破了国家与地区的界限,有助于各种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交融、交流与交锋。互联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者、传播者提供了广阔的世界舞台,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氛围保障。

当然,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隐患也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互联网传播的多元性可能会削弱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由于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物质与技术上的优势较大,使得他们一定程度上对全球网络媒体的话语权有较强的操控性。加之网络多元传播方式造成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当各种思想充斥于网络空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夹杂着大量消极的思想观念,这对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将会产生削减作用。同时,网络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加大了各种文化在网上传播的可能,这也极大加剧了文化的冲突及各种意识形态间的交锋进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程度上构成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实现效果。

第二,互联网传播渠道增加了对网络信息把控的难度,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提出挑战。美国学者库尔特·勒温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即媒体“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量和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以及如何通过的人或机构。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起着过滤、筛选的作用,决定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把报道重点放在何处、如何解释信息。”[4]46这充分显示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控制与过滤能力。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网络的去中心化与双向交互特点使传统传媒的把控力大大减弱,民众可以通过BBS发帖、留言,互相发送电邮,在微信、微博发布日志,主动参与信息流通与网络辩论。这极大地对传统媒介的信息发布垄断权产生压力,当然对于传统媒体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面宣传也构成了挑战。

第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化氛围缺乏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进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5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的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2.4%和36.5%,相比2013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小学及以下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说明中国网民中低学历人群数量正成增长之势。[5]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通俗化才能进一步实现其大众化的目标。因此,能否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以及实践特色,使其更贴近人民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之所在。但在网络时代,由于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发布者与传播者,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自身的抽象性,以及受众素质的限制,加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文化氛围并没有完全营造起来,这些都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过程中受阻。

三、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消极影响的应对策略

那么,针对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应对呢?概括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新阵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传播新途径。其一,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各大主流网站的“喉舌”功能,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中起到引领作用。逐步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目标,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同时,应该加大对各主流网站的建设投入,加强对其引导与管理,使其日益成为提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的重要渠道,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以及公众进行交流互动的阵地。其二,在互联网上搭建起在线讲坛、博客与论坛等形式丰富多彩的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阵地,组建主流理论的专职宣传队,定期安排其在各大媒体平台以宣讲、答疑、讨论等各种形式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化与通俗化,同时,在网上广泛开展理论交流、专题研讨、百家争鸣、体会分享等活动形式,增强我国民众对现实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理论客观妥当的分析与认识。其三,应该不断扩大民间马克思主义学术团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与宣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间马克思主义社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社团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当前,中国许多民间马克思主义社团已经实现了集服务、教育、娱乐功能于一体,并逐步增强其服务性强、逐步丰富其内容、逐步拓展其活动范围,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对规范互联网相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其一,建构并完善网络民意汇聚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过程不仅仅是向群众直接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在政府具体的决策中。近几年来,党和政府许多部门多次通过相关门户网站与网友在线交流,倾听民意,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同时,网络民意汇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还有助于实现将党委与政府的相关政策上情下达,加大基层群众对党的相关政策的关注与关心,也有助于确保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其二,建构并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机制。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就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尊重与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才能不断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有效实现。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集中表现为人民群众要积极发挥其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传播。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94亿,较去年底增加3679万人。[5]可见,新时期人民群众越来越切实认识到网络的开放、自主、便捷与交互等特点,使民众找到了新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表达渠道。在此过程中,互联网逐渐成为了民众反映难解决问题的“监控仪”以及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其三,建构并完善网络民意反馈机制。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就必须倾听民意、重视民意、切实解决民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现实中一定要注意建构起网络民意的反馈机制。政府能否及时了解民众的意愿,直接体现了政府亲民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完善网络民意反馈机制,有助于确保良好的官民关系,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与认同,进而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水平。

第三,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发展的网络文化氛围。互联网好比一个大熔炉,囊括了多元文化与价值理念,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在这里得以交融交流与交锋。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大众化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开放性眼光,能够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又要能够立足中国国情,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打造具有中国气魄与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氛围。当然,还必须抵制世界其他消极与腐朽文化,避免其对我国的主流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构成冲击。同时,不断增强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用主流文化的力量去吸引和影响群众,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此外,还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传播的语言环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中最突出之处就在于它的民族化。“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等理论描述通俗而精辟,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网络语言环境,尽可能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传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是加速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也有助于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放大互联网这一平台载体的优势,让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切实占据我国舆论主阵地与发挥应有力量。总而言之,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只有不断保持并发挥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积极影响,同时积极应对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挑战,才能加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广泛认同,进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 [EB/OL].(2015-02-15)[2015-07-13].http://money.163.com/15/0215/13/AIGGDSNH00253 B0H.html.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5-07-23)[2015-08-09].http://www.cnnic.cn/gywm/ xwzx/rdxw/2015/201507/t20150723_52626.htm.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责任编辑:吕增艳)

G641

A

1008—7974(2016)01—0064—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1.012

2015-09-11

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210);2015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2015SZ001)的前期成果

林建华,黑龙江肇东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黑龙江大学博士后,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专家;聂鑫,政治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大众化中国化成果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