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探索
2016-02-13李冰
李 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探索
李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职业教育新形势对高职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课程针对性、解释力和感染力,要锐意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善于借鉴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服务于思政课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在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陆续颁布,职业教育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应锐意改革,积极创新,更有作为。
首先,应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引领高职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理论,不断激励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全面深化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路径、学科建设以及学生需求,致力于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引导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科学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既有职业精神又擅长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新形势对高职思政课提出新要求
1.凸显针对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职思政课的新要求
“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要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决定》中,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此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它与普通本科教育基本同层次、同规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立体交叉,相互融合。另外,高等职业教育在生源上考量,体现了明显的开放性,有的来自普通高中教育,有的来自中职教育,有的甚至来自人力资源市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出口也很广泛,应用技术性本科和人力资源市场是主要去向。
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体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参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有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人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秉承的原则,在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方面多下气力,在技能实践培养方面多做创新,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多结硕果,最终使高职学生成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培养,无缝对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模式、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所学专业行业背景等诸多方面都要潜心研究,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契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与此同时,在贯彻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性要求的基础上,争取满足更多高职学生的个体要求,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契合自身职业特征的职业精神,它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行为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鲜明表达。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愈发呈现综合化态势,这自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除要具备职业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认知,广阔的职业视野,开阔的职业思维,过硬的职业作风和勇于担当的职业责任。在职业教育新态势下,培养高职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与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天然的契合性。一方面,良好的职业素养激励高职学生努力深造,凝练技能型素质结构,在竞争激烈的职业舞台上施展才华,展示技能;另一方面,在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培养中,高职学生也会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形成职业认同,感悟职业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等,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坚守职业信念。无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教师都要把职业人文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但用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引导学生践行工作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一流人才。
3.加强新型文化培育,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职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现代产业需要文化引领,企业发展需要注入文化内涵,蕴含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可以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砥砺精神,依托丰富文化内涵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也是推动现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应尤为强调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形态,要关注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引导教会学生沟通、交流、协作,强调以实践为导向的针对性教育,强调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也是《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要求,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促成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职业文化进实践。要开展喜闻乐见、缤纷多彩的文娱活动,将环保理念、节能意识、可持续发展等蕴含正能量的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个体修养的系统工程中,既弘扬现代工业文明又传承民族工艺,坚持以德为先的光荣传统,构建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依托社会形态的更迭,结合价值文化、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神圣职责。
二、职业教育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对策略
1.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些错误认识和偏离方向的定式思维,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甚至认为教学定位与本科有一定的趋同性,这些观念都亟待转变。在新的职业教育形势下,思政课理应调整教学理念,关注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从体量和规模上讲,高等职业教育确实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高职(专科)院校共计1327所,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6057人。然而,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却未与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展同步提高,总体上,别具一格的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比较匮乏,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育人模式还未成型,还有纷繁的问题需要研究。将高等职业教育看作低于本科层次的教育的现象由来已久,专业发展、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模式均机械照搬本科教育,这种偏颇的观点和做法同样存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学中,在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的拟定等方面也趋同于本科,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教育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不断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潜心探求更为合理、更加契合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
2.锐意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和解释力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后,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各类培训机会不断增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实也在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但是这些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时只是突出根据中央的要求对教材的修订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分享,基本不涉及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问题,很难契合职业教育新态势对高职学生教育的要求。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乎民族复兴大业,是新形势下国家教育的重大战略,是一项紧迫的历史课题,也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思政课是高职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宣传、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彼此依托,与课程教学、技能培训深度融合。这就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思政课堂上全面、准确传达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个人的职业教育和政治理论素养,要了解掌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规划,不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结构须不断完善和提高,面临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他们还未与现代职业教育、岗位技能等有效融通,还不能适应和胜任职业教育的这种综合性。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要切实增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多进行多学科、宽领域、深层次培训以及不同学科的交叉培训,科学制定思政课教师职业教育素养的考核方案,切实杜绝在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实习实践等方面与本科院校雷同,要让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成为匠心独运的永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优质课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坚决践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3.锐意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
虽然很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不断谋求教学的创新改革,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加强研究、潜心教学、无私奉献,但创新改革任重而道远,当前所谓“创新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还亟待优化和加强。早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高职教学模式必须锐意探索,执着改革,要贯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政策。李克强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对职业教育明确指示:“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锐意探索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思政课一项紧迫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任务,高职思政课绝对不能与普通本科雷同,也不能因循守旧,固守高职专业课的原有模式,而应该研究出系统的蕴含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可博采众长,可以参照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当然要避免游离于思政课所特有的学习标准和要求。例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就可以融合到日常思政课教学中,遵循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引领高职学生加强修身,主动力求自我完善,一方面完成了预设项目,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再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讲到“科学发展观”内容时,对产煤大省山西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设定项目导向,“山西成也煤炭、败也煤炭”的说法有道理吗?“山西已经陷入煤炭诅咒的怪圈”有何原委,为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便可以设置任务目标,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广泛调研,充分研讨,最后得出任务目标的解决方案:山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逃离“魔咒”,必须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清晰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过程,它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工程,即包括教学内容的重新筹划设计,也包括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探究变革,甚至包括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多个教育教学环节。一个科学成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它必然彰显职业教育的独特个性,也因此具有推广性。
4.加强科研建设,服务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教学和科研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缺乏科研的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是高质量的教学。换句话说,层次越高的教学,对于科研也有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上好一堂课,写好一篇论文,做好一项科研”,紧密结合教学本职工作,发挥个人学习和研究特长,深入接触社会现实,实现各门课程的有效融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融通,把科研定位在服务于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形成完善的教育科研组织领导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权重,使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具有不竭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可持续性。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刚.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相互参与[J].职业技术教育,2014,(16).
[2]许惠清,黄日强.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分析[J].职教论坛,2013,(19).
[3]梁姣荣.我国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3.
New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Bing
(TianjinElectronicInformationCollege,Tianjin, 300350)
Abstract:the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rings about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s to improve pertinence, interpretation and appeal of curriculum, it is required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t should excel at drawing vocational courses teaching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 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for the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040-04
作者简介:李冰(1979-),男,山东省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