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推动高中毕业生就业

2016-02-13阎逸

浙江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毕业生岗位

阎逸

多措并举推动高中毕业生就业

阎逸

近年来,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已来临,高中毕业生与高校毕业生一起形成就业高峰“双碰头”现象,加剧了就业困难。2014年,全省约有4-5万普高毕业生以及不少中职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高中毕业生进入社会,面临就业难、稳定难、融入难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城市高中毕业生沦为“啃老一族”,一些农村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缺少一技之长,在乡务农的就业空间小,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不少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技工,职业教育“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要针对高中毕业生兴办高职教育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敬业、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一方面培育一支适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当前的就业高峰。

全面落实国家的“劳动预备制度”,推广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一是以城镇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就业高中毕业生和农村未能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高中毕业生为重点,落实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随后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就业。二是以高考改革为契机,在普通高中全面推广职业规划教育。近两年,杭州等地高中陆续开出职业生涯规划课,反响很好,经验值得推广。浙江2017年高考改革要求学生提前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应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为高中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咨询、风险评估、道德教育、经验交流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教育。除校内配备专职老师外,可从校外聘请专业人士、优秀人力资源经理、成功创业者担任老师。

创新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模式。一是依托现有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园、综合物流园区、青年网商创业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选择若干省重点技工学校,优先向高中毕业生开启大门,完成学业后推荐到相关企业工作。二是以农村高中毕业生为重点,依托农广校和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等推广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定期组织生产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业主、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等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技术的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现代化社区开设职业教育培训试点,通过街道办事处整合行业协会或职教集团的教育资源开展职业培训,以当前就业需求较大的护理、康复、电商、社区与家政管理等专业为重点,满足多样化城市社区服务需求。四是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针对高中毕业生,形成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纵向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

实实在在提升高中毕业生就业水平。一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充分对接,及时共享高中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二是针对高中毕业生打造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常态化招聘“三位一体”的招聘模式。三是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建立融网上报名、审核、录用等于一体的见习基地岗位动态发布对接机制。四是完善就业网络信息服务。针对高中毕业生群体特点,优化升级网络、手机APP以及微信平台,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线上求职招聘服务。完善高中毕业生就业网上“绿色通道”,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五位一体的高中毕业生信息化就业模式。四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高中毕业生,着力在就业推荐、岗位见习、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供给等方面加大援助力度,为高中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务实有效的保障措施。

出台促进高中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引导和鼓励高中毕业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就业,大力开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就业岗位。打造选聘高中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面向基层服务的示范性项目。加大中小微企业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岗位开发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二是扶持自主创业。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简化流程,支持高中毕业生创业。三是开展就业援助。将未就业困难家庭高中毕业生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畴,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或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托底安置。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