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消费型影视文化下的德育对策研究

2016-02-13郭晶晶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

郭晶晶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基于消费型影视文化下的德育对策研究

郭晶晶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摘 要:消费型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给影视传媒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难度。它所体现出的严重利己主义倾向,思想道德观念腐化,思维意识的惰性,消费理念的媚俗化特征促使影视文化创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定位和水准,从而摆脱西方影视文化的套路,形成自我的风格和特色。作为政府和影视媒体监管部门对于消费型影视文化存在的一些落后腐朽思想要坚决予以取缔并整顿,净化影视文化发展的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关键词:消费型影视文化;大学生;德育

高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对消费型影视文化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予以及时妥善的处理并开展影视审美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正确对待消费型影视文化。

一、增强影视创作者的责任意识,强化德行修养

要繁荣当下消费型影视文化,使它朝着良好的轨道前行就必须走出其“负面影响”的阴霾,激发影视创作者的原创精神和责任意识。影视创作者作为影视行业的作家群体,其追求的本质和写小说、散文的作家一样应是求真、求善、求美。“真”就是指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而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符合人的目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善”。“美”以认识和掌握真为前提,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活化表现。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创作以真、善、美作为创作标准,优秀的消费型影视文化才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1]

作为一名优秀的影视文化创作者,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原创精神。消费型影视文化产生的大学生娱乐消遣、盲目跟风、道德滑坡现象严重,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影视创作者的责任意识淡薄,以金钱诱惑和商业利益为创作动力,瓦解和破坏了社会主义正面价值观念的力量。

消费型影视作品被大量的推向市场以满足广大各类观众的不同娱乐需求,造成价值观的迷乱——多而不精、浮而不实、虚而无力,缺乏提升大学生正面积极思想观念的能力。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娱乐至上、享乐主义”理念忽视了影视文化与思想道德的联系,认为零度平面写作就是纯粹客观的表现事物与人物生活的最好方式,而不带有任何道德感情色彩和道德评价。这是在消费时代下道德价值观念的缺失所反映的消费型影视作品的精神虚无现象,也映射了影视创作者陷入了狭隘、枯竭、空虚的境地。[2 ]有些影视创作者不再关注社会现实,而是翻拍各种历史穿越剧和搞笑无中心思想的情景喜剧,毫无逻辑章法和人文深度可言。有的喜欢各种豪门恩怨,血海情仇之类的琐碎家庭伦理剧,但这种伦理剧没有朴实无华的贴近生活,相反更多的描述妻妾成群争宠、家族遗产争夺等人性的阴暗面,偶尔会有许多情欲的刻画,展现了消费型影视文化的消极一面。影视创作者面对现今消费型影视文化缺少灵魂的现状,要主动承担宣扬正面精神价值观念的责任意识,善于表达和批判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透过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去认识事物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合理性。

增强影视创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原创精神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要有正面塑造消费型影视文化灵魂的能力,这是增强影视创作者责任意识的必要条件。假如大多数消费型影视文化缺少了中心灵魂和正面价值引导力量,那么它的娱乐性不再是俏皮的可爱,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精神内涵的缺失和思想艺术境界的降低,这样一部作品不可能充满智慧的光芒和远见卓识。只有影视创作者从正面肯定作品的价值,例如宣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人性和普遍的价值观念,像尊严、勤劳、宽容、坚韧、乐观等充满积极精神的状态。(2)要有融入自我情感体验的原创精神,这是消费型影视文化存在的价值诉求。原创不是天上想落就落的雨水,随时就能信手拈来,它是经过创作者长期的观察、体验、沉入、深刻、甚至是处于焦虑、紧张、悲伤的情绪思考下形成的情感体验大融合。

二、加强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净化影视育人环境

消费型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公共媒体信息对影视受众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由于政府对消费型影视文化传媒信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义务对其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作为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监管主体,首先就要健全影视媒体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现在许多华丽的偶像剧渲染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导大学生以追求人生享乐和金钱为最终目的,血腥的暴力电影给大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刺激,大量的离婚题材电视剧使得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怀疑和不安。其次要净化网络影视媒体环境。只有重视网络影视媒体环境的净化和整改,网络影视文化中的低俗信息才会被逐渐摒弃从而远离大学生的视野。再次要严厉惩治不良影视媒体文化。政府应采取消费型影视媒体文化宣传与法治监管结合,确保大学生正确认识消费型影视文化,树立主流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措施:

