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

2016-02-13赵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期
关键词:城市化机械化人口

赵亮

(许昌学院法政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三农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

赵亮

(许昌学院法政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农业为国本,几千年来中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也形成了有明显农业文明特色的文化体系。而近代我国农业逐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方向发展,农业经济随之向市场化与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成为当前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城市化的人口集中、经济活动聚集、社会经济结构巨变等发展特点出发,探讨了城市化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科学制定土地流转政策等建议,以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

1 城市化的发展特点

1.1人口集中

城市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口的大规模迁移集中,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迁移过程就是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趋势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这种人口由四面八方聚拢的效果是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城市发展的拉动力[1]。从农村层面看,城市化解决了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土地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人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向第二、第三产业部门转移;从城市发展来看,城市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增长越发明显,而且城市更加便捷与舒适的生活也在不断吸引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1.2经济活动聚集

虽然人口迁移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个必然现象,但人口迁移并不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特征,城市化的更重要特征是一个多种经济活动与各类资源要素聚集的过程[2]。随着人口的聚集,分布于各地的经济活动自然而然也会聚集起来。首先是第二产业的聚集,随着人口聚集越来越多,第三产业也会迅速聚集,为聚集的人口提供各类服务。此外,经济活动的聚集还表现为消费的聚集,消费的聚集不仅可以促进消费潮流的产生与消费动力的增长,还可以有效降低消费的成本[3]。

1.3社会经济结构巨变

无论是人口的聚集,还是经济活动的聚集,城市化的核心是通过聚集效应改变城市化之前经济社会的总体结构与改变城市化之前人民生活的基本方式。从第一产业来看,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单位个人的农业生产效率必定会增高。这就会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朝机械化、产业化及集群化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4];从第二产业来看,大量人口的聚集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要求必须有更多的工业产品才能满足在城市精细化劳动分工中的人们的需求,工业产品的丰富是城市得以持续与良性发展的基础[5];从第三产业来看,越来越多的人集中生活,需要更多的外部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来实现对日常生活的保障,这样城市化的发展才能够持续的产生聚拢效应,才能使得资源配置成本得以充分降低。

2 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农业生产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城市化发展之前的传统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其本身,精细化、分散式的个体农业经营户生产的主要农产品都作为改善自身生活状态的物质资料。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经营权合并,机械化大生产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为了满足非农业生产人口的农产品需求[6]。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农业服务对象的转变,使得农业生产必须越来越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有足够动力促使农业生产者关注市场动态,根据需求动态来科学决定农业生产策略[7]。

2.2农业生产技术发生变化

在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技术也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对于劳动力要求较高的小规模精细化生产逐渐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取代。随着农业从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农产品的纯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市场化的农产品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大。这就促使了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应用高新农业技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且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逐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及集群化发展,让农业生产可以为城市提供充分的食品来源。此外,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也要求农民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并且不断提升对于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及科学生产的掌控能力,让农民走向职业化道路。

2.3农产品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单一的普通型向丰富的特色型转变。在城市化之前的农村,大量农民日常消费的农产品结构往往比较单一,而其生产的也主要是当地的普通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市场消费与供给的农产品丰富度均较低。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迅速变成了市民,单一的农产品供给逐渐难以满足不断丰富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提供更多层次、更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为农产品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

2.4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在传统条件下,农业生产以满足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生活需求为基础,在生产富余的情况下将剩余农产品提供给市场进行销售。在此条件下,农民只需要重点关注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就可以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但是,在城市化影响下的现代农业生产,必须要以农产品需求市场的变化作为生产导向,并且为了更好地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获得收益,农业生产者不再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农业产量的提升上,而是更加关注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与管理,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物流、零售等各个方面争取更大的收益,农业的经营方式也由生产型经营方式逐渐转变为资源整合型农业经营方式[8]。

