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中国山水画的文化意蕴*
——评《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隐”、“垂钓”图像考释》

2016-02-13李富贵

中国出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美术史意蕴山水画

□文│李富贵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中国画具有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对此类艺术作品的研究,即是将江山高隐类的视觉语言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揭示其形成的渊源和发展的进程。由赵启斌所著的《江山高隐:中国绘画史“渔隐”、“舟隐”、“垂钓”图像考释》(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1日出版)一书,在美术语言之外挖掘出以“渔隐”“舟隐”“垂钓”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脉络,诠释其蕴含的文化意蕴,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山水画以及其中的文化价值。

该书对中国绘画史上的“渔隐”“舟隐”“垂钓”图像予以系统的追溯,逐一梳理了六朝、隋唐、五代、两宋、元代、明代、清代以及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此类专题绘画。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图像出现和发展的主题、精神象征、内在观念等人文社会思想基础,在文本之外依托中华文明体系,寻求其深刻的社会动因、文化依据和历史根源。作者认为中国早期的礼乐文化、隐逸文化是其产生的文化前提,隐逸文化下的“士人群体”则是其观念和内容的支撑。全书致力于讨论中国山水画创作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关联,解构该视觉语汇逐步发展壮大的体系,阐释此类绘画所涵盖的思想机制和文化理念。该书对此类专题山水画的深度把握,无疑具有显而易见的创新性、典型性和综合性成果。

该书在考释中综合运用了人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等多个范畴杂糅的视角,融汇了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颇具综合性考证思维。书中对中国美术史中大量“渔隐”“舟隐”“垂钓”图像予以整理,并运用美学、美术史、社会学、历史性、哲学、文学等论域进行深度解读,在多个学科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绘画专题研究,在大视野中归纳、总结山水画作背后的文化底蕴。如作者对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仕、隐关系的研究,对“舟隐”意象追寻的象征性寓指,等等,均是在体现中国画的专业性、延续性、系统性之外,综合山水画蕴藏的文学色彩、哲学体悟、历史传承、社会背景等多个人文学科领域,来探讨“舟隐”之于山水画的本体特征和象征含义,也展现了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流变和艺术成就,在跨学科的综合性论证中更为凸显了内藏于绘画形式之中的真实文化要义。

同时可见,作者的研究思路兼具美术史和美术学术研究二者之特性。既有立足美术史视域的史料回顾,也有对潇湘图等美术语言的学术考证;既有对特定绘画语汇的鉴赏性,也有对中国山水画这种文化现象的学术性解读;既有创作理论和思想的发掘,也有对现实的客观评述,史料与学术在此内在统一。

“渔隐”“舟隐”“垂钓”作为山水画题材,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历史,对今天的美术创作仍有至为重要的影响。其中所彰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魅力。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诉说着纵然朝代更迭,纵然社会变迁,士大夫等阶层对天人合一、对自我高洁、对出世隐逸等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身的文化意蕴,通过考释“渔隐”“舟隐”“垂钓”图像,我们看到的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更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美术史意蕴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郭诗奇作品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