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落实新理念营造新格局
2016-02-13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柴利能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柴利能
适应新常态落实新理念营造新格局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柴利能
发展改革工作要强化宏观导向,进一步加大开拓创新和体制机制突破力度,围绕重大战略谋划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投资、绿色低碳和共享发展等方面,不断培育增长新动力,营造发展新格局,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宁波受内外需求萎缩、创新能力不足等影响,临港产业、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均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债务风险化解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6年乃至今后若干年内,宁波仍将处于供需结构的深度调整期。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提出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并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市里也明确了坚持稳增长与促转型、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创新供给与扩大需求、优化生态环境与发展软环境、增进民利与维护民安“六个两手抓”的总体要求,为新一年的发展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要强化宏观导向,进一步加大开拓创新和体制机制突破力度,围绕重大战略谋划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投资、绿色低碳和共享发展等方面,不断培育增长新动力,营造发展新格局,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围绕新的目标要求,强化指标体系的宏观导向。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优化调整指标体系,更加注重突出结构性指标,更加强调提质增效要求,以指标体系的重大调整引导经济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型。把指标体系调整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下“十个更加注重”的一次重要实践,在指标安排上,充分体现中央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加快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指标细化落实的工作要求;在目标安排上,与全省进行全面衔接,既充分考虑“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的要求,也兼顾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困难。下一步,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对接,细化分解落实各项指标,明确责任部门,并纳入经济运行监测和督察考核,切实发挥好经济指标的监测和导向作用。
围绕转型发展,强化战略和政策的谋划。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一圈三中心”的战略定位,突出“三个重大”的谋划。立足港口经济圈建设,在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背景下,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宗商品贸易、航运交易等平台,建立海上丝路指数平台和港航信息互通平台,提升港航服务中心功能;谋划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枢纽;谋划建设梅山新区。立足宁波都市区功能培育,推进与上海和省内都市区之间的深度共融发展,加强在城际铁路、公交等基础设施和通讯、社保等领域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同城化发展;同时做好重点区域的一体化规划和统筹协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调整落实好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各项政策举措的基础上,加快谋划贸易物流和健康产业,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
围绕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实施。聚焦港口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和平台,谋划一批能够夯实发展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主动把握好国家各项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围绕“双创”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等国家重点扶持方向,积极做好谋划和对接。同时,加快推广PPP模式的应用,积极研究政策性资金与政策性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拼盘使用方式。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三去一降一补”。紧跟国家政策动向加快厘清闲置和过剩产能、僵尸企业、房地产库存、银行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闲置土地等的总量和分布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工作目标,运用好政府性资产管理公司、棚户区改造、兼并重组和产权交易、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等有效办法,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行政、市场和法律手段。密切跟踪国家在简政放权、清费减税、要素价格等领域改革的推进进度,强化政策储备,跟踪落实国家政策;推进物流业创新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多式联运城市试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围绕创业创新,强化重大平台的打造。(1)高水平地推进两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海洋生态科技城,大力引进海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海洋研究院、涉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切实承担起宁波国家海洋发展先导区的科技引领功能和开放窗口功能;积极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加快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新材料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对创新要素的集聚作用。(2)提高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今后几年,将按照省级20个、市级35个、县(区)级45个的总体目标,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为重点,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创、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集聚、产城融合的样板。(3)提升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平台功能。突出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大产业大项目优势,聚焦汽车、通航、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推进上海大众基地扩建、康龙化成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千亿级“国际贸易和财富岛”,聚焦进口贸易、跨境电商、航运物流等重点领域,做强贸易和物流的增值功能。(4)加强服务业重点平台建设。支持贸易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等功能性平台建设,提升国际贸易物流功能;加快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型业态,结合商业用房去库存,在中心城区30个街道开展楼宇经济的评价和扶持。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绩效导向,重点推进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1)争取国家各类重大改革试点。抓住国家战略实施的契机,做好前期方案研究和制定,积极争取自由贸易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2)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把投资审批领域的放、管、扶的改革引向深入,建好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审批事项由串联向并联转变。推动审批中介机构市场化改革,推进涉批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规范和完善中介服务市场。(3)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试点。按照国家“一融双新”工程要求,谋划一批重点任务和试点示范,加大改革突破力度,强化示范带动效应,争取形成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改革实例。按照国家“三挂钩”的政策导向,及早做好研究,形成方案,争取项目支持。同时,继续深化农村“三权”改革,积极争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3)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工程建设、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申报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试点示范建设。(1)全面部署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强顶层设计研究,提出有利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协同推进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和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健全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区域开发政策,强化用电、用气、用水价格阶梯化改革,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能效、水耗标准;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垃圾分类、绿色港口等示范工程建设。(2)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继续开展煤电机组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工作,促进天然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继续推进光伏、风电、水电等项目,做好锅炉淘汰、油改气、油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3)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发挥现有示范试点带动作用,做好新的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创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选取有条件的重点产业功能区(园区)、农业产业基地,构建循环产业链。(4)继续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出台宁波市低碳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低碳立法研究,构建“X+1”碳资产管理云平台,完善低碳项目库建设,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启动低碳节能产业基金建设,支持微电网、直供电、储能设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能源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试点。
围绕和谐共享发展,强化社会民生事业。推进社会项目谋划,突出民意导向,围绕百姓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重点领域项目谋划。推动社会领域产业发展,加大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政策实施力度,落地一批具有典型性和带动力的民资项目,形成积极的社会效应。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强化人口与社会发展综合研究,构建完善工作架构和相关制度,启动相关领域调研,为全市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做实基础支撑;做好价格管理工作,加强价格与财政、投资、产业、进出口、物资储备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处于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