2.5农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由于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的组织形式也必须适应城市化条件下农业的发展方向,由单一的家庭经营组织向综合的公司化经营组织转变。公司化经营以获取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此其采用新技术、研究新方法、开辟新渠道的需求更加迫切,农业发展的实现形式也日渐丰富。同时,农业组织的公司化发展还使得农业企业在发展中必须不断地降低成本,适度地扩大规模,合理地使用资源。随着农业组织形式的转变,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积极调动公司化组织的积极性,兼顾保护环境、减少污染[9]。

3 城市化对于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3.1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城市化促使第一产业劳动力快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业人口大量减少,农村耕地资源由于人口的迁出产生大量的撂荒,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非常低的国家来说,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农村纯农业人口的减少,既转变了农村传统经营方式的低效率,同时又为现代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迈进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在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下,由于有大量的劳动力存在,农业经营组织对于高科技、高效率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动力明显不足;然而在城市化的促进下,农业经营规模必须要扩大,才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并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农业产品。因此,农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是未来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2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

在城市化发展前期,农业生产还处在小规模、分散式发展状况,农业的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比较弱,其更多地是通过并不成熟的农业中介组织来完成农产品交易。然而,由于从生产规划上就缺乏与市场的联系,容易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调节的失灵,直接造成农业生产者的损失。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必须要更加紧密的与农产品消费市场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准确了解与分析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制定科学的生产策略;另一方面,强化如批发、渠道、营销、物流、加工、包装等农产品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的功能培育,为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提供承载与纽带作用,从而保障现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3.3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推进了多年的农业发展策略,然而由于生产方式与农业组织结构的制约,真正的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在我国的发展还非常滞后。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为农产品提供了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尽快地使用先进技术替代传统生产技术,用高效的、大规模的生产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总产量、满足并培育消费市场的重要手段。另外,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利用农业土地流转的政策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作用,让农业机械化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提升。

3.4科学制定土地流转政策

土地流转并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转让,而是在不改变土地经营内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改变土地的经营内容,是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与食品供应充足。被流转过来的土地仍然在我国的农地统筹之中,而且随着土地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10]。同时,农民可以按照自己意愿来流转土地,为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化生活解除了土地束缚与提供了物质保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流转需要在适度规模内发展,不能产生超大的土地所有者,这不利于我国的土地安全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还应该着重关注流出土地以后的农民的发展问题,不能因为土地流转导致大量的农民失业。

参考文献

[1]赵磊,张雅丽.西部农业劳动力结构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北方园艺,2014,11∶191~194

[2]宋建辉,李瑾,孙国兴.天津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收入问题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3∶39~44

[3]鄢姣,赵军.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基于协整和向量自回归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3∶113~119

[4]宋佩颖,刘平养.让农业生产全面趋同于一般劳动.环境经济,2015,22∶24

[5]刘凤英.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收的几点建议.科技致富向导,2015,03∶294

[6]李德洗.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杭州∶浙江大学,2014

[7]殷世才.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农村农业改革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论文选编 (下册)——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014,4

[8]陈家杰.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农村农业改革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论文选编 (下册)——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014,4

[9]李狮.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榆林日报,2014-12~10001

[10] 张文学,李雪其.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酝酿新变局.农民日报,2014-08~19005

THE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Zhao Liang
(Xuchang college thammasat college,Xuchang,Henan 461000,China)

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the problem of rural areas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ince ancient times,China has been in agriculture is the basis of a country,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a to create the highly developed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also formed a cultural system of agriculture civ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Since modern times,our country gradually from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to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social economy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 to the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build a prosperous,democratic,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count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urbanization becom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of the bond.At the same time,however,China's long -standing urban-rural dual mod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the urbanization makes th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to the city,not only that,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and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ne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rural areas.It is in contradiction to this tradition and modern production mode,talent need and population status,study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s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rural labor

中图分类号:F291.1;F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151-04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24

收稿日期:2015-05-07

作者简介:赵亮 (1972—),男,河南平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政策分析。Email:zhaoliangnuaa@163.com

*资助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研究”(2014BJJ039)

猜你喜欢

城市化机械化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