1. 加强宏观调控,使消费型影视节目结构更合理,意识形态鲜明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采取多种措施抵制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媚俗化倾向,净化电视荧幕。特别是颁布了“限娱令”之后,过度雷同、低俗的相亲化娱乐节目减少,没被删减的也改为非黄金档播出,由此引起各大媒体的创新热。他们纷纷推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节目,比如道德建设栏目,新闻资讯,法治在线,综艺节目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实用性栏目。

2. 大力实施精品影视文化,注重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原创性

政府作为消费型影视文化的“把关人”,要从源头做起。从影视节目的审批、资金的投入、奖励表彰等措施保证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原创性。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影视节目纷纷登台亮相,如以革命题材为主题的《建党伟业》、《辛亥革命》、《建国大业》,以纪录片为主题的《舌尖上的中国》、《国宝档案》、《复兴之路》,还有许多优秀的动漫节目和综艺节目等都是在政府的监管与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寻求新路径,突破新思路的产物。政府的精品战略让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反思作品本身,更加注重影视作品的原创性。假若影视作品完全照搬他人模式,缺乏自我审视和深刻内涵流于表面的形式化,不仅是影视文化产业的糟粕,对于整个消费型影视文化受众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人们会盲目的跟风,你照搬我也照搬,你拼凑我也拼凑,不管是否庸俗无厘头只要凑成一幅能够观赏的影视剧就大功告成。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批量复制方法,又怎能让消费型影视文化走上健康的运行轨道。

3. 规范消费型影视文化市场,净化影视文化传播环境

目前我国消费型影视文化中的一些影视作品内容粗俗、思想觉悟低、缺乏艺术品位和思想深度。更为严重的是其中一部分作品为吸引大学生眼球而宣扬赤裸裸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导致他们思想颓废,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厌学、自甘堕落的行为表现。比如西方爱情电影使得当代大学生接受了自由、开放的爱情理念,不再局限于羞涩的拥抱、拉手,大学生校外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过分自由的爱情价值观念对于我们这样自古以来就以内敛、沉稳著称的文明古国来说显得浮躁与激进,还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过程来应对市场自由化、商业化带来的不良后果。政府要对消费型影视文化中存在的低俗内容予以坚决的批判和抵制,并利用媒体和大众舆论进行监督促使其创作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富有内涵的影视节目,让大学生受到积极的消费型影视作品的熏陶并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于自己的思想道德评价体系中。

三、优化校园影视文化理念,彰显德育实效性

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健康价值取向的形成需要通过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熏陶与磨砺。作为塑造大学生全面思想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相应的教育重任。不仅大力繁荣校园影视文化建设,在学生课外之余丰富他们的空闲生活,培养积极地审美意识和认知行为,从而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精神关怀和行为帮助,通过集体观看影视文化进行观影的讨论和互动,并沟通彼此的心灵,体验积极的正面力量来形成属于自己特征的健康价值观。[3]早在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过相关法令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到2005年已经有75%左右高校开设了影视鉴赏,但是仍有一小部分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没有把影视鉴赏课程列为选修课,这种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减轻消费型影视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就要把影视鉴赏课程普及开来,通过影视鉴赏课的学习,加强对消费型影视媒体的充分认识和优秀媒介素养的培养。其次把影视鉴赏课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将德育里宣扬主流价值思想的内容与美妙绝伦的消费型影视文化结合能够淡化德育的说教功能和一味的灌输方式。既避免了影视鉴赏课的形式化和简单的观影行为所带来的浓厚娱乐气息,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对消费型影视文化的负面因素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1. 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媚俗、庸俗思想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滑坡,价值观念的迷失,因而开设影视鉴赏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很有必要。从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必要性看,这不仅是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时代发展的呼唤,更是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需要。影视鉴赏课的开展不仅是观看几场有趣的电影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拓宽自我认知层面,丰富精神世界。当前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发展势头猛劲,不仅突破传统的束缚,也对经典和权威提出挑战,大学生通过网络和影视媒介的学习能便捷的涉猎相关的影视资源,并及时的进行信息共享,但这需要影视鉴赏课的积极引导。只有影视鉴赏课顺利开展,大学生的影视文化知识图库才会得到养分的滋润和系统的建构,才能更好的辨别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糟粕。从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可行性看,首先就是有充足的教学硬件设施保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完善的观影设备和音响器材很难想象影视鉴赏课的正常开展,不仅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示例,教育过程也很枯燥无力。其次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大对教师技能的锻炼并深入研究影视鉴赏课程,增强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力和思维空间的拓展,探索校园影视文化发展的新理念。再次大学生迫切的希望开设影视鉴赏课。许多人也许认为这门课就是靠眼睛去欣赏,而忽略了影视作品背后的意义。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赚取大学生眼球,毫无情节内容可言的纯娱乐影片,那这样的鉴赏课丝毫没有营养价值。既然开设就要遵循大学生希望多掌握一些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提高理论素养的要求。

2. 影视鉴赏课与德育结合能有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就是指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人思想品质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的知识培养人才是万万不够的,也许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工作机器,但无法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可见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影视鉴赏课只是德育教育的辅助课程,是实现大学生思想全面发展的一小步措施。但是影视鉴赏课的有效组织丰富了德育内容的单一和枯燥,利用其便捷的传播手段为德育乏味的说教注入生动活泼的生命力,创造德育教育的轻松氛围。然而不是所有的影视文化都有学习价值,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娱乐化部分就给德育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弱化了德育教育影响力。从这点看德育教育融入到影视鉴赏课中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认知和改变,同时也面临娱乐化消费型影视文化的消极挑战。[4]要利用好消费型影视文化这把“双刃剑”,首先影视鉴赏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对消费型影视作品的内容做好把关。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成长有利的影片应该多多益善,而充满低级趣味、娱乐搞怪的节目影片应加以筛选。其次影视鉴赏教师应该利用丰富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合。譬如用微博互动、网页留言和大学生进行观影后的交流和讨论,用这种充满亲和力的德育载体交流平台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不仅收获了很好的德育效果也提高了校园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实效性。

四、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价值观

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丰富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品质,以保证精神生活质量与物质生活水平处于同等层次上。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许多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消费型影视作品展现于荧屏,如何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合理清晰的认识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让更多的优秀影视文化进入大学生的视野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大学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比如网络媚俗信息的蔓延、政府对主旋律电影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影视创作者的盲目跟风等导致观看优秀影视文化的机会很少。国产影片虽然年年高量产,但是低回报,大多数缺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缺少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比如《大魔术师》、《八星抱喜》完全就是从娱乐的角度去诠释整个影视过程。当然也不乏体现民族气节和国家精神的优秀影片,比如成龙的《十二生肖》就是根据我国清朝古文物十二生肖铜像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而散落海外被收购拍卖的历史现实改变而成,富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样的电影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坚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再比如《金陵十三衩》讲述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期,一座教堂里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共同面对日本人残忍屠杀的故事。此片在2011年上映后就获得华语电影票房冠军,不是因为它的导演是大腕就被认为是一部好片,究其深层原因是电影主旨表现了中国人的血性和民族气节,冲击了影视受众心理最柔软的角落并深深印刻在心里。女主角面临危难毫不动摇、大义凛然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试想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民众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坚持到抗战的胜利。大学生对于这些反映正面价值观的消费型影视作品应有自己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需要后天的锤炼和经验的总结。消费型影视文化作为注重视听结合和画面质感的多种艺术元素混合的影视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知识储备和经验总结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过硬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较高的修养意识和精神境界、没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大学生在理解消费型影视文化蕴涵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性时就会显得困难和棘手。审美鉴赏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们树立美的眼光,用美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消费型影视文化所体现的各种媚俗性与平面性。而只有通过规范的审美鉴赏活动过程对知识进行储备和经验总结才能感受消费型影视文化富有的意义和内涵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上的体操,它能够让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纯净的良心,保持端正的情感和信念。由此可见美的感受不仅使大学生获得精神愉悦,也促使她们进行自我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探索。[5 ]要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和审美能力应做到以下三点:

(1)要有一定的影视文化知识图式。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根据图式来回忆影视文化以及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特点、功能、影响等防止出现错误的认知。(2)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比被动的接受他人的审美成果更能获得充分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成就感。(3)掌握专业的审美技巧和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技巧灵活才能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我们要将校园影视文化鉴赏活动和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增强完美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影视鉴赏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消费影视文化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尽力克服其负面因素,引导大学生自我修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良桂.文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J].理论与创作,2011,(1):7-9.

[2]赵平.文学与人生[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3]赵平,孟凡平.主体间性暨《文学与人生》课程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83-186.

[4]董金权,颜小燕.深度转型期大学生思想变化与高校德育调整[J].青年探索,2010,(1):77-82.

[5]曾清.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对当今美育的启示[D].重庆:西南大学,2011.

(责任编辑:吕 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2X(2016)02-0058-04

收稿日期:2016-02-27

作者简介:郭晶晶(1987- ),女,安徽合肥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

猜你喜欢